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諸侯們離去以後,蔡邕就正式的開始了他對司隸地區的治理。
當然了,隻是民生方麵的治理。
像是軍事和法律方麵,都有其他的人負責。
因為,張寧搞得這個三權分立是搞得非常徹底的。
說是三權分立就是徹底的分立,絕對的不給任何人有在地方做大的可能。
同時,張寧也將各級官員的晉升提拔權利,給打了補丁。
絕對的不讓,那種像是一個省長能直接提拔市級官員的事情出現。
每個人想要提升,都要地方的軍、政、法三個部門進行集體表決。
再加上對其政績的考核,以及人民代表的選舉才能晉升。
而對於最基本的村長這類的基層官員,也不是上級政府直接分派的。
而是由村子的所有人進行選拔的,而為了不讓基層出現村霸或者村乾部一直在某個家族中流傳。
張寧還規定,每個村乾部隻能做三年。
而其卸任以後,其家族三任內不準再有人出來選。
至於那種整個村子都是一個姓,算起來都是一個祖宗的村子。
張寧規定隻有出了十撫的人,才能算是另一個家族了。
張寧還規定,村子的財政官員,不能讓本村人來做。
必須是彆的村子的人來做,而且還不能是兩個不遠的村子的相互擔任,同時財政官員也是三年一換,規則和村長是一樣的。
張在這樣製定了規則法律以後,還是不放心還讓巡察組不定時的進行巡察。
由此可見,張寧對於預防地方官員的貪腐是做了多少準備。
就為了,施行這些規則。
張寧當初在中山郡,可是讓張燕帶著軍隊殺了近兩萬人。
甚至有兩個村子,就是兩個小世家組成的。
那兩個村子的成年男性,和部分頑固不化沒救了的女性,直接被屠戮一空。
張寧在推行這個規則方麵,是本著零和博弈的態度的。
那就是,要麼遵循她張寧的規矩法律來,要麼就離開她的地盤,或者死沒有任何其他的選擇。
事實證明,再怎麼頑固不化的宗族勢力。
在麵臨著死亡的時候,他們也會將自己頭顱乖乖的低下來的。
在有兩個出頭的小世家的村子被屠戮以後,剩下的那些中山郡的所有村子都是老老實實的按照張寧的規矩法律去接受管理了。
而現在,蔡邕開始治理京畿之地了。
而以蔡邕對張寧的了解,蔡邕知道在治理自己的地盤方麵。
張寧是根本就不會,讓兩套製度存在的。
因此,蔡邕現在也在頭疼呢。
一方麵是現在,洛陽根本就沒有多少符合太平軍要求的人才。
所以,要臨時保留一部分原本大漢的官員。
可是,又要施行張寧的那套製度。
這樣一來,那些原本的官員又有可能是最大的阻力。
麵對這樣的局麵,蔡邕感覺自己的頭發已經開始掉了。
不過蔡邕知道,即使困難再大。
那也是要進行的,最終沒有辦法。
蔡邕也隻能是一歎,然後眼神堅定的對著旁邊的人吩咐道:“準備馬匹我要去軍營找黃軍長。”
身旁的護衛道:“遵命!”然後去準備馬匹去了。
蔡邕自語道:“唉!希望那些人不要太固執,要不然也隻能讓他們去見泰山府君了。”
過程不提,很快蔡邕就和黃忠在軍營裡相對而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