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全部開完會的人走後,劉陽又回過頭來,找到了張廠長的辦公室。
張廠長看到劉陽,他立刻就知道,劉陽肯定是為銷售積壓的掛麵而來。
不是張廠長太過於看好這個還不到二十歲的小夥子,
而是劉陽在銷售上確實有過人之處。
一年以前,他利用發往縣城的班車,這種捎貨的方式,打開了縣城的銷路。
他用自己的方式改變了廠裡的一些老規章製度,和一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打破了混吃等死的觀念。
從去年開始,廠裡的掛麵就出現了滯銷的局麵。
這是因為廠裡麵有規定,五十件貨才能算是批發,才能開出單子。
而且隻和國營的糧油鋪子以及供銷社的商店合作,從來不和私人合作。
可是,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個體工商戶已經占領了大部分的市場,
而供銷社和國營的糧油鋪已經麵臨著沒有顧客的局麵。
導致隻和公家打交道的掛麵廠,生產的掛麵也出現了滯銷。
每個行業,從來都是市場說了算。
這樣一來,個體工商戶開的商店和糧油店,拿不到掛麵廠的好掛麵,隻能從那些小作坊開始進貨。
而能拿到掛麵的國營糧油鋪子和供銷社,沒有顧客。
就造成了能拿到的賣不掉,拿不到的銷售好的矛盾局麵。
劉陽說服了張廠長,改了製度,隻要打電話就發貨。
也改了以往不和個體戶打交道的死規矩,一件起發。
而且是早上打電話,下午就發貨的原則。
而當時的汽車站,早就改製成了私營的了。
私營企業講的是效益,自然就很順利的達成了意見。
這樣一來,很快就得到了市場的認可,一度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麵。
這邊發貨,縣城隻要等著在車站接貨,而且不用個體戶來回跑,班車司機就把錢帶回來了。
可是,這時候市場經濟發展的飛快,一天一個樣,稍微改變的遲一點,就會錯過市場的這趟列車。
這不,才一年的時間,這種模式就已經不行了,被市場給淘汰了。
這都是老規矩束縛帶來的效應。
總是一些條條框框束縛著。
隻要有好的營銷手段,就得開會研究,得層層往上報,再一層一層往下傳達。
到了可以實行的時候,人家個體和私營的模式已經變了幾次了。
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說白了就是一個人說了算。
老板晚上睡覺,想到一個好主意,第二天馬上就實行,
可國營的不行,就算領導有好的主意,沒有上麵的指示,他是不敢實行的。
總是跟不上趟的國營企業,也就乾脆不跟了,反正乾和不乾都拿一樣的工資。
張廠長麵對廠子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他想的是,無論什麼辦法,隻要把這些庫存的掛麵銷售出去,糧食局就會再給廠裡撥一批麵粉和經費,廠裡就可以重新生產了。
張廠長問劉陽
“你是不是有好的辦法!快說。”
劉陽說
“我是這樣想的,到外地去看看,用麵粉換掛麵的方式,徹底解決咱們廠裡的難題!”
張廠長急切的問
“怎樣個換法!”
劉陽說
“外地的一些國營的麵粉廠他們也和我們一樣,麵臨著麵粉滯銷的局麵。”
“而我要去的這些城市,是沒有掛麵廠的城市,也就不存在掛麵滯銷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