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水,就用人!
趙衡簡單直接的解決方案,讓在場的所有人再次愣住。
他們順著趙衡的思路想下去,立刻就明白了。
水力鍛錘,核心在於“轉動”。
水流可以提供轉動的力,人力自然也可以!
雖然用人力會累,需要輪換,但比起一個人掄著幾十斤的錘子一下下砸,讓四五個人合力去轉動一個大家夥,效率和力量,無疑會高出無數倍!
“對啊!我怎麼就沒想到!”鐵臂張一拍大腿,懊惱不已,“趙先生,您這腦子到底是怎麼長的!”
“周木匠!”趙衡沒有理會鐵臂張的恭維,而是將目光轉向周有誌,神情嚴肅,“這個東西,你能不能做出來?”
周有誌死死盯著地上的草圖,雙眼放光,仿佛在看一件絕世珍寶。
他作為一個浸淫木工幾十年的老木匠,對於杠杆、轉軸、卯榫結構的理解,早已深入骨髓。
趙衡的圖雖然簡單,但核心的原理已經一目了然。
“能!保證能!”周有誌激動得滿臉通紅,他拍著胸脯,斬釘截鐵地回答,“趙先生,您放心!這東西的架子,就包在小的身上!您隻要告訴我,那錘頭要多重,轉軸要多粗,小的保證給您做得結結實實!”
“好!”趙衡重重一點頭,“你再找幾個機靈點的學徒,或者是看看新來的流民裡有沒有會木工的,然後再找二十個熟練工打下手!需要什麼木料,直接去庫房領!我隻有一個要求,五天之內,我要看到第一台人力鍛錘!”
“五天?”周有誌倒吸一口涼氣。
這可不是搭個桌子板凳,而是一個結構複雜,需要承受巨大衝擊力的大家夥。
但他看到趙衡那不容置疑的眼神,咬了咬牙,把心一橫。
“趙先生放心,就算不吃不睡,五天之內,小的也一定把東西給您交出來!”
一場轟轟烈烈的技術革新,就在這間小小的兵器作坊裡,拉開了序幕。
周有誌立刻帶著他挑選的十名木匠,在作坊旁邊清理出一大片空地,當場就拉開了架勢。
他們從庫房裡領來了最粗壯、最堅硬的鐵木和橡木,這些都是當初為了修建山寨防禦工事而儲備的上等木料。
“量尺寸,畫線!”
“開卯,鑿榫!”
“這根主梁,必須用整根的鐵木,兩頭都要用鐵箍加固!”
周有誌仿佛年輕了十歲,精力充沛地指揮著手下的木匠們。
他時而拿著墨鬥彈線,時而親自操起斧鑿,對關鍵的卯榫結構進行精加工。
每一個細節,他都反複推敲,力求做到分毫不差。
而鐵臂張也沒閒著。
他帶領著手下最好的鐵匠,為這台人力鍛錘打造配套的金屬部件。
巨大的錘頭,需要用百煉鋼反複鍛打,以確保其足夠的硬度和韌性。
承受巨大摩擦力的轉軸軸承,需要用精鐵鑄造,並且反複打磨,使其儘可能光滑。
還有加固木質結構的鐵箍、鐵釘,都需要他們一一打造。
木匠和鐵匠,這兩個平日裡交集不多的工種,此刻為了同一個目標,緊密地協作在一起。
整個山寨的資源,都在向這個項目傾斜。
澹台明烈甚至下令,暫停了除了巡邏和警戒之外的一切雜務,將所有能抽調出來的壯勞力,都派去給周有誌他們打下手。
扛木頭,拉鋸子,燒火,遞工具……
整個工地上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與山外那冰天雪地的蕭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趙衡每天都會來工地看上幾次,但他從不輕易乾涉。
他隻在關鍵的節點,提出一些後世的機械原理,比如利用飛輪來增加慣性,使得轉動更加平穩省力。
這些零星的點撥,每一次都讓周有誌和鐵臂張如獲至寶,對趙衡的敬畏也更深了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