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望著灰蒙蒙的天空,心中亦是思緒萬千。但他想起司馬徽那篤定的眼神,想起徐庶臨行前的鄭重推薦,一種直覺告訴他,此人絕非虛士。“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次不見,便二次,二次不見,便三次!若其果有大才,莫說三次,便是十次,備亦往矣!”他的話語斬釘截鐵,讓張合、文醜為之動容。
三顧茅廬,隆中對定乾坤
回到江夏,劉備齋戒三日,沐浴更衣,選擇一吉日,決意三往隆中。此次,關羽、張飛得知,皆欲同往,仍隻帶張合、文醜。
張合、文醜見主公如此鄭重,心中那點不滿與疑慮也被衝淡了幾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好奇與期待,究竟是何等人物,能讓主公執著至此?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行至隆中,離草廬半裡之外,劉備便下馬步行,以示尊敬。及至莊前,恰遇諸葛均。
劉備忙問:“令兄今日可在莊上?”
諸葛均道:“昨暮方歸。將軍今日可與之相會。”言罷,飄然自去。
劉備大喜,對張合、文醜道:“今日幸得相遇!”
三人來到莊前叩門,童子開門。劉備道:“有勞仙童轉報,劉備專來拜見先生。”
童子道:“今日先生雖在家,但此刻正在草堂晝寢未醒。”
劉備忙道:“既如此,且休通報,我等在此等候便是。”他吩咐張合、文醜牽馬於門外靜候,自己則輕步走入,立於草堂階下,拱手靜候。
這一等,便是近一個時辰。冬日陽光微弱,山風寒冷,劉備卻站得筆直,目不斜視,神情專注。
文醜、張合在門外等候,初時不耐,但見主公如此,也不敢造次。文醜低聲道:“儁乂,你看主公……這……”
張合目光複雜地看著劉備肅立的背影,緩緩道:“古之求賢,不過如此。若此人果有才學,主公今日之禮,便是值得。”他心中的輕視,在這一刻,已悄然轉化為對劉備氣度與誠心的敬佩,以及對那位尚未謀麵的“臥龍”的真正好奇。
又過了許久,堂上才傳來一聲吟詠:“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劉備知諸葛亮已醒,整衣冠入內拜見。隻見一人身長八尺,麵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劉備下拜曰:“漢室末胄、涿郡愚夫,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兩次晉謁,不得一見,已書賤名於文幾,未審得入覽否?”
諸葛亮忙答禮曰:“南陽野人,疏懶性成,屢蒙將軍枉臨,不勝愧赧。”
二人敘禮畢,分賓主而坐,童子獻茶。張合、文醜亦被引入,侍立劉備身後。二人見諸葛亮氣度非凡,心中那點傲氣也不由得收斂了幾分。
劉備開門見山,傾訴胸中抱負與當前困境,懇請諸葛亮出山相助。
諸葛亮見劉備態度懇切,三顧之禮至誠,又觀其身後張合、文醜二將雖沉默,卻氣度沉雄,非等閒之輩,知劉備確有其誌與潛力。遂不再推辭,命童子取出一軸畫圖,掛於中堂,手指圖上的天下形勢,侃侃而談。
“自董卓造逆以來,天下豪傑並起……今操已擁數十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北地劉衍同樣攜三州之勢,與曹操對峙,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曆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儘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裡,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這一番隆中對策,高屋建瓴,條分縷析,將天下大勢、敵我優劣、戰略步驟剖析得明明白白。不僅劉備聽得如醉如癡,茅塞頓開,連身後原本心存疑慮的張合、文醜,也聽得目瞪口呆,心潮澎湃!
他們曾是河北上將,自詡知兵,卻從未聽過如此清晰宏大的戰略藍圖!這諸葛亮,絕非紙上談兵之輩,其才學見識,遠超他們之前所遇的任何謀士!
劉備避席拱手,由衷讚道:“先生之言,頓開茅塞,使備如撥雲霧而睹青天!”他再次懇請諸葛亮出山。
諸葛亮見劉備誌向堅定,禮數周全,更有張合、文醜這等良將相輔,知是明主,遂點頭應允:“將軍既不相棄,願效犬馬之勞。”
劉備大喜過望,待諸葛亮安置好家事,便一同返回江夏。張合、文醜一路之上,對諸葛亮已是恭敬有加,再無半分輕視。
三顧茅廬,劉備不僅請出了照亮前路的臥龍,更以自身的誠心與氣度,徹底折服了張合、文醜這兩員河北猛將之心。江夏劉備集團的核心凝聚力,由此空前增強。一條以荊益為基、聯吳抗曹、興複漢室的清晰道路,終於在隆中那間小小的草堂內,被清晰地勾勒出來。天下大勢,因此而悄然轉向。
喜歡三國爭霸之再造大漢請大家收藏:()三國爭霸之再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