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聞言,知道蔡邕這樣沒遇到過的人,是根本不可能理解自己的。
於是也隻能堅持道:“反正我寧願慢慢來,也不想將來讓百姓吃二茬苦,受二茬罪。”
說到這裡,蔡邕也發現了張寧的決定是不可能改變的了。
於是隻能心裡一歎,然後道:“既然這樣,那邕就下去了。”
張寧點頭道:“好的,老蔡你下去抓緊學校的學生學習,畢竟你現在是我的教育部長來著。”
蔡邕到現在,對於張寧搞的這些新鮮的官職,也是接受不能。
不過,他也無法改變張寧的想法,所以也就隻能接受了。
其實,時間長了蔡邕對於這些根據職能而取的官職名稱,感覺也不錯,因為這樣一來每種官職所對應的義務也就非常清楚了。
更重要的是,蔡邕對於張寧設計的那套軍、政、法三權分治的製度非常的癡迷。
蔡邕一開始從張寧那裡聽到這樣的製度的時候,還指著張寧胡搞來著。
不過,後來在太行山裡待了一陣以後。
親眼見到了張寧在太行山裡,施行的這套製度所呈現出來的效果以後。
蔡邕才由衷的拜服在這套製度之下,因為蔡邕將自秦始皇統一以來,到現在大漢一直所施行的那套一方官員,總管一地的所有無論是政治還是法律舊製度。
和張寧的這套三權分立製度進行對比以後,蔡邕發現以前的那套舊製度。
一個地方官員的權利實在是太大了,這樣一來那個官員一個人的意誌,就代表著他當時所管轄範圍的最高準則。
這樣一來,那個官員要是心術不正之人,那對於其管轄範圍內的人來說就是一場噩夢了。
而且,一個人同時管民和法對於一個人的才能的要求實在是太高了。
不是所有人都是諸葛亮的,所以曆史上冤案總是數不勝數。
而三權分立以後,每個政府人員隻要負責一方麵就可以了。
而且,還可以讓擅長的人負責自己擅長的事情。
關鍵的是,三權分立以後,地方上就基本上不可能出現真正的一方諸侯了。
而且,三權分立的三方還可以相互監督和牽製。
所以,在徹底的了解透了這套三權分立製度以後。
蔡邕就成為了這套三權分立製度的堅定支持者。
就像是現在,蔡邕作為張寧任命的首任教育部長,他就覺得自己應該儘全力的給張寧培養張寧需要的人才。
不過,現在蔡邕卻是也在發愁。
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蔡邕發現他現在也是非常的缺少人才的。
懷著心思,蔡邕來到了太行山裡的一處學校裡。
站在一年級的教室外麵,蔡邕看著教室裡那些六七歲的孩子,以及那個在教學生的瘸腿男人,看著看著蔡邕忽然眼睛就是一亮。
喜歡三國之:絕不談戀愛請大家收藏:()三國之:絕不談戀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