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決定重返戰場的那一刻起,我感覺自己獲得了新生,或者說,是“重生之我是技術分析大師”。
我把臥室徹底改造成了我的“作戰指揮室”。牆上貼滿了打印出來的k線圖,上麵用紅藍兩色的筆畫滿了各種我自以為是的支撐線、壓力線、黃金分割線。桌上擺著三台顯示器,一台看大盤,一台看個股,一台用來在各大股票論壇和群裡指點江山。
我每天早上六點起床,雷打不動地複盤前一天的全球市場。從道瓊斯指數看到日經指數,從美原油期貨看到倫敦銅,仿佛我那五十二萬的資金,足以撬動整個地球。
我對我爸媽宣布:“從今天起,不要打擾我,尤其是在交易時間。我正在進行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我媽看著我房間裡那些鬼畫符一樣的圖表,憂心忡忡地對我爸說:“他爸,浩然這是不是……魔怔了?”
我爸歎了口氣:“隨他去吧,不讓他把南牆撞穿,他是不會回頭的。”
我才不管他們怎麼想。在我看來,我正在進行一項無比神聖和專業的工作。我徹底拋棄了之前那種聽消息、追熱點的“小白”模式,我堅信,市場的一切信息,都已經反映在了k線圖裡。我要做的,就是解讀這些密碼。
我嚴格遵守著自己定下的“三大紀律”。我的倉位,永遠不會超過五成。融資融券那個app,我連看都懶得再看一眼。最重要的一條——止損,我用記號筆寫在一張大紙上,貼在了最醒目的顯示器旁邊:“虧損5,堅決離場,絕不猶豫!”
我覺得自己已經武裝到了牙齒,刀槍不入。
我的第一個目標,是一隻名叫“青石重工”的股票。這家公司是我們青石市本地的老牌國企,生產大型機械設備,業績一直不溫不火,股價也常年像心電圖停止跳動一樣,趴在地上一動不動。
為什麼要選它?因為它符合我新學到的所有“技術指標”。
首先,它的股價在底部橫盤了將近一年,成交量極度萎縮。按照書上的說法,這叫“底部籌碼高度集中,莊家吸籌完畢”。
其次,它的k線圖,形成了一個完美的“頭肩底”形態。右肩剛剛形成,頸線位置清晰可見。一旦放量突破頸線,理論上的漲幅至少是底部到頸線距離的一倍。acd指標,在水下形成了“金叉”,kdj指標也處於低位向上發散的狀態。
所有的信號,都指向一個結論:這隻股票,即將迎來一波主升浪!
“完美!”我拍案叫絕,感覺自己就像一個發現了寶藏的考古學家。
這一次,我沒有絲毫的衝動。我冷靜地製定了詳細的交易計劃:在頸線位下方潛伏進去,倉位三成,大概十五萬左右。設置好5的止損位。如果股價向下跌破我的止損位,我立刻賣出;如果向上突破頸線,我再加倉兩成,然後坐等起飛。
我為自己這份周密的計劃感到無比自豪。這才是專業的交易者該有的樣子!
周一,我按照計劃,在“青石重工”股價微微波動時,買入了十五萬。
買入之後,我心裡前所未有的平靜。我不再像以前那樣,死死地盯著分時圖的每一秒波動,心臟跟著七上八下。我現在是一位“趨勢交易者”,我看的是大格局,是未來。
然而,市場似乎總喜歡跟我開玩笑。
我買入之後,“青石重工”並沒有像我想象中那樣放量突破,反而又回到了那種半死不活的狀態。每天的振幅不超過1,成交量小得可憐,有時候十幾分鐘都沒有一筆交易。我的十五萬資金,就像扔進了一潭死水,連個漣漪都看不見。
股票群裡,有人開始不耐煩了。
“這破股到底動不動啊?我都在裡麵埋伏半個月了!”
“彆急,主力在磨人,考驗我們的耐心呢!”
我也安慰自己:彆急,讓子彈飛一會兒。這是主力拉升前的最後洗盤。
就這樣,我耐心地“持股”了一個星期,兩個星期……
我的賬戶市值幾乎沒有變化,而大盤卻在這段時間裡漲勢喜人,各種熱門題材股輪番上漲,今天“互聯網+”漲停潮,明天“新能源汽車”掀起風暴。
我所在的股票群裡,每天都在上演著“漲停喜報”。
“哈哈,我上周買的xx科技,三天賺了20!”
“聽了群主的,換倉到xx醫療了,今天一個板,爽!”
我看著自己手裡那隻紋絲不動的“青石重工”,心裡開始發酸。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守著貞節牌坊的老處女,眼睜睜地看著外麵的花花世界,內心備受煎熬。
我的信仰,開始動搖了。
“我是不是選錯了?”我問自己,“技術分析,真的靠譜嗎?”
就在我快要放棄的時候,轉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