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陽斜斜地灑在“紅光機床廠”的舊廠房上,斑駁的鐵鏽在磚牆上爬成縱橫的紋路,牆角的野草從裂開的水泥地鑽出來,晃著細碎的白花——這裡就是市裡今年最受矚目的舊廠區改造核心項目現場,也是林硯和蘇清媛此刻站著的地方。
“你看這棟主廠房,鋼構骨架還很完整,隻要做除鏽加固和防腐處理,就能改造成文創展廳。”林硯指著麵前三層高的紅磚建築,手裡的平板調出提前畫好的三維模型,“北麵那片倉庫區,規劃成智慧停車場,用咱們東方智造的無人值守係統,車位利用率能提高三成。”
蘇清媛湊過來看模型,指尖輕輕點在“文創展廳”的標注上:“我爸昨天還跟我聊,說清和建設做了二十年市政工程,最擅長舊建築改造,但在智慧化和環保技術上一直缺個突破口——你們東方智造的技術,正好能補上這塊短板。”
她口中的“清和建設”,正是蘇家經營了兩代的家族企業,在本地建築行業根基深厚,卻因近年新興科技企業的衝擊,急需轉型。而林硯創辦的“東方智造”,雖以智能技術和環保方案為核心競爭力,但在大型項目的落地施工和本地資源協調上,遠不如清和建設有優勢。
兩個月前,舊廠區改造項目招標文件剛發布,林硯就找到了蘇清媛——兩個多月並肩查玄門盟的默契,讓他們不用多言就懂彼此的顧慮與期待。“聯合投標”四個字,幾乎是兩人異口同聲說出來的。
“叮”的一聲,蘇清媛的手機收到一條微信,是清和建設的項目總監發來的:“蘇總,宏遠集團那邊有動作了,聽說他們找了之前給玄門盟做過配套的施工隊,還在業內散布消息,說咱們清和跟東方智造合作是‘小作坊湊數’。”
林硯湊過來看了眼消息,眉頭微挑:“宏遠集團?就是去年靠玄門盟關係搶了‘城南產業園’項目的那家?”
“就是他們。”蘇清媛收起手機,語氣裡帶著一絲冷意,“他們老板張宏遠跟王懷安之前走得近,玄門盟倒了之後,宏遠的資金鏈一直緊巴巴的,這次舊廠區改造項目,他們肯定想靠‘低價競標+偷工減料’翻身。”
兩人沿著舊廠區的主乾道往回走,腳下的碎石子發出“咯吱”的聲響。林硯突然停下腳步,指著遠處一棟矮樓:“那是之前的鍋爐房吧?我記得招標文件裡要求,改造後要保留原有煙囪,做成標誌性景觀——咱們可以在煙囪上裝光伏板,既能發電,晚上還能通過燈光投影展示機床廠的曆史,這絕對是投標方案的亮點。”
蘇清媛眼睛一亮:“這個主意好!清和之前做過類似的曆史建築保護項目,有成熟的施工團隊,你們負責光伏板和燈光係統的技術整合,咱們正好無縫銜接。”
回到東方智造的辦公室時,會議室裡已經坐滿了人——一邊是東方智造的技術骨乾,捧著筆記本電腦調試模型參數;另一邊是清和建設的工程師,手裡拿著舊廠區的地質勘察報告,正低聲討論施工難點。
“林總,蘇總!”東方智造的技術總監陳陽迎上來,遞過一份報告,“咱們之前說的‘雨水回收+土壤修複’方案,成本核算出來了,比傳統方案低8,而且能達到國家一級環保標準,剛才已經跟清和的工程師確認過,施工周期能控製在18個月內。”
蘇清媛接過報告,快速翻到成本明細頁:“宏遠要是想打價格戰,咱們這個成本優勢足夠了——但他們肯定會在技術上找茬,比如質疑咱們的光伏係統穩定性,或者說土壤修複技術不成熟。”
林硯點點頭,打開投影,調出一組數據:“這是咱們跟中科院合作做的土壤修複實驗數據,連續三個月監測,重金屬含量下降了92,完全符合標準;光伏係統在去年台風天裡,咱們在濱海新區的項目已經驗證過,抗風等級達到12級,穩定性沒問題。”
會議開到傍晚,窗外的天色漸漸暗下來,辦公室裡的燈一盞盞亮起。蘇清媛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剛想起身倒杯水,就看到林硯端著一杯溫好的蜂蜜水走過來:“彆太累了,標書還有三天才提交,咱們分階段做,來得及。”
杯子的溫度透過掌心傳來,蘇清媛心裡一暖,抬頭看向林硯——他眼底有淡淡的青黑,顯然也是熬了好幾個晚上,但眼神依舊亮得像有光。“你也一樣,彆總盯著技術參數不放,陳陽他們能搞定的。”她接過水杯,輕聲說。
兩人站在窗邊,看著樓下川流不息的車流,蘇清媛突然開口:“我小時候常跟我爸來紅光機床廠,那時候這裡特彆熱鬨,每天早上都能聽到機器運轉的聲音,門口的早餐攤排著長隊。”
林硯側頭看她,聽她繼續說:“後來機床廠倒閉了,我爸說,那是他第一次覺得,老行業不跟上時代,就會被淘汰。現在咱們能一起改造這裡,好像……也算圓了他一個心願。”
