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中,白沙灣迎來了不同尋常的一天。
藍鯨公司的勘探船“探索者號”緩緩駛入港口,銀灰色的船身在朝陽下閃著冷冽的光。
林海站在碼頭上,看著這艘裝備精良的專業船隻,心情複雜。
合作勘探的協議在三天前正式簽署。
經過艱苦談判,合作社最終獲得了40的收益分成,以及對所有發現的首選研究權。
這個結果雖然不算完美,但已經是目前情況下能爭取到的最好條件。
孫副總第一個走下舷梯,身後跟著幾名技術人員。
“林社長,希望我們合作愉快。”
他伸出手,笑容職業而疏離。
林海與他握手,目光掃過“探索者號”甲板上的各種設備。
“我們也期待這次合作能有所收獲。”
簡單的歡迎儀式後,雙方人員在合作社的會議室召開了第一次聯合會議。
藍鯨公司展示了他們的勘探計劃,包括使用深潛器探查海底峽穀的方案。
“我們的深潛器可以到達六百米深度,足以覆蓋目標區域。”
藍鯨公司的技術總監介紹道,“船上還配備了最新的取樣和分析設備。”
秦雨提出了關鍵問題:“勘探過程中的生態保護措施是什麼?那片海域有珍貴的紫藻和獨特的生態係統。”
孫副總保證道:“我們會嚴格遵守海洋保護規定,所有取樣都會在專家指導下進行。”
會議結束後,林海帶著藍鯨公司的技術人員參觀了合作社的藻類實驗室和養殖區。
秦雨的紫藻研究引起了他們的濃厚興趣。
“這種藻類的活性成分很有研究價值,”藍鯨公司的生物學家評價道,“如果能夠實現規模化生產,市場前景很大。”
下午,聯合勘探隊開始了第一次出海作業。
林海和秦雨登上了“探索者號”,同行的還有合作社的兩名經驗豐富的漁民。
這是合作協議的一部分——合作社派人參與每次勘探,確保透明和公平。
航行途中,林海注意到藍鯨公司的船員對這片海域相當熟悉,顯然之前已經做過充分偵察。
他不動聲色地記下了這點。
到達目標海域後,勘探隊首先使用多波束聲納對海底峽穀進行精細測繪。
當聲波圖像在屏幕上逐漸清晰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峽穀的深度遠超預期,最深處達到一百二十米。
更令人驚訝的是,在峽穀側壁的一個平台上,聲納顯示出一個規則的幾何形狀,大小與林海之前發現的圓盤裝置相仿。
“就是那裡。”
林海指著那個位置說。
深潛器的準備工作立即開始。
這是一台橘黃色的遙控潛水器,配備了高清攝像頭和機械臂。
林海和秦雨在控製室裡,與藍鯨公司的技術人員一起監控著下潛過程。
潛水器緩緩下沉,控製室裡的氣氛緊張而期待。
當深度達到八十米時,攝像頭傳回了令人震撼的畫麵——峽穀壁上布滿了發光的礦物結晶,與林海之前找到的晶體十分相似。
“這些結晶的分布很不尋常,”秦雨仔細觀察著畫麵,“像是沿著某種脈絡生長。”
繼續下潛,目標平台逐漸清晰。就在潛水器即將到達平台時,監控屏幕突然出現乾擾,信號變得不穩定。
“怎麼回事?”技術總監問道。
操作員檢查著設備:“有強烈的信號乾擾,可能是地磁異常。”
林海心中一動,取出隨身攜帶的發光晶體。當晶體暴露在空氣中時,監控屏幕上的乾擾突然減弱了。
“這是...”孫副總驚訝地看著晶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