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平忙完家的的秋收後,他把多年未動的木匠家具也帶到了鳳英家裡。
現在,隨著包產到戶政策的落地,鄉下有些人的日子也慢慢的好起來了。
改革的春風也刮到了鄉下,
一些吃飽肚子後,手裡有餘錢的人家,開始不滿足如今的現狀。
有的請木匠給做個桌子,或者做個衣櫃。
再有的做個農具,木匠開始借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也開始吃香了。
福平感覺到了這個風口,他要重新起用這些塵封了這幾年的家具。
三十裡路,背的是渾身是汗,但是福平一點也沒有覺得累,他反而越興奮。
一路上他盤算著,他要給有需要做家具的那些人家做工。
掙到錢後,一部分貼補家用,一部分供燕南和燕北念書。
這段時間以來,兩個懂事的孩子,總是念著他的好,對他是又親近,又尊重。
再加上兩個娃天生的聰明好學,一直是班裡的第一或者第二名。
這讓一個孤零零的男人心裡得到了充實的滿足感!
一想起將來燕南和燕北學業有成,靠著念書能吃上公家的一碗飯,他就偷著樂!
一到家裡,福平把工具箱放到院子裡,脫掉外套,用外套擦去臉上的汗水,開始擦拭這些寶貝。
這時候,鳳英從屋裡出來了,她看到福平擺弄著這些東西西,鳳英驚奇的問
“你會木匠!”
“我大(父親)是木匠,我跟我大學的,就是這一堆不起眼的東西,可養活了不少人呢!”
這時候,燕南和燕北放學回來了,他看到福平叔在院裡擺弄著她們沒見過的東西,好奇的問
“福平叔,這是啥!”
“這是做家具用的東西!”
燕南和燕北蹲下身子,好奇的看著!
收拾完後,福平就去了後院。
他在喂驢的時候,早就尋摸到,後院的房簷下,放著幾塊乾透了的木板子。
他隻看了一眼,就知道這些板子能做什麼,心裡早就有了方案。
他拿出來一塊板,在院子裡用木尺一遍又一遍的算著,他不想浪費一點木料。
量好尺寸,他用鉛筆標記好每個點後,拿出來木工鋸,開始下料了。
這活福平從跟著他大(父親)開始學,到現在已經乾了二十年了。
不到一會工夫,料就下好了。
在福平熟練而又精心的製作下,一把比較現代流行的椅子就做好了。
接著,他又開始製作另一把椅子,
在剛來鳳英家,他就看到上屋裡隻有八仙桌,沒有椅子。
這次,他是專門做了兩把椅子,正好和桌子配成一體。
福平把做好的兩把椅子再細細的打磨了一遍,就一隻手提著一把椅子,在八仙桌旁各放了一把。
鳳英和孩子們不停的撫摸著。
福平說
“要是有紅漆就好了,先放著,等以後有錢了再漆一遍紅漆!”
福平出屋後,他把院子裡的工具收拾完後,又在大門的門口看著,計劃著做兩扇門,把多年沒有的門給補上。
第二天,還在睡夢中的鳳英就聽見院子裡有鋸木頭的聲音。
她透過窗戶紙看去,院子裡一個朦朦朧朧的身影在鋸著板子。
她知道肯定是福平,鳳英趕緊穿上衣服,下了炕,打開門,看見福平專注的做著什麼。
鳳英也沒有多問,她知道,一定是在做被人拿走的那兩扇大門。
鳳英來到廚房,把水倒進鍋裡,準備給福平做點麵糊糊。
她隻能為這個一心為這個家默默付出出的男人做這點了。
當兩扇合適光滑的大門做好安上後,一下子感覺院子緊湊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