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行業都有風口期,如果處在風口期,很快就能掙到錢。
福平木匠的手藝正好趕上了這風口期。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家家都要找木匠製作一些不可缺少的家具。
還有生產勞動工具,沒有機械化,隻能靠手藝人製作。
一少部分人,開始翻修房屋,這也離不開木匠。
所以,福平就成了方圓村子裡的搶手的手藝人。
從一開始的自己背著工具去做活,到如今的來人接他,事情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福平雖然沒有上過學堂,可社會上的一些成長的經驗告訴他,他的這些手藝,如果不改進,很快就會被一些新的潮流給取締了。
就拿他大(父親)的手藝和他的手藝來比較吧!
他大也是乾了大半輩子的木匠,在以前那個時代,他大可是數一數二的手藝人。
可如果放到現在,他大做的家具就根本沒有用,家家都看不上,而且現在做的衣櫃,他大就不會做。
就拿尺寸來說,他大那個時候,學木匠就是死背硬記,二尺的家具,你讓他做個三尺多的他都不會。
因為他從一開始學的就是那個尺寸,多了他不會算。
這就是為啥以前那些家具和房屋建造家家都是一個尺寸的原因。
現在福平做的家具,都是按照人家的地方大小,現場量尺寸,現場做的。
所以他很清楚,自己在這風口也就是幾年的風光,隻能養家糊口,不可能有大的作為。
清晨的霜降落在了半乾的野草上,白花花的籠罩著大地。
福平已經做完了這家人的衣櫃。
這天,用鄉下人的土說法就是要打發他,意思是結工錢走人。
在福平剛跟著他大學手藝的時候,當天做完,當天走人,多一頓飯都不會給吃。
那個年代,手藝人就是一個做工的,沒有什麼社會地位,隻是混口飯吃,全靠自己省下來的才能貼補家用。
再到後來他學成手藝,獨自出去做活,可以掙錢養家了。
直到如今,他才被人真正當成師傅,接來送去,上桌吃飯,有了讓人羨慕的職業,木匠!
福平剛起來,剛做完家具的這家人,就已經做好了乾糧和雞蛋湯。
隻見這家的男人把炕桌放到炕上,女人端著饃饃和雞蛋湯就進來了。
男人客套的說
“劉師傅,趕緊趁熱吃,涼了就不好吃了!”
女人說
“家裡也沒啥好做的,你就將就著吃!”
福平經常出門,他對主家這樣的客套也有著自己的說辭!
“白麵饃饃,雞蛋湯,這以前是地主才能吃的,我也吃上了!”
很快,福平就放下了碗筷,吃飽了!
福平剛放下碗筷,主家的男人就把錢遞給了福平!
福平數了一下,是整整的三十塊。
這套家具,福平整整做了五天,按照當時的木工價,這是正常價。
可福平有個習慣,他總是要多少給主家回一點,來表示一下自己心意和主家的好吃好喝的照顧!
福平從這些錢裡麵拿出來了五元說
“我拿二十五就行了,這些天你們好吃好喝的伺候著,五塊錢就退給你們,這是我的一點心意!”
主家推辭著說
“本來就給你給的少了,你還往回來退,我們堅決不要!”
福平下了炕,穿上鞋,硬是把五塊錢塞給了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