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時間,心裡惦記的人也是不同的。
劉陽自從心裡有了燕南,他幾乎是白天晚上都惦記在心裡。
自從上次不愉快分彆後,已經有幾個月時間了。
這幾個月時間以來,他們之間沒有聯係過。
因為燕南已經上班了,劉陽不知道燕南的地址,沒法聯係。
當劉陽和燕北通電話時,劉陽問過燕南單位的電話,但是燕北就是不說,總是岔開話題。
劉陽知道,這肯定是燕南跟燕北交代過,不讓燕北告訴他。
廠裡的效益也走上了正軌,在劉陽剛接手廠子的這幾個月裡,工人的工資,還是和原來一樣,沒有提高什麼。
這樣一來,就和剛開始他對大家承諾的高工資,出現了偏差。
工人乾的活多了,但是工資和以前一樣,沒有變化。
這導致有些工人,堅持了兩個月,就提出了買斷,沒有信心再乾下去了。
他們也隨著下海的浪潮去了南方,也有的選擇在本市創業。
劉陽按照規定,要走的工人,他一次性付清了工人的工齡工資。
幾乎廠裡走了一半,隨著廠裡慢慢的度過過渡期,效益一天比一天好,捋順了。
留下的工人,每月的工資不斷的上漲,留下來的工人,工資翻了一倍。
上到廠裡的管理人員,下到工人,工資都翻倍了。
拿的最多的自然是銷售人員和門市部的人員,
他們的工資加提成,比工人的高出幾倍,甚至十幾倍!市場經濟這是必然的,
劉陽自從接手廠子以來,他聽從燕南的建議,一直實行的是銷售第一的規定。
隻有銷售出去,才能有後續的生產,以及提高生產和質量。
所以,以前麵粉廠下崗的那些優秀的銷售人員,幾乎多數都來到了劉陽的掛麵廠。
他們如今一個月拿的工資是在原來單位一年的工資。
能有好的待遇,他們當然就會賣命的乾,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廠裡如今代理著各地的品牌麵粉,還有東北大米,油,各種調味品。
也就在這時候,劉陽的運氣又來了,財神爺給劉陽送錢來了,一時讓他不知所措。
劉陽代理的這些麵粉,都是國營麵粉廠生產的。
由於和掛麵廠多年的合作,建立了信任,所以麵粉款都是半年一結賬。
可是隨著國營小麵粉廠倒閉改革後,大麵粉廠也迎來了改革浪潮。
出現了變賣的局麵,這些廠很快就成為了私營的企業,廠裡的老職工被買斷。
這些麵粉廠一時間停止了生產,斷了劉陽的貨物供應,貨款也沒有人過問了。
一開始,劉陽覺得改製完後,就會有人來收賬,他也沒有過多的去想。
隻是安排市場人員,重新找能替代供應麵粉的大廠子。
後來,一家國營廠接著一家的改製,一夜之間,都變成了私人企業。
可這些麵粉廠裡的貨款就是沒人過問,劉陽也不知道給誰付。
五家麵粉廠,這半年來的貨款總計要二百多萬,如果這筆錢沒人管了,這將是劉陽白撿的第一桶金。
劉陽心裡始終不明白,他來到老廠長辦公室。
“張爺,你說這麼多貨款,都這麼長時間了,怎麼沒一個人過問呢!”
張廠長說
“這些廠都變成了私人的了,以前經手的人都下崗了,誰會管這些事!”
“那他們交接的時候就不交接這些賬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