“不止是你爸的心願。”林硯輕聲說,“這個項目要是做成了,能帶動周邊三個社區的就業,還能把老工業文化保留下來——咱們做的不隻是一個項目,是給這座城市留一段記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就在這時,陳陽匆匆跑過來,臉色有點急:“林總,不好了!咱們發給招標辦的技術方案初稿,好像被人篡改了——剛才招標辦的人打電話來,說裡麵的土壤修複數據跟咱們之前提交的預評估報告對不上,偏低了15。”
林硯和蘇清媛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裡的警惕——肯定是宏遠的人搞的鬼。“馬上查!”林硯立刻吩咐,“查郵件發送記錄,看有沒有異常登錄,再聯係招標辦,讓他們暫時不要采信這份初稿,我們重新提交更正版。”
蘇清媛也立刻拿出手機,給清和建設的安保總監打電話:“立刻排查公司內部的文件傳輸記錄,重點查跟宏遠有過接觸的員工,還有,加強標書製作團隊的保密措施,所有文件都要加密。”
半個小時後,調查結果出來了——是清和建設的一個實習文員,被宏遠的人用五千塊收買,偷偷登錄了標書製作係統,篡改了土壤修複的數據。“還好發現得早,沒造成太大影響。”蘇清媛掛了電話,語氣裡帶著後怕。
林硯皺著眉,調出更正後的技術方案:“宏遠這是急了,開始用這種下三濫的手段。咱們得再加把勁,明天把最終版標書確定下來,提前提交給招標辦,免得夜長夢多。”
那一晚,東方智造的辦公室燈火通明。林硯和蘇清媛帶著團隊,逐字逐句核對標書內容,從技術參數到成本明細,從施工周期到環保承諾,每一頁都反複檢查,直到天快亮時,才終於敲定了最終版。
“終於好了!”陳陽伸了個懶腰,看著打印出來的厚厚一疊標書,眼裡滿是成就感,“這份標書,不管是技術還是性價比,都比宏遠強太多了!”
蘇清媛看著林硯,他正低頭在標書上簽字,筆尖劃過紙頁的聲音在安靜的辦公室裡格外清晰。陽光透過窗戶照進來,落在他的側臉上,柔和了他緊繃的輪廓。
提交標書後的三天,是最難熬的等待。宏遠依舊沒閒著,不僅在網上散布“東方智造技術不過關”的謠言,還試圖聯係評審專家,想搞暗箱操作——幸好林硯提前跟專項調查小組的張隊打了招呼,張隊安排人暗中盯著,及時阻止了宏遠的小動作。
開標那天,市裡的會議中心擠滿了人。林硯和蘇清媛坐在投標席上,看著評審專家們逐一核對各家的標書,心臟都跟著提到了嗓子眼。宏遠集團的老板張宏遠就坐在不遠處,時不時投來挑釁的目光。
“下麵宣布中標結果。”主持人的聲音透過麥克風傳來,整個會場瞬間安靜下來,“經過評審委員會綜合評審,舊廠區改造核心項目的中標單位是——東方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與清和建設集團聯合體!”
掌聲瞬間爆發出來,林硯和蘇清媛同時轉頭看向對方,眼裡都閃著淚光。蘇清媛忍不住笑了,眼角卻有點濕潤:“我們做到了!”
林硯重重地點頭,伸手輕輕抱了她一下——在眾人的注視下,這個擁抱短暫卻堅定,像在宣告他們共同贏得的勝利。張宏遠臉色鐵青地站起身,狠狠瞪了他們一眼,轉身離開了會場。
中標後的第二天,林硯和蘇清媛帶著團隊再次來到紅光機床廠。工人已經開始搭建圍擋,機器的轟鳴聲打破了廠區的寂靜。蘇清媛的父親蘇振邦也來了,看著眼前的景象,他拍了拍林硯的肩膀:“小林,謝謝你,把清和帶向了新的方向。”
林硯笑著搖頭:“不是我,是我和清媛一起——以後,東方智造和清和建設,會一直一起走下去。”
蘇清媛站在父親和林硯身邊,看著夕陽下的舊廠房,心裡充滿了期待。她知道,改造舊廠區隻是一個開始,未來還有更多的挑戰在等著他們,但隻要身邊有林硯,有並肩作戰的團隊,她就有勇氣去麵對一切。
“對了,”林硯突然想起什麼,從口袋裡拿出一張照片,遞給蘇清媛,“我上周回老家,拍了山裡的野蘭花,春天的時候,咱們就去那裡,好不好?”
照片上的野蘭花開在竹林間,淡紫色的花瓣沾著露珠,格外好看。蘇清媛看著照片,又看向林硯溫柔的眼神,用力點頭:“好,等咱們把這裡的第一棟樓改造好,就去。”
夕陽漸漸落下,把舊廠區的影子拉得很長。圍擋上“東方智造x清和建設”的標語,在餘暉裡閃著光,像一道承諾,映照著他們共同的未來。
喜歡東方聖人京華錄請大家收藏:()東方聖人京華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