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馬超兩次口吐千古詩文,蔡邕便時常主動上門求見。
如今在官署望見馬超,便不請自來。
蔡邕得見馬超,當即一揖:“見過馬平西。”
隨後看見王桀,“哦?仲宣也在?”
“蔡師喚我孟起便可,你倆認得?”
馬超回禮同時,投來詢問目光。
蔡邕見他眼神,當即會意,介紹道:“這位乃是山陽王氏嫡子,王仲宣!”
“其祖父、曾祖皆任三公,仲宣自幼便有才名,下筆成章、過目不忘,書、術、論、奕皆為奇才。”
隨後又自謙道:“彆看他年紀輕,才學卻勝老朽十倍,我遠不如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桀忙躬身遜謝:“蔡公謬讚,晚輩愧不敢當。”
這時,荀攸瞥見馬超眼中隱有光芒,立時便知其納才之心。
故上前道:“將軍,某與仲宣亦是舊識,既置酒,某可厚顏同坐?”
馬超欣然應允,不多時,賈詡、傅乾亦應召而至。
席間,王桀見座中儘是馬超心腹,席間似有軍務待議。
自己本是南歸過客,此刻貿然同席,倒暗生顧慮,怕擾了他們議事。
於是準備起身告辭。
馬超見他起身,忽地長身歎氣,故作憂愁之色。
王桀身形一頓,心生好奇,複又坐了回去,試探著問道:“將軍何故歎息?”
馬超抬眸,語氣似含憂思:“如今天下分崩,諸侯各據一方,我馬氏世食漢祿,本欲匡扶漢室,奈何…”
他忽地停下,不再往下說去,反而問道:“仲宣兄遊學四方,不知對天下大勢可有見解?”
王桀聞言,斂了辭意,點了點頭道:“董賊已死,此本為大漢再興之機,怎奈…李郭作亂,天子流落弘農。”
“今風起雲湧,袁紹並冀州、敗公孫瓚,曹操擊破黑山賊白繞得東郡,劉表單騎定荊州,孫堅盜璽歸長沙與黃祖攻伐…”
“可謂諸侯各懷異心。”
他左右看了看,見眾人皆點頭。
繼續道:“更甚者,大漢十三州妖魔四起,長安若非將軍,早已淪為獵場。”
“依在下之見,若將軍懷扶大廈於將傾之誌,當先治雍涼、擢賢才、興農桑、藏富於民。”
“待根基穩固,再迎天子西歸,方是正道。”
馬超眼中精光一閃,這王桀果然有點東西。
他趁勢道:“我,正有此意!”
“我正欲設繡衣營,專司情報宣傳,為我尋訪賢才、助我治理地方。”
“嗯…以我觀之,仲宣雖年幼,卻可為長安令,領繡衣郎一職,不知可願屈就?”
王桀眼神忽地發亮,繡衣郎聽著像是諜報機構,他雖不太感興趣,然長安令卻正中下懷。
他當即拱手:“將軍知遇之恩,桀願效犬馬之勞!”
其餘幾人見狀,皆是點了點頭。
長安令職級雖不高,但如今天子東狩,京兆尹之位空懸。
此職便成了長安這座巨城的政務主官,掌民政、理治安,乾係重大。
王桀雖才名遠播,卻僅十五歲,馬超此舉,既顯用人魄力,亦足見對其器重。
提及繡衣營,傅乾、荀攸目光不約而同落向賈詡。
前幾日天子冊封詔令剛下時,馬超為提防被各大世家以輿論攻擊。
便提過欲設此營,專司情報刺探與輿論宣傳,且已內定賈詡為繡衣校尉,總攬營中事務。
馬超自另一世而來,深知輿論之重。
若隻憑武力爭衡,恐重蹈董卓覆轍。
唯有掌輿論導向,即便行事出格,天下百姓亦隻會交口稱讚。
而輿論這把利劍,也能利於自己將來出兵征伐四方。
酒過三巡,馬超話鋒一轉,問向荀攸:“公達與文若先生乃是叔侄,不知文若近況如何?”
荀攸聞言,麵色忽地一尬。
荀彧雖小他六歲,但嚴格按譜係來講,二人卻是以叔侄相論。
荀彧是他堂叔……
他乃荀彧從子……
荀攸掩麵虛咳兩聲,隨即道:“將軍識得文若…叔父?”
“自韓馥覆滅後,家叔嘗在河北避難,今來信言已返潁川歸隱。”
馬超卻並不了解這些,他滿含期待道:“嘗聞文若有王佐之才……”
“若能得之相佐,何愁大業不興?望公達為我修書一封,邀其共輔漢室。”
荀攸頷首應下:“固所願也。”
馬超轉而看向賈詡,賈詡眯眼瞥他,本想藏拙避風頭,卻架不住其目光灼灼。
隻得摸了摸鼻子,開口道:“將軍既欲得賢才,何不張榜求賢?”
“請先生教我!”
喜歡馬超:吾屢世公侯,豈識村野匹夫請大家收藏:()馬超:吾屢世公侯,豈識村野匹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