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12章:盛名引波瀾,暗潮漸湧時
弘治十一年1498年)·夏四月初十)·京城·鎮國公府
蟬鳴撕扯著燥熱的空氣,陸硯昭將最後一份案卷合上,揉了揉發酸的眉心。自西市盜竊案後,不過半月,順天府源源不斷送來的疑難卷宗已堆滿半張書案。他伸手取下牆上的凸透鏡,對著窗外陽光一晃,光斑在青磚地上跳躍,恍惚間又想起案發現場那枚清晰的指紋——正是這枚指紋,讓他聲名鵲起,成了京城人口中的“少年神探”。
“公子,東宮來人了。”春桃腳步輕快地踏入書房,手中鎏金請帖在陽光下泛著微光,“太子殿下邀您明日去觀戲,說是……劉瑾公公也會作陪。”
陸硯昭指尖微頓。作為東宮陪讀,他深知劉瑾不過是負責太子起居的內侍首領,雖善於討好朱厚照,但遠未到翻雲覆雨的地步。可對方特意出現在邀請裡,總透著幾分試探的意味。
“替我謝過太子,明日準時赴約。”陸硯昭將請帖擱在案頭,目光落在窗外搖曳的竹影上,“再準備些蘇木水和宣紙,明日帶著。”
弘治十一年1498年)·夏四月十一)·東宮·偏殿
戲台上鑼鼓喧天,《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正唱到高潮,朱厚照卻早沒了興致,一把扯住陸硯昭的袖子:“硯昭,你那能看清楚指紋的‘奇物’帶來了嗎?昨兒劉伴伴收的琉璃盞碎了,說是有人故意使壞,你快幫本太子瞧瞧!”
坐在下首的劉瑾連忙賠笑,一身嶄新的內侍服飾熨帖平整,腰帶上的銅鈴鐺隨著動作輕輕作響:“陸公子神技,奴才早有耳聞。若能找出作祟之人,也算解了殿下一樁煩心事。”
陸硯昭躬身行禮,餘光掃過角落案幾上的琉璃碎片。陽光穿過窗欞,在碎片鋒利的斷口處折射出冷光。他取出凸透鏡湊近觀察,突然注意到幾片較大的碎片邊緣,沾著些許淡紅色粉末。
“殿下,查案需先勘察現場。琉璃盞是在何處打碎的?”陸硯昭展開隨身攜帶的宣紙問道。
朱厚照撓撓頭:“就在本太子的小廚房!今早劉伴伴去取點心,回來就瞧見滿地碎片了。”
踏入小廚房,濃重的甜香混著醋味撲麵而來。陸硯昭蹲下身,發現青磚縫隙裡滲著褐色痕跡,顯然是打翻的醬汁。他用銀針蘸取粉末,又將蘇木水輕輕灑在地麵——片刻後,幾枚模糊的腳印在紅光中顯現,大小不一,其中一枚腳印邊緣,還沾著與琉璃碎片上相同的淡紅色粉末。
“這粉末……像是胭脂。”劉瑾在旁探過頭,語氣帶著好奇,“難不成是哪個宮女手滑?”
陸硯昭卻盯著那枚較大的腳印:“劉公公看這腳印,步幅寬闊,落腳沉重,應是男子所為。且琉璃盞質地堅硬,若不是故意摔打,不會碎得如此徹底。”他突然掀開角落的布簾,果然在堆積的食材後方,發現了半塊未用完的胭脂。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腳步聲。一名年輕內侍捧著食盒闖入,見到屋內情形臉色驟變,食盒“哐當”落地,露出裡麵嶄新的琉璃盞仿製品。
弘治十一年1498年)·夏四月十一)·東宮·偏殿
“奴才……奴才隻是想討太子殿下歡心!”年輕內侍跪在地上,額頭磕得通紅,“見那琉璃盞珍貴,便想著仿造一個……”
朱厚照皺著眉來回踱步,陸硯昭適時遞上拓印好的指紋宣紙:“殿下,此人指紋與現場殘留完全吻合。且胭脂並非尋常之物,追查來源或許能發現更多端倪。”
劉瑾在一旁連連點頭:“陸公子神斷!不過是個想討巧的蠢材,殿下息怒。”他眼中飛快閃過一絲複雜神色,隨即殷勤地給朱厚照斟茶。
弘治十一年1498年)·夏四月十二)·京城·醉仙樓
二樓雅間內,陸明瑤將密信塞進兄長掌心:“二哥,近日工部員外郎頻繁出入劉府,還運了不少模具圖紙。我托人打聽,說是與琉璃器工坊有關。”
陸硯昭展開信紙,目光鎖定在“模具私造”“市井流通”幾個字上。西市盜竊案中,竊賊使用的特製鑰匙模具,與工部製式極為相似。如今劉瑾與工部官員過從甚密,又牽扯琉璃器仿造……其中隻怕另有隱情。
“讓影閣密切監視劉府動向。”陸硯昭將信紙湊近燭火,看它化作灰燼,“還有,查查京城琉璃工坊,尤其是與工部有往來的。”
話音未落,樓下突然傳來騷動。陸硯昭掀起窗幔,隻見順天府衙役正押解一名男子經過,那人袖口露出的火銃燙傷疤痕,竟與西市案中目擊者描述的特征完全一致。
“公子,要追嗎?”春桃握緊腰間短刃。
陸硯昭放下窗幔,指尖輕輕摩挲著袖中拓片:“不必。順天府突然抓人,背後定有人授意。我們隻需守株待兔……”
暮色漸濃,陸硯昭望著遠處宮牆上方盤旋的信鴿,心中警鈴大作。他明白,自己憑借刑偵之術嶄露頭角,已然攪動了京城的平靜。而劉瑾看似無害的示好、工部詭異的舉動,不過是冰山一角。一場圍繞權力、利益與隱秘的較量,正悄然拉開帷幕。
喜歡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請大家收藏:()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