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把孩子們編的扇子拍了照片,發在網上,配文“小師傅帶徒弟,個個是能手”。
沒想到有個兒童雜誌的編輯看到了,聯係竹溪說想采訪。
采訪那天,結巴的孩子緊張得話都說不利索,編輯卻笑著說:“沒事,你編你的,我看著就行。”
他低頭編竹蜻蜓,編著編著就放鬆了,嘴裡還念叨著步驟:“先……先劈篾,再……再打底……”
編輯說:“這才是最真實的,比背稿子強。”
秋分那天,培訓班的孩子們搞了個“竹編展”,把自己編的東西全擺出來。
有竹製的小籃子、小燈籠、小動物,還有個孩子編了個竹製的小火車,一節一節能連起來。
結巴的孩子把給妹妹編的書包和筆袋也擺上了,旁邊放著他第一次編的歪竹魚。
來參觀的人都說:“這些孩子手太巧了,比大人編的有靈氣。”
孩子聽了,腰杆挺得更直了。
外國經銷商來考察,看見培訓班的孩子們在編竹窗簾,直豎大拇指。
他用生硬的中文說:“從小……學,好!”
結巴的孩子走過去,遞給他一個自己編的竹製鑰匙扣,上麵刻著歪竹魚。
“送……送給你。”他小聲說。
經銷商高興地接過來,掛在包上,說“這是最好的禮物”。
冬天冷,竹滿堂的炭盆燒得旺,孩子們圍在旁邊編竹製的暖手寶。
結巴的孩子教大家往裡麵塞棉花,說“塞……塞得勻,才……才暖和”。
有個孩子塞得太多,暖手寶鼓鼓囊囊的,像個小包子。
大家笑得前仰後合,孩子也跟著笑,笑聲把炭盆裡的火星都震得跳起來。
竹安媽端來一鍋紅薯,用竹篩裝著,熱氣騰騰的,說“吃點甜的,編得更有勁”。
跨年夜,培訓班的孩子們要去鎮上的晚會表演,編竹器給大家看。
結巴的孩子是領隊,要帶著大家編一個大竹環,象征團圓。
上台前,他手心直冒汗,竹溪拍著他的肩:“彆怕,就像在竹滿堂一樣。”
音樂響起,孩子們的小手飛快地動起來,竹條在他們手裡像活了一樣。
台下的掌聲一波接一波,孩子看著慢慢成形的大竹環,突然覺得,說話結巴又咋了,手裡的活兒不丟人。
新年第一天,妹妹背著竹書包,蹦蹦跳跳地來竹滿堂,說“同學們都羨慕我”。
她還帶來了自己編的小竹籃,歪歪扭扭的,卻是用哥哥教的法子編的。
“哥,你看我編的,能裝糖果呢!”妹妹舉著籃子說。
結巴的孩子接過籃子,仔細看了看,說“比……比我第一回編的強”。
竹安媽看著這兄妹倆,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縫:“咱竹滿堂的手藝,後繼有人嘍。”
風從竹滿堂的窗戶吹進來,帶著新竹的清香。
結巴的孩子坐在竹料旁,手裡拿著竹刀,準備開始新一天的活兒。
陽光落在他的臉上,落在他手裡的竹條上,暖洋洋的。
他知道,自己說話還是有點結巴,但那又怎樣呢?
手裡的竹條不會騙他,編出的物件會說話,日子就像這竹條,編著編著,就順了,就暖了。
妹妹編的小竹籃,被竹安擺在了櫃台最顯眼的地方。
旁邊還放了張紙條,歪歪扭扭寫著“小師妹處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