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80章:帝疾沉重,密旨托孤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弘治皇帝的病情愈發沉重,猶如狂風中的殘燭,搖曳欲熄。他時而清醒,眼神中透露出對江山社稷的深深憂慮;時而昏迷,在病榻上囈語,喃喃著家國之事。整個皇宮都被一層壓抑而沉重的氛圍所籠罩,太監宮女們走路都輕手輕腳,生怕驚擾到龍體欠安的皇帝。
朝堂之上,在陸硯昭的協助以及內閣大臣們的齊心配合下,朱厚照逐漸適應了監國的職責。每日早朝,他端坐於朝堂之上,雖年輕,卻儘顯沉穩與威嚴。各地呈上來的奏章堆積如山,從民生疾苦到邊關防務,從官員彈劾到政策施行,事無巨細,都需他定奪。
朱厚照與內閣大臣們一同商討應對之策,陸硯昭憑借在邊境積累的經驗和對局勢的敏銳洞察,也時常在旁建言。在他們的努力下,朝堂各項事務開始有條不紊地開展。稅收政策得以優化,賑濟災荒的物資及時發放,邊關的防禦部署進一步鞏固,整個朝廷在艱難的局勢下,勉強維持著穩定的運轉。
然而,弘治皇帝的病情始終牽掛著眾人的心。這一日,弘治皇帝在短暫的清醒後,強撐著病體,命人宣鎮國公陸崇淵進宮。陸崇淵接到旨意後,立刻放下手中事務,馬不停蹄地趕往皇宮。
踏入皇帝寢宮,陸崇淵看到昔日威嚴的弘治皇帝如今麵容消瘦、氣息微弱,心中不禁一陣悲戚。他快步走到榻前,跪地行禮:“陛下,老臣陸崇淵奉旨覲見。”
弘治皇帝微微睜開雙眼,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疲憊與決然。他輕輕抬手,示意陸崇淵起身,聲音微弱卻又透著不容置疑的堅定:“鎮國公,朕深知自己時日無多了……這江山社稷,朕放心不下啊。”
陸崇淵眼眶泛紅,哽咽著說道:“陛下洪福齊天,定能早日康複,帶領我大明走向昌盛。”
弘治皇帝苦笑著搖搖頭:“朕自己的身體朕清楚。如今,朕有一事要托付於你。”說著,他掙紮著從枕旁拿出一份密旨,交到陸崇淵手中。
“鎮國公,朕命你鎮國公府掌京城全部兵馬。若無朕的旨意,任何人不得調動。朕深知陸家世代忠誠,朕希望你們能輔佐好太子朱厚照,保我大明江山穩固,百姓安康。”
陸崇淵雙手顫抖著接過密旨,心中五味雜陳。他深知這份密旨所賦予的責任之重,這不僅是皇帝對陸家的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
“陛下放心,陸家世代受皇恩,粉身碎骨也難報萬一。老臣定當謹遵陛下旨意,率領陸家上下,全力輔佐太子殿下,若有違此誓,天誅地滅!”陸崇淵聲淚俱下,跪地立下重誓。
弘治皇帝微微點頭,眼中露出一絲欣慰之色。他緩緩說道:“有你這句話,朕便放心了……太子雖聰慧,但畢竟年輕,朝堂之上暗流湧動,各方勢力錯綜複雜,還需你們多加扶持。”
“陛下,老臣明白。太子殿下心懷大誌,仁厚聰慧,有陛下的教導和眾人的輔佐,定能成為一代明君。老臣定會竭儘所能,為太子殿下排憂解難,鏟除一切阻礙。”陸崇淵堅定地說道。
弘治皇帝輕輕握住陸崇淵的手,仿佛用儘了全身的力氣:“那就好……那就好啊……”說完,他緩緩閉上雙眼,陷入了昏迷。
陸崇淵小心翼翼地將密旨收好,又在榻前默默守護了一會兒,才悄然退出寢宮。此時,他的心中滿是憂慮與責任。他深知,從接過密旨的那一刻起,陸家便與大明的命運緊緊綁在了一起。而接下來的日子,無論是對陸家,還是對整個大明王朝,都將是無比艱難的考驗。
回到府中,陸崇淵神色凝重,腳步匆匆,一進府便大聲喚道:“來人,速去將硯昭叫到書房!”聲音急切,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緊接著,他又衝著管家疾言厲色地吩咐:“立刻在書房外十丈處設崗,安排府中最得力的護衛把守,凡有靠近者,不聽阻攔,格殺勿論!此事十萬火急,片刻不得耽誤!”管家見陸崇淵如此嚴肅緊急,不敢有絲毫耽擱,趕忙匆匆去安排。
不多時,陸硯昭匆匆趕來書房。陸崇淵見他進來,迅速關上書房門,將皇帝召見的詳情以及密旨之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陸硯昭。陸硯昭聽聞後,神色亦是一凜,深知此事關係重大,容不得半點馬虎。父子二人在書房中低聲商討許久,謀劃著如何在這風雲變幻的局勢中,肩負起皇帝托付的重任,輔佐朱厚照,守護好大明的江山。
與此同時,朝堂之上,朱厚照與內閣等人依舊在為朝廷的事務忙碌奔波著。朱厚照專注地審閱著各地呈遞的奏章,時而與內閣大臣們激烈探討,力求製定出最妥善的決策。他們一心撲在朝政之上,尚未得知皇帝與陸崇淵之間的這一番托付。
但他們心裡都清楚,在這皇帝重病、局勢不明的艱難時刻,唯有同心協力,方能穩住朝堂的陣腳。他們期盼著皇帝能戰勝病魔,重新執掌乾坤,帶領大明走向繁榮。即便事與願違,他們也決心全力輔佐朱厚照,順利完成權力交接,引領大明王朝繼續前行。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在這看似有條不紊的表象之下,一股潛藏的暗流正在緩緩湧動。各方勢力在暗中窺探、權衡,試圖在即將到來的權力更迭中謀取最大利益。一場圍繞著皇位與朝堂主導權的風暴,正在黑暗中悄然醞釀,即將以雷霆萬鈞之勢,席卷整個大明王朝。
喜歡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請大家收藏:()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