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前往汴京後,趙宸第一件事便是穩固後方——他需要足夠的財力支撐在京城的開銷,更要為應對未知的風險儲備資本。
蘇清婉介紹的那位應天府糧商周老板,恰好此時押送木材路過祥符縣。趙宸得知消息,立刻帶著改良後的鋤頭、鐮刀等農具樣本,親自去驛站拜訪。
周老板是個四十多歲的漢子,身材微胖,眼神卻透著精明。見到趙宸,他先是客氣地拱手:“趙郎君年少有為,清婉侄女常提起你。”
“周老板過譽了。”趙宸開門見山,將農具樣本擺在桌上,“今日來,是想跟周老板談筆生意。我這農具坊的東西,比尋常農具好用得多,周老板的商隊走南闖北,若能幫忙代銷,利潤我們三七分,您拿大頭。”
周老板拿起鋤頭掂量了掂量,又看了看鐮刀的弧度,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這鋤頭的配重……倒是省力。鐮刀的刀刃也比尋常的薄而韌,看來是花了心思的。”
“周老板好眼光。”趙宸笑道,“這些都是改良過的,效率至少提升三成,農戶用過都說好。如今祥符縣的貨根本不夠賣,周邊州縣怕是也有需求,隻是消息閉塞。”
周老板沉吟片刻。他的商隊主要運糧,偶爾帶貨,若是這農具真如趙宸所說受歡迎,確實是樁穩賺不賠的買賣。更重要的是,蘇秀才的麵子不能不給,趙宸的能力也讓他頗為欣賞。
“趙郎君倒是爽快。”周老板放下農具,看著趙宸,“三七分可以,但我有個條件——我要獨家代理權,周邊五州的貨,隻能通過我的商隊走。”
趙宸早有預料,點頭道:“可以。但我也有個要求,每次供貨不得少於五百件,且需預付三成定金。”
這是為了保證資金周轉,也能防止對方拖欠貨款。
周老板哈哈一笑:“趙郎君年紀輕輕,倒是把生意經摸得透透的。成交!”
兩人當即擬定契約:趙記農具坊每月向周老板供應五百件以上改良農具,涵蓋犁、鋤、鐮等品類;周老板負責銷往應天府、亳州、蔡州等五州,售價由雙方協定,利潤三七分成,定金預付。
簽下契約的那一刻,趙宸心中一塊大石落地。按每月最低五百件算,每件平均利潤兩百文,扣除分給周老板的三成,他每月淨賺七十兩,再加上祥符縣本地的生意,月入過百兩不在話下。
這意味著,三個月內他至少能積累三百兩銀子,足夠支撐在汴京的初期開銷。
【滴!成功簽訂跨區域供貨協議,商業版圖初步擴張,獲得“商業拓展”成就,聲望值+200,資金儲備判定為“充足”。】
係統的提示讓趙宸底氣更足。他看著周老板,又道:“周老板走南闖北,消息靈通,不知汴京近期有什麼值得留意的動向?”
周老板喝了口茶,壓低聲音:“汴京最近不太平。高俅那夥人在查‘私藏兵器’,聽說抓了不少鐵匠鋪的人;還有,童貫要去西北監軍,怕是又要搜刮不少民脂民膏。趙郎君要去汴京?”
趙宸點頭:“有些家事要處理。”
“那可得小心。”周老板提醒道,“京城水深,遇事多留個心眼。若有需要,我在汴京的糧鋪可以給你搭個線。”
“多謝周老板提醒。”趙宸心中微動,這又是一條潛在的人脈。
送走周老板,趙宸回到作坊,將契約交給李三郎:“李師傅,接下來作坊的重心要放在趕貨上,按契約數量備足,質量絕不能含糊。”
李三郎看著契約上的數字,咋舌道:“小郎君這手筆,真是越來越大了!放心,我盯著,錯不了!”
安排好作坊的事,趙宸又去見了陳武和劉三,說明自己要去汴京處理家族事務,拜托他們照看農具坊。陳武雖有不舍,卻也支持:“京城雖險,但能恢複宗室身份,對你、對趙家都好。若有需要,我可以給京畿路的同僚寫封信,或許能幫上忙。”
“多謝大人。”
一切安排妥當,趙宸看著賬上日漸豐厚的銀錢,又清點了打包好的改良農具樣品——這是他準備帶去汴京,或許能派上用場的“敲門磚”。
從最初的五十兩紋銀,到如今足以支撐跨州貿易的資本,他的商業版圖,已悄然從祥符縣擴展到周邊五州。
夜色漸深,趙宸站在院門口,望著作坊方向透出的燈火,那裡依舊機器轟鳴,人聲忙碌。
這些,都是他踏入汴京的底氣。
前路縱有風雨,他亦有破浪而行的資本。
喜歡靖康逆旅:係統攜我定乾坤請大家收藏:()靖康逆旅:係統攜我定乾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