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收麥子,竹編坊的竹筐幫著裝麥種,有老農說“竹筐裝種,出芽率高”。
竹安聽了覺得新鮮,問為啥,老農笑“竹子通地氣,種子沾了氣,長得歡”。
後來試了試,還真比塑料袋裝的出芽整齊,竹安趕緊記在本子上。
“老輩人嘴裡全是學問,”他跟竹溪說,“得一個個記下來,彆弄丟了。”
竹禾帶的山區孩子,有個編文具盒出了名,人送外號“小篾匠”。
他編的文具盒,邊角毛茬都修成了小圓弧,說“這樣不紮手,買的人喜歡”。
竹禾把他的作品拿到手工展,得了獎,孩子拿著獎狀哭了,說“我能讓我媽回家了”。
竹安聽說了,寄了套新竹刀過去,“好好編,將來來竹坊當師傅”。
甜品店老板的帶蓋竹筐,被個婚慶公司看中了,說要用來裝喜糖。
老板樂壞了,找竹安訂了批大紅色的,說“竹筐裝喜糖,寓意日子紮實,節節高”。
竹安給筐子編了圈囍字,歪歪扭扭的,卻比印的還喜慶。
新婚夫婦拎著竹筐說“這喜糖盒,將來能當傳家寶”。
深秋摘柿子,竹溪讓經銷商們試試用竹筐裝柿子,再鋪層柿葉。
“我太奶奶就這麼存,能放到過年,甜得流蜜,”她說著示範。
有個經銷商學樣存了筐,過年時寄來照片,柿子果然好好的,還發來了感謝信。
竹溪把信貼在牆上,跟鐵雄太爺爺的老賬本並排,說“老法子的麵子,得給足”。
王竹安的竹樓裡,來了個做紀錄片的團隊,要拍那個結巴的孩子。
鏡頭裡,孩子蹲在竹堆旁劈篾,陽光照在他手上,汗珠掉在竹片上,亮晶晶的。
他編著竹魚說:“竹……竹子不說話,卻……卻啥都知道。”
導演說這是全片最動人的台詞,比任何解說都有勁兒。
片子播出後,好多人來竹樓,就為看一眼這孩子編的竹魚。
竹溪設計了款竹製的寵物窩,鋪著軟竹絲,說“給小貓小狗也嘗嘗竹子的暖”。
養寵物的人搶著買,有個鏟屎官說“我家貓進去就不出來,說這窩有安全感”。
竹溪給窩加了個小竹門,“天冷了,得給小家夥們擋擋風”。
後來這窩成了寵物界的網紅,有人說“竹家連貓窩都透著過日子的細”。
年底,竹編坊評“編竹能手”,那個七十歲的“歪魚王”老太太拿了第一。
她編的竹魚,尾巴翹得恰到好處,紅布條一飄,活靈活現。
老太太捧著獎狀說:“我這手,跟著鐵雄兄弟學的,沒丟他的臉。”
竹安給她發了套新竹工具,“您老得好好編,還等著看您教重孫子呢”。
大年初一,竹安在竹棚掛了串竹製的鞭炮,用紅篾條編的,看著跟真的一樣。
孩子們圍著拍手,說“這鞭炮不會炸,還好看”。
竹安媽煮了餃子,用竹篩端上來,熱氣騰騰的,竹香混著餃香。
竹溪舉著手機拍,說要發給國外的朋友,“讓他們看看咱竹家的年”。
風穿過竹棚,老竹魚的紅布條碰著新掛的竹鞭炮,“嘩啦嘩啦”響,像在拜年。
竹安看著滿棚的人,滿棚的竹器,突然覺得,這日子啊,就該這麼熱熱鬨鬨的。
有老的念想,有新的盼頭,編著,活著,挺好。
那個結巴的孩子,現在編竹器時,話順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