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平的媳婦李慧珍跑出來後,一路朝著縣城的方向跑去。
到了縣城,她經過不斷的打聽,
才找到幾個要去陝西割麥的麥客,她跟著幾個麥客,一路邊做工邊討飯。
路上,她見到了太多逃荒的人,有的餓倒在路邊,有的還在掙紮著。
而她年輕,能扛住餓,遇到割麥子的人家,她總是二話不說,開始乾活。
她也不管這家人需不需做活的,隻為一口吃的。
大多數人家會看在一個女人可憐的份上,都能給些吃的。
這就是甘肅和陝西的區彆。
雖然兩個省份離得很近,但是因為地理條件的限製,
甘肅吃不飽,而陝西可以吃飽。
所以,一到麥子黃的時候,
大多數甘肅人會來到陝西,幫助陝西人割麥,
而陝西人會讓甘肅人吃飽飯。
這是一種互惠的好辦法,也一直延續了幾代人。
李慧珍來到鹹陽的一個村,
她實在是餓的走不動了,也和來時跟著的麥客走散了。
她就到這個村的一個破窯洞裡落了腳。
村裡有一戶人家,看到李慧珍可憐,就收留了她,讓她幫著家乾活。
這時間長了,這家人也看到了李慧珍的吃苦耐勞。
正好這家人的兒子有些缺點,腿不好,說媳婦也難。
這天,這家老兩口商量後,
找到李慧珍問
“你家裡還有人嗎?”
李慧珍說
“我大(父親),我娘,還有弟弟都在。”
老兩口又問
“那你怎麼一個人跑了出來,家裡人不知道嗎?”
李慧珍說
“我是從婆家偷著跑出來的,婆家太窮了,吃也吃不飽!”
“那你還回去嗎?”
李慧珍哭著說
“我跑出來,就是為了能吃飽,活著,隻要能吃飽,我再也不會回去的。”
老兩口一聽,心裡高興了,
這樣一來,自己兒子媳婦的事不就解決了嗎?
老兩口說
“我們的兒子你也看到了,就是腿有點毛病,其他的沒問題,我家隻有這麼一個兒子,你看可以的話,你就留下來,做我們的兒媳!”
李慧珍一聽,她立刻就答應了。
人對她來說,已經不重要,
她從小到大,她除了乾活,剩下的就是挨餓,她實在是餓怕了。
她從小就聽村裡的麥客說
“陝西的白麵饃饃,能吃飽,”
後來,她連做夢都能夢見白麵饅頭。
她如今吃上了,還有什麼挑揀的呢!
李慧珍有了落腳的地方,和這家人的兒子結了婚,可以說她是幸運的。
而劉福平的家裡依舊過著吃不飽的日子,
李慧珍的出走,讓這個家的日子雪上加霜。
這種情況下,劉老漢想到了當初陰陽說過的話。
本來就是一句不經意的話,可沒想到靈驗了。
這天早上,迷信很重的劉老漢找到了當初的那個陰陽。
他想求陰陽先生給指點指點。
陰陽先生說
“解鈴還須係鈴人,隻有遷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