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小區的次臥窗朝東,每天清晨五點半,第一縷陽光會準時落在林硯的枕頭上。他搬進這裡的第三天,終於把那堆打包的行李收拾妥當——帆布包疊在衣櫃最上層,爺爺傳的《八極拳譜》壓在書桌玻璃下,胸口的溫玉則用紅繩係著,夜裡就放在枕邊,涼絲絲的觸感總能讓他睡得安穩些。
“月租兩千五,押一付三,還剩八千二。”林硯對著手機備忘錄裡的數字歎氣,手指在屏幕上劃到“求職”那欄,裡麵密密麻麻列著三十多家公司的名字,從行業龍頭北新建材、東方雨虹,到剛起步的環保科技初創公司,每一家後麵都跟著同一個標注:“已投遞,待回複”。
他坐在吱呀作響的木椅上,打開筆記本電腦,屏幕右下角彈出一條郵件提醒——是“綠源新材”的拒信。郵件內容簡短得有些敷衍:“林先生您好,感謝您應聘我司材料研發崗,經評估,您的項目經驗與崗位需求不符,祝您求職順利。”
這是第三十封拒信。
林硯盯著屏幕愣了幾秒,伸手揉了揉眉心。他大學做過環保塗料的課題,畢業在化工廠兩年也主導過小型改良項目,簡曆裡寫得清清楚楚,可大多數公司連麵試機會都不給,少數幾家麵試後也石沉大海。他知道問題在哪——北京的環保材料行業卷得厲害,要麼要五年以上大型項目經驗,要麼要985碩士學曆,他這個普通本科出身、隻在小城待過的經曆,實在沒什麼競爭力。
“再改改簡曆試試?”他咬了咬牙,點開文檔,把“主導小型改良項目”改成“牽頭完成環保塗料性能優化,成本降低15,合格率提升至98”,又在“技能”欄裡加上“熟練使用origin數據處理、autocad繪圖”——其實他隻學過基礎操作,但眼下隻能先把表麵功夫做足。
窗外的天慢慢亮透,小區裡傳來晨練大爺的收音機聲,還有媽媽們送孩子上學的叮囑。林硯伸了個懶腰,想起爺爺說的“練拳能靜氣”,便從衣櫃裡翻出寬鬆的運動服,往小區中心的小花園走去。
小花園裡已經有不少人,有打太極的,有跳廣場舞的,還有推著嬰兒車散步的。林硯找了個沒人的角落,雙腳分開與肩同寬,紮起八極拳的“兩儀樁”。他深吸一口氣,手臂緩慢抬起,拳風帶動衣角,動作剛勁又不失柔和——這是他從小練到大的習慣,不管遇到什麼煩心事,練一套拳下來,心裡的堵得慌就會散大半。
剛練到“猛虎下山”的招式,胸口的溫玉突然輕輕發燙,比上次在中介那裡的感覺更淡,像是一縷微弱的暖流。林硯動作一頓,下意識地看向周圍——不遠處,兩個穿西裝的男人正低聲爭執,一個人手裡攥著文件夾,臉色通紅,另一個人背著手,眉頭皺得很緊。溫玉的熱度隨著兩人的爭執起伏,等背手的男人轉身離開,那股暖流又消失了。
“又是這玉的問題?”林硯摸了摸胸口,沒太在意——上次能“讀心”或許是巧合,這次大概是天氣熱,玉的溫度變化而已。他收了拳,擦了擦額角的汗,剛要往回走,就聽到有人喊他名字。
“林硯!”
他回頭,看到蘇清媛拎著早餐袋朝他走來,白色的運動鞋踩在石板路上,輕快得像隻小鹿。“這麼早?你也來晨練啊?”她走到林硯麵前,把一袋豆漿和茶葉蛋遞過去,“剛在樓下早餐鋪買的,給你帶了一份。”
“謝謝,你怎麼會在這裡?”林硯接過早餐,心裡暖暖的——自從上次一起看房後,他們偶爾會微信聊天,蘇清媛知道他在找工作,還幫他留意過招聘信息,但他沒料到會在這裡碰到她。
“我住這棟樓的12層,”蘇清媛指了指不遠處的一棟樓,“比你早搬來半個月。對了,你簡曆投得怎麼樣了?有收到麵試通知嗎?”
