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羽和張飛以及趙雲,被從虎牢關上趕下來以後。
無論是袁紹還是曹操和劉備,也都發現了想要攻克虎牢關,就以現在的諸侯實力根本就是不可能辦到的事情了。
因此,三個人都沒用商量,就先後的鳴金收兵了。
回去一清點,就是損失最小的劉備,都有七百多人的傷亡。
就更彆提袁紹和曹操了,畢竟就現在袁紹和曹操帶的兵卒的質量來說。
那肯定是比劉備帶來的這三千甲士,要差上很多的。
因為,曹操帶的兵也隻是剛剛招募沒多久的鄉勇而已。
袁紹的兵卒,比曹操的好點有限。
而劉備的這三千兵卒,可都是人人穿甲的甲士。
也是在幽州,和叛軍以及胡人戰鬥過的職業軍人,因此其戰鬥力自然是要強上太多了,自然傷亡就會小很多的。
晚上的時候,諸侯們又聚在一起商量接下來到底要怎麼做的事情了。
這次,諸侯們一致的將會場選擇在了張燕帶領的太平軍營地裡。
一方麵是因為太平軍的夥食味道最好,也有可能是這些諸侯本著:我們都攻城了有所損失,怎麼也要消耗一下太平軍的糧草來平衡一下心裡的想法。
聚會開始到一半的時候,濟北相鮑信首先站出來道:“諸位,現在已經是冬天了,天氣冷了馬上可能就要下雪了,下雪天士卒也無法進行作戰的。”
“還有,要是想要繼續在虎牢關下耗著,那就要解決取暖問題了。”
眾諸侯聞言也都陷入了思考中,因為鮑信說的確實是現實存在的實情。
在漢末這個時候,棉花還沒有在中原大地上傳開。
人們過冬,有錢的多穿幾層綢布外加蘆葦花之類的,當然了更多的是蠶絲,還有就是各種毛皮了。
窮人則是大多冬天都是在家裡貓著不出門的,即使有冬衣也最多就是塞些草來禦寒。
因此,在漢末這個時候冬天其實在普通百姓看來,就是一場劫難。
而像是現在這樣數萬軍卒在一起,那要準備的過冬物資簡直就是個天文數字了。
因此,也難怪鮑信會在現在一臉憂慮的提出來了。
當然了,鮑信也沒有提出來要現在退兵的意思。
袁紹作為盟主,既然有人提出了問題。
你袁紹肯定是要進行解決的,袁紹開口道:“先讓士兵在周圍的山林砍伐一些樹木用著,然後看看誰家的木炭或者石碳富裕的,勻出來一些讓大家先過了這個冬天再說。”
袁紹的後半句話,其實主要想對張燕說。
不過,張燕代表的太平軍畢竟地位特殊。
因此,袁紹也就不能直接以盟主的身份來要求了。
張燕也不是什麼蠢人,袁紹的話是什麼意思張燕自然是心裡明白的很。
不過,要讓張燕白白的拿出物資來供養其他的諸侯。
那張燕是肯定不可能做這樣蠢事的,不過一些表麵上的功夫張燕還是知道做的。
張燕道:“吾營中倒是還有一些禦寒物資,可以勻出一些來讓大家應應急,不過也不是長久之計啊!”
張燕的意思也很明白,物資我們太平軍有,不過想要白拿那肯定是不行的。
在場的都是在官場上混跡多年的人精,哪能聽不出來張燕的言外之意?
不過,這個時候的這些諸侯。
其實也都不是什麼太闊的人,即使在出兵前可能有些資本。
但是,在軍隊在外作戰了這兩個月以後。
這些諸侯的積累,也基本都消耗的差不多了。
畢竟,這個時候的諸侯們也都隻是才剛剛開始有各自擁兵自重的苗頭。
各自的原始積累,也都沒有多少。
不像是原曆史上討董以後,諸侯們開始了真正的混戰那會。
其實,就是原曆史上的諸侯混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