清晨的陽光透過薄霧灑在白沙灣的海麵上,波光粼粼。
林海起了個大早,今天是合作社藻類實驗室正式啟動的日子。
經過一周的籌備,合作社將一間閒置的倉庫改造成了簡易實驗室。
秦雨從海洋大學借來了基礎設備,蘇曉月則精打細算地采購了必要的實驗器材,總共花費一萬二千元。
這筆錢來自合作社的公共資金,但大家都認為這筆投資值得。
林海走到實驗室時,秦雨已經在裡麵忙碌了。
她正小心地將紫藻樣本放入培養皿中,專注的神情讓林海不忍打擾。
“早啊。”
秦雨頭也不抬地打招呼,手中的動作絲毫未停。
林海走進實驗室,環顧四周。
雖然簡陋,但各類器材擺放得井井有條,牆上還貼著一張巨大的海圖,上麵標注著已經發現的紫藻分布區域。
“需要我幫忙嗎?”林海問道。
秦雨終於抬起頭,推了推眼鏡:“來得正好,幫我記錄這些樣本的初始數據。我們要建立紫藻的生長檔案,找出最適宜的培育條件。”
兩人在實驗室裡忙活了整整一上午。
秦雨向林海講解了紫藻的特性和潛在價值,這種稀有的海藻不僅富含多種微量元素,還含有一種特殊的活性物質,具有很高的藥用和保健價值。
“如果能實現人工培育,其經濟效益可能遠超我們現在的所有收入來源。”
秦雨語氣中透著興奮。
中午時分,蘇曉月送來午餐,順便彙報了一個好消息:“省城‘天海閣’酒店對我們的高端海產定製服務很感興趣,他們的采購經理下周要親自來考察。”
林海眼睛一亮。
“天海閣”是省城最負盛名的五星級酒店之一,如果能與他們建立合作,合作社的知名度和收入都將大幅提升。
“這是個好機會。”
林海放下手中的記錄本,“我們要好好準備。”
飯後,林海獨自來到碼頭。
今天不是大潮,趕海的收獲可能有限,但他還是想趁下午的空閒去海邊轉轉,順便理清思路。
潮水剛剛開始退去,露出一小片灘塗。林海戴上【尋蹤手套】,沿著熟悉的海岸線漫步。
手套微微發熱,指引他走向一片平時不太注意的礁石區。
在礁石縫隙中,他發現了幾隻個頭不小的青蟹。
林海熟練地用鉗子夾住蟹殼後方,避免被鉗子夾傷。這些青蟹活力十足,在市場上能賣到每斤一百二十元。
繼續向前,林海注意到一片海草叢中有什麼東西在陽光下閃爍。
他小心地撥開海草,發現了一枚嵌在泥沙中的古錢幣。
錢幣上刻著模糊的漢字,經過海水多年的衝刷,已難以辨認具體年代。
“又是古物。”
林海輕聲自語。
最近接連發現與古代商船相關的物品,這讓他更加確信白沙灣海域埋藏著不為人知的曆史。
將古錢幣收好,林海繼續趕海。
在接下來的兩個小時裡,他收獲了不少海貨:青蟹三隻,總共二斤三兩;石斑魚兩條,約一斤半;還有一小桶海瓜子和幾隻章魚。
回到合作社時,已是下午四點。
林海將今天的收獲交給負責銷售的社員,這些海貨預計能賣得一千五百元左右。
蘇曉月正在辦公室整理合作社的財務報表,見林海回來,遞給他一份文件:“這是我們這個月的收支情況。總收入八萬七千元,扣除成本和分紅,淨利潤三萬二千元。”
林海仔細翻閱著報表,滿意地點點頭。
合作社的運營已經步入正軌,收入穩定增長。但他知道,要與藍鯨公司這樣的對手競爭,還需要更多的資金儲備。
傍晚,林海再次查看虛擬界麵,氣運值仍停留在31100。
他猶豫著是否要兌換【隱蔽式水下監視器】,但最終還是決定再等等。
氣運值的積累不易,他希望在關鍵時刻再使用。
夜幕降臨,合作社的燈光陸續亮起。
秦雨還在實驗室裡忙碌,林海走過去,看到她正對著一台顯微鏡觀察紫藻樣本。
“有進展嗎?”林海問道。
秦雨抬起頭,眼中閃著興奮的光:“這些紫藻的細胞結構很特殊,含有一種我從未見過的色素蛋白。我懷疑這就是它們具有特殊藥用價值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