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州解圍的捷報傳回汴京時,朝堂上先響起的卻是高俅黨羽、邊關將領王稟的聲音。他站在殿中,手捧戰報,唾沫橫飛地講述自己如何“親率鐵騎,千裡奔襲”,如何“身先士卒,斬殺金兵首領”,末了還抹了把不存在的汗,哽咽道:“臣雖受了些輕傷,卻幸不辱命,保住了保州城……”
徽宗聽得麵露喜色,當即拍板:“王將軍勞苦功高!賞黃金百兩,升為莫州防禦使!”
站在武將列中的趙宸臉色鐵青,指甲深深掐進掌心。五百輔兵營精銳浴血奮戰,種烈至今還躺在營中養傷,怎麼就成了王稟的功勞?他身旁的種烈剛想發作,被趙宸死死按住——此刻在朝堂上爭執,隻會被斥為爭功,反倒落人口實。
退朝後,趙宸沒回營,徑直去了李若水府上。李若水見他一身寒氣,心知有異,忙引至內室。趙宸將保州之戰的原始戰報副本拍在桌上,上麵詳細記錄著出兵時間、行軍路線、斬殺金兵的具體數目,甚至附有種烈帶傷繪製的戰場圖,每一筆都浸著血。
“王稟那廝竟將功勞全攬了去!”趙宸聲音發沉。
李若水翻看戰報,眉頭越皺越緊:“此等卑劣行徑,豈能容忍?”
正說著,宗澤不請自來,他剛從邊關巡查回來,聽聞捷報與封賞,便知其中有詐。“我已查過,王稟那幾日根本在莫州飲酒作樂,連保州的方向都摸不清!”宗澤將一疊證詞拍在桌上,“這是保州百姓和傷兵的證詞,個個都能指證王稟是冒領功勞!”
趙宸眼中燃起火光:“我這就去麵聖!”
“且慢。”宗澤按住他,“直接麵聖,高俅定會狡辯,反說我們串通一氣。不如將戰報副本與證詞分呈禦史台和吏部,讓李大人在朝堂上旁敲側擊,再讓保州百姓派代表來京喊冤——民心不可欺,陛下總會動容。”
三日後朝堂,李若水奏事時,看似無意地提起:“保州解圍一事,臣聽聞細節頗曲折,有百姓說,當時馳援的是一支五百人的精銳,領頭的將軍銀甲白馬,並非王將軍……”
徽宗一愣,正欲細問,宗澤適時出列,呈上百姓證詞:“陛下,臣收到保州百姓聯名信,說真正救他們的是趙宸將軍,還附了傷兵的血書。”
王稟臉色煞白,高聲反駁:“一派胡言!是他們記錯了!”
徽宗看著證詞上鮮紅的指印,又看看王稟慌亂的神色,心中已有了數。雖未立刻改口,卻沉聲道:“此事容後再查。趙宸,你且將保州之戰的經過再說一遍。”
趙宸出列,從容敘述,從出兵到接戰,細節分毫不差,與證詞一一對應。徽宗聽罷,沉默片刻,緩緩道:“趙宸所述詳實,賞綢緞百匹,暫代保州副總管。王稟……先罰俸三月,待查清再議。”
趙宸躬身謝恩,雖未完全奪回功勞,卻已讓真相撕開一道口子——他要的,從來不是一時的封賞,而是讓那些藏在陰影裡的齷齪,見一見光。
喜歡靖康逆旅:係統攜我定乾坤請大家收藏:()靖康逆旅:係統攜我定乾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