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雪中火把搖曳,天邊漸漸泛起魚肚白。
征西將軍府祠堂內。
正牆三層祭台前,青銅香爐燃著艾香,青煙繚繞於曆代先祖牌位前。
最上層供伏波將軍馬援像,牌位上書“漢故伏波將軍、新息侯馬公諱援之位”。
頂懸“伏波世胄”匾額,兩側掛青白二色帷帳。
供桌擺著少牢祭品:羊、豕各一頭,地麵鋪陳麥秸。
馬超身著素色深衣,持環首刀斬雞瀝血,代父行釁禮。
身後跟著馬岱、馬鐵兩個半大少年,依次立於供桌前。
幼弟馬休坐於神位受食。
童仆手執麈尾,伺立供桌兩旁,吟唱《詩經·小雅·楚茨》古調,撥撒鹽黍。
十六名軍士或執羽,或持乾戚。
四佾舞於庭前,落葉驚風。?
馬超跪於先祖神像前,手捧三足青銅爵舉過頭頂,肅穆躬身。
“孝孫超,敢昭告於伏波將軍諱援公神位前。”
“維初平三年元正吉辰,征西將軍府司馬、侍中臣超,謹以隴山玄黍、湟水白羝,虔祀漢伏波將軍援公、顯祖妣馬母氏。”
“伏惟神其歆格,佑我西疆。”
“去歲羌氐構亂,孫率部曲摧鋒,複隴西故城,定安定、北地烽燧。”
“今奉天子明詔,入衛羽林,惟願嚴君征伐早旋,甲胄長寧;來歲必整六郡,再振將軍銅柱之勳。”
“超雖未弱冠,敢對渭水明誓:若負先祖破羌之烈,甘受金城風雪之殛!惟靈其相之!尚饗!”
他將椒酒傾灑在地。
最後念道:“征西將軍府司馬,領侍中臣超頓首謹撰。”
馬岱跟著舉杯,聲音還帶著少年的清亮:“願隨兄長,蕩平亂賊!”
馬鐵雖年幼,也依樣畫葫蘆。
捧著小號的陶爵,奶聲奶氣地跟著行禮,酒液灑了滿衣襟,卻沒人敢笑。
祠堂內的檀香與肅穆,讓這幾個半大孩子也收起了頑劣。
祠堂外,華氏正指揮仆婦將最後一盤祭品端到廊下。
最小的馬雲祿被她按在懷裡。
小手攥著塊蜜餞,眼巴巴瞅著祠堂裡內。
奶聲奶氣地問:“娘,大兄什麼時候出來呀?我也想給大父上香。”
華氏屈指在馬雲祿額角輕彈。
“馬家的祠堂,是祭先祖的地方,哪能由著你胡鬨?。”
小姑娘疼得“嘶”了一聲,卻也不哭,倔強瞪著大圓眼與母親比拚眼力。
華氏終於是率先繃不住。
她伸手理了理馬雲祿被風吹亂的碎發,隨後又捏了捏她的小臉。
“等你大兄祭完,娘帶你去耳室給先祖牌位磕幾個頭,乖。”
祭祀完畢,馬超褪去深衣,走出祠堂。
迎上母親的目光,歎了口氣,沉聲道:“母親,羌騎已在城外紮營,孩兒也該…”
正說著,馬雲祿趁機從母親懷裡掙出來。
一把撲進他懷裡,撒起嬌來,逗得馬超哈哈大笑。
笑鬨間,阿虎來到近前,行禮遞上一封書信:“少將軍!傅先生的信!”
馬超展開傅乾的信,目光快速掃過,行文數百字。
但大致意思便是:
安定、北地二郡局勢已趨於穩定。
已經遷了先零羌三萬族人往隴西郡,仰仗少將軍神威,二地豪強多有來投,收鄉勇五千餘。
通婚、互市政令既下,羌人多慕少將軍之名,來投青壯千餘。
通婚之策,地方豪族雖有微詞,然我等兵鋒之盛,頃刻迎刃而解。
少將軍之策,實乃長遠高明之策,乾佩服之至雲雲…
他看完隨手將信收入袖中,嘴角微揚,這局麵,倒是預料之中。
回房換上鎧甲,與母親告彆後,便帶著阿虎、陳欣欣出了將軍府,往城外軍營趕去。
一路行去,武都城內,處處皆是祭祀、祈福的熱鬨氛圍。
竹節燃燒的劈啪聲混著孩童笑鬨,家家戶戶正以新桃換舊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