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跪了一個時辰的劉福平,兩條腿都跪麻了。
他把頭磕在地上,然後試著想站起來,試了兩下都沒能起來。
他不得不把兩隻手支撐在地上,幾乎是爬起來的。
五個坐在炕上的娘家人,像是官老爺一樣,怒視著地上的父子兩個。
劉老漢吩咐站在門外的三兒子劉根田說
“你去集上買三道領的衣服,沒錢的話就賒著。”
劉根田一刻也不敢耽擱,直接去了集上。
最難辦的就是棺材的事了,他們已經是山窮水儘了,哪有錢置辦棺材呢!
劉老漢愁眉苦臉的不停的抽著旱煙。
他看到屋簷下放著的木板,這些木板是給他和老伴準備的棺材板。
劉老漢站起來對劉福平說
“用我的棺材板做吧!”
“大,這可不行,”
“你聽我的,先把事辦了再說,”
兩個人為了棺材的事爭論著,誰也不肯讓步。
這時候,村裡的人都進來了,村裡主事的對劉福平說
“聽你大(父親)的,先把人埋了再說!”
接下來就是請木匠了,沒有木匠,光這板子也不行啊!
可是一個木匠要五十元,這又是一個難題。
雖然劉福平和他大都是木匠,可鄉下有規矩,木匠是不能給逝去的親人做的。
就在這時候,劉福平低著頭說
“一個木匠要五十元,還是我做吧!”
大家都沒有說話,隻是你看著我,我看著你。
都知道有規矩,可眼下這規矩和現實放到一起,誰也不知道該怎麼選。
劉福平看著大家不說話,他走向屋簷下放著的木板,一個人一片一片的往下來搬。
看到福平一個人搬,來幫忙的村裡人,也跟著忙碌起來了。
劉福平自從會木匠以來,不知道給彆人打了多少副棺材,
他怎麼也沒想到?亡妻的棺材也是他做的。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這戲劇性的一幕就這樣發生了,這都是逼的。
這時候劉老漢的四弟走了過來,他蹲在劉老漢旁邊,一邊用煙袋鍋裝煙,一邊說
“大哥,按照鄉俗,沒留下後少亡的人是不能埋在村裡的,得埋在村外!”
劉老漢四弟的這句話,也提醒了劉老漢。
劉老漢想了一會,他說
“那就埋在梁上的那塊生地裡吧!”
劉老漢的四弟得到了答案,他趕緊招呼房頭的人,去梁上的那塊地裡打墳。
在眾的忙乎下,一切都準備好了。
按照鄉俗,得請陰陽看日子,找風水寶地。
可這次是少亡,沒留下一兒半女,
就得像扔死物一樣扔了就行了,所以,這個環節也省了。
起喪的這一天,沒有哭聲,沒有炮聲,
四個年輕人抬起棺材,一路小跑的朝著村外去了。
剛到村頭,抬棺材的繩子突然斷了。
說來也怪,這繩子平時抬七八百斤重的石頭都沒問題,可現在斷了,斷口還很齊整。
出了這樣的怪事,按村裡老人的說法就是亡人生前有不舍得的事,不願意走。
誰都明白,但是誰也沒有說出來。
村裡主事的老人大聲的說
“趕緊把繩子接上,繼續抬!”
在慌亂中,把斷掉的繩子接好,四個年輕人又開始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