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朱元璋登基_逍遙傳人,我讓喬峰多活百年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59章 朱元璋登基(1 / 1)

元朝覆滅,烽火暫熄。北伐聯軍定鼎金陵,這座龍盤虎踞的南方古城,迎來了新的主人。百廢待興,萬象更新,然而,在這看似蓬勃的朝氣之下,權力的暗流卻開始洶湧澎湃。

新朝肇基,首要之事便是定立名分,確立君主。由於此番再造山河,以明教義軍為中流砥柱,浴血奮戰,功勳最著,故天下共識,定國號為“明”,取“光明驅暗”之意,亦合明教教義。

國號既定,由誰來承繼大統,登基為帝,便成了朝野上下、軍中內外矚目的焦點。幾乎沒有任何懸念,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那個無論武功、威望、品德皆無人能及的身影——張無忌。

武當宋遠橋、少林空智大師代表武林正道,明教楊逍、範遙、殷天正等核心人物,乃至軍中大將徐達、常遇春等人,紛紛聯名上書,萬民請願,懇請張無忌順應天命民心,正位九五,開創大明盛世。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張無忌對此卻表現得異常堅決,一再推辭。

金鑾殿臨時宮苑的主殿)上,張無忌麵對黑壓壓跪倒一片的勸進人群,神色平靜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與掙紮。

“諸位的心意,無忌心領。”他的聲音清晰地回蕩在大殿中,“然而,皇帝之位,責任重於泰山,非德才兼備者不能居之。無忌一介武夫,生於草莽,長於江湖,性情散漫,實非經天緯地、治理天下之才。能與眾位同道並肩作戰,驅除韃虜,已償平生之願,豈敢再覬覦至尊之位?”

他給出的理由冠冕堂皇,但唯有他自己心中清楚,那更深層、更無法宣之於口的緣由——他對趙敏的承諾。“待山河光複,天下安定,無論如何,千山萬水,我一定會找到你!”這句誓言,如同枷鎖,也如同明燈,牢牢係在他的心上。若登帝位,便是身陷樊籠,三宮六院,禮儀規製,如何還能去追尋那不知身在何方的蒙古郡主?如何還能兌現那海枯石爛的約定?帝王的身份,將成為他尋找趙敏的最大阻礙。

眾人隻道他謙遜淡泊,愈加敬佩,勸進之聲反而更加高漲。軍中、民間,張無忌的聲望如日中天,無人能出其右。他雖堅辭,但除了他,軍中再無第二人有足夠的威望和能力服眾,足以壓製各方勢力,安穩坐上那龍椅。於是,新朝帝位虛懸,朝政暫由以張無忌為首的核心層共同議決,但這終究非長久之計,朝堂之上,隱隱彌漫著一種焦灼與不安定的氣氛。

就在這微妙的僵持時刻,一股暗流開始悄然湧動。

以李善長、胡惟庸為首的一些文官,以及軍中部分以藍玉為代表的驕兵悍將,開始在私下裡,在茶樓酒肆,在營房角落,散播著一些看似無意、實則誅心的流言蜚語。

“聽說了嗎?張教主他……似乎與舊元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啊……”

“可不是?據說大都城破前夕,有人親眼看見他孤身潛入城內,去了汝陽王府!”

“嘿,何止是去了!傳聞是他親手放走了那元廷最後的柱石汝陽王父子!那可是我大明的心腹之患啊!”

“嘖嘖,怪不得他堅決不肯當皇帝,莫非是心中有愧?還是……另有所圖?”

“反觀朱元帥,自亳州起兵,運籌帷幄,平定四方,勞苦功高!可如今,卻處處受製,功勞似也被有意無意地壓低了……”

這些流言如同帶著毒刺的藤蔓,在金陵城的各個角落瘋狂滋生、蔓延。起初隻是竊竊私語,漸漸變得有鼻子有眼,甚至衍生出各種不堪的版本。張無忌“勾結舊元,私放敵酋”的嫌疑,以及朱元璋“功高震主,遭受打壓”的悲情形象,在李善長等人精心編織和推波助瀾下,竟不脛而走,形成了強大的輿論壓力。

張無忌身處旋渦中心,自然感受到了這撲麵而來的惡意與猜忌。他本就不喜權術,厭惡這等無休止的揣測與攻訐。每一次朝會,他都能感受到一些異樣的目光;每一次走在街上,似乎都能聽到背後的指指點點。他試圖解釋,卻發現流言如風,根本無從辯起。那為了承諾而不得不做的隱秘之事,如今卻成了刺向他胸膛的利箭。

他感到無比的疲憊、失望,甚至惡心。這金陵的宮牆,比靈蛇島的困陣更讓他窒息;這世人的口舌,比鬼穀的高手更讓他心力交瘁。他懷念與趙敏在孤島上的寧靜,懷念與太師父在武當山的清修,甚至懷念在光明頂上相對簡單的恩怨情仇。

“這江山,這權位,非我所欲也……”他望著窗外金陵的繁華夜景,眼中充滿了去意。

終於,在一次朝會上,麵對又一輪隱晦的質疑與試探,張無忌徹底心灰意冷。他站起身,目光掃過滿朝文武,掃過臉色複雜的朱元璋,掃過眼神閃爍的李善長、胡惟庸等人,聲音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絕:

“諸位不必再議了。”

“張無忌才疏德薄,難堪大任。即日起,我辭去明教教主之位。”

此言一出,滿殿嘩然!

不顧眾人的震驚與勸阻,他繼續朗聲道:“此外,我以明教前任教主之名下令:凡我明教弟子,自此之後,不得入朝為官,不得插手朝政。當回歸江湖,秉持教義,行善積德,護衛蒼生。違令者,逐出明教!”

這道命令,石破天驚!等於是自斷臂膀,將明教這股龐大的勢力,徹底排除在新朝的權力核心之外。

說完,張無忌不再留戀,拂袖而去,身影決絕地消失在了金陵的晨霧之中。他來時如驚鴻,拯救天下於水火;他去時如清風,不帶走一片雲彩,隻留下一個無人能及的傳奇,和一個驟然失去壓製的權力真空。

張無忌的驟然離去與那道近乎“自廢武功”的命令,使得朝中再無人能製衡朱元璋。原本就戰功赫赫、手握重兵的朱元璋,其聲望與勢力瞬間凸顯出來。

在李善長、胡惟庸等文臣的精心策劃與藍玉等武將的擁戴下,一場“順應天命”、“眾望所歸”的勸進大戲迅速上演。再也無人能、也無人敢提出異議。

不久之後,金陵城內鐘鼓齊鳴,旌旗招展。朱元璋於奉天殿或臨時指定的宮殿)祭告天地,登基為帝,正式開創了大明王朝,定年號為洪武。

一個屬於朱元璋的時代,就此拉開帷幕。而那位放棄了至尊之位、隻為追尋一個承諾的青衫俠客,則飄然遠引,消失於江湖與曆史的煙波浩渺之中,隻留下無儘的傳說與那手腕上一個深深的牙印,訴說著一段跨越家國與生死的深情

喜歡逍遙傳人,我讓喬峰多活百年請大家收藏:()逍遙傳人,我讓喬峰多活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舌尖上的創業魚羊鮮火鍋崛起記 係統覺醒之神啟 高武:難道我真是戰鬥天才? 重生之歸途漫漫 幽冥錄:開局打造陰司新時代 凡人修仙:我大羅級天賦 震驚!邪修頭子,竟是我家師妹 庸夢錄 嫌我不孕?離婚當天懷上首長的崽 穿書女配不乾了,囤貨發家不香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