提到求職,林硯的語氣就低了下去:“投了三十家了,全是拒信,要麼說經驗不夠,要麼說學曆不符。”他苦笑了一下,“早知道北京這麼卷,當初就該考研的。”
“彆灰心啊,”蘇清媛拍了拍他的胳膊,“我剛找工作的時候,也投了二十多家才拿到offer。你做的環保材料方向其實很吃香,現在北京搞‘城市更新’,好多舊小區翻新、舊廠區改造都要用到環保材料,隻是你沒找對門路而已。”
“城市更新?”林硯眼睛亮了一下,“我之前在網上看到過,好像是政府主導的項目,要用到很多新型材料?”
“對,我現在就在做這個項目,”蘇清媛點頭,“我們公司叫京華建投,是國企背景,最近在牽頭做朝陽區的舊廠區改造,剛好缺材料研發相關的助理崗位。不過這個崗位是項目經理直接招的,沒掛在招聘網站上,我也是昨天幫經理整理文件才看到的。”
林硯的心猛地一跳:“你的意思是……我可以試試這個崗位?”
“我幫你問問經理吧,”蘇清媛拿出手機,“我們經理姓周,人挺好的,隻要你專業對口、肯學,他應該會給你麵試機會。你把簡曆發給我,我直接轉發給他,比你在網上投靠譜多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太謝謝你了!我現在就發給你!”林硯激動得差點把豆漿撒出來,他掏出手機,趕緊把改好的簡曆發給蘇清媛,手指都在微微發抖——這是他來北京後,第一次看到求職的希望,而且還是他最感興趣的城市更新項目,簡直像做夢一樣。
蘇清媛收到簡曆後,立刻給周經理發了微信,還附了一句:“周哥,這是我朋友林硯,學材料工程的,做過環保塗料研發,挺踏實的,您看看能不能給個麵試機會?”
“你彆抱太大希望啊,”蘇清媛收起手機,對林硯說,“周經理每天要見很多人,不一定能及時回複,我幫你盯著,有消息了第一時間告訴你。”
“不管怎麼樣,都要謝謝你,”林硯真誠地說,“要是沒有你,我還在瞎投簡曆呢。”
“跟我客氣什麼,”蘇清媛笑了笑,露出兩個梨渦,“對了,你要是有空,可以先查查‘朝陽區舊廠區改造’的資料,了解一下項目需求,比如要用到的塗料、保溫材料之類的,萬一真有麵試,也能有話聊。”
“好,我今天就查!”林硯把茶葉蛋塞進嘴裡,用力點了點頭——他能感覺到,好運好像終於要來了。
回到出租屋,林硯立刻打開電腦,搜索“朝陽區舊廠區改造項目”。頁麵跳出來很多信息,有政府發布的項目規劃,有京華建投的招標公告,還有媒體報道的改造目標——要把原來的機床廠、紡織廠改造成集文創、辦公、商業於一體的綜合體,同時要達到“綠色建築二星級”標準,所有材料必須符合環保、節能、可回收的要求。
“綠色建築二星級,”林硯把這個關鍵詞標紅,又搜了相關的材料標準,“塗料要低voc、高耐擦洗,保溫材料要防火等級a級……”他一邊看一邊記筆記,還把自己之前做的環保塗料樣品找了出來——那是他從老家帶來的小罐裝,裡麵裝著他改良過的水性塗料,voc含量遠低於國家標準,還能吸附甲醛。
“要是麵試的時候能把樣品帶過去,會不會更有機會?”林硯看著樣品罐,心裡琢磨著。他又翻出之前寫的“智能環保材料創業計劃”,把裡麵和舊廠區改造相關的內容摘出來,整理成一份簡短的方案——雖然隻是個雛形,但至少能證明他對這個項目有想法。
接下來的兩天,林硯每天都在等蘇清媛的消息,期間又投了五家公司,還是石沉大海。他沒敢催蘇清媛,怕給她添麻煩,隻能每天對著項目資料和樣品罐發呆,偶爾練拳解壓。
第三天下午,林硯正在煮泡麵,手機突然響了,是蘇清媛的微信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