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淨給出的“三天之約”,如同一道催命符,徹底壓垮了荊州官場“劉係”人馬的心理防線。
三天時間裡,市紀委的燈徹夜通明。主動前來交代問題的乾部絡繹不絕,上至實權部門的一把手,下至關鍵崗位的科員,形成了一股蔚為壯觀的“投案潮”。
而曾經權傾一時的市長高順利,在第二天上午,形容枯槁地走進了省紀委的大門。他沒有選擇在荊州交代,而是直接去了省裡,這既是他最後的體麵,也是一種徹底的認輸。
至此,籠罩在荊州上空多年的舊勢力陰雲,被陳淨以雷霆萬鈞之勢,撕開了一道巨大的口子,陽光,終於得以照射進來。
政治格局的初步穩定,為經濟的重建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和空間。
新一周的市政府常務會議上,氣氛與上周的常委擴大會議截然不同。壓抑和恐懼消失了,取而代?pad?之的是一種小心翼翼的敬畏,以及一絲對未來的迷茫。
會議的最後一個議題,正是秘書送來的那份——關於“城西高新科技產業園”的後續處理方案。
文件傳閱了一圈,最終回到了常務副市長錢博文的手裡。
錢博文是荊州本土成長起來的乾部,年近五十,行事穩健,也可以說是有些保守。他扶了扶眼鏡,清了清嗓子,語氣沉重地開口:“陳書記,以及各位同誌,關於這個城西產業園,我的意見是……長痛不如短痛。”
“這個項目,從立項開始就問題重重。劉天和前後投入了近十個億,結果隻建起了一片空蕩蕩的廠房框架和幾棟配套樓,核心的設備、技術、人才全都沒有著落。現在它就是一個爛攤子,一個財政黑洞。我們市裡剛剛清理完劉天和的舊賬,財政本就緊張,實在不宜再背上這麼一個沉重的包袱。我建議,將這塊地皮進行司法拍賣,能回籠多少資金算多少,至少可以用來填補一下民生工程的缺口。”
錢博文的發言,代表了在場大部分人的心聲。
在他們看來,陳淨掃黑除惡是好手,但搞經濟建設,尤其是在這種“科技產業”的高端領域,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恐怕未必有經驗。現在最穩妥的辦法,就是甩掉包袱,保住基本盤。
一時間,會議室裡附和聲四起。
“錢市長說得對,當務之急是維穩,不宜再冒進了。”
“是啊,那塊地位置還不錯,拍賣掉,引進一個大型商業綜合體或者房地產項目,見效快,還能拉動gdp。”
聽著眾人的議論,陳淨始終沒有說話,隻是靜靜地轉著手中的筆。
直到會議室的聲音漸漸平息,所有人的目光都彙聚到他身上時,他才緩緩開口。
“賣地?”
他輕輕吐出兩個字,嘴角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譏誚。
“同誌們,如果我們遇到困難就隻想著賣地,那我們和那些隻顧眼前利益、寅吃卯糧的敗家子,又有什麼區彆?我們腳下踩著的,是幾百畝工業用地,但在我看來,那是荊州未來二十年的發展根基!”
他的聲音陡然拔高,目光如電,掃過全場。
“劉天和為什麼會失敗?因為他骨子裡就是個投機商!他搞科技園,想的不是孵化產業,而是炒作概念,套取銀行貸款,然後把地價炒高,隨時準備脫手套現!他這是在用搞房地產的思路,來搞高科技,他能成功嗎?他必敗無疑!”
“而我們,要做的恰恰相反!”
陳淨站起身,走到會議室懸掛的荊州市地圖前,用手指重重地點在城西那片區域。
“我們要做的,是真正的產業孵化!是‘築巢引鳳’!是‘放水養魚’!”
他擲地有聲地宣布了三條決定:
“第一,由市財政、市國資委牽頭,以部分查抄的‘天和集團’優質資產作為啟動資金,成立‘荊州市高新科技產業發展基金’,首期規模,十個億!專門用於對入園企業的扶持和股權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