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169章:暗查與籌謀
正德二年秋末至冬初,京城仿佛被一層冰冷的堅殼所包裹,凜冽的寒風如刀割般刮過大街小巷,行人寥寥,一片蕭索景象。在這看似平靜的表象下,一場驚心動魄的暗查行動正如火如荼地展開。
陸硯昭與王勇深知,要想扳倒劉瑾這棵盤踞在朝廷多年的參天大樹,必須掌握確鑿的罪證。為此,他們精心挑選了一批最為精銳且忠誠可靠的錦衣衛,對劉瑾及其黨羽展開了全方位、無死角的秘密盯梢。
在京城,負責盯梢劉瑾的錦衣衛們如同鬼魅一般,緊緊跟隨著他的一舉一動。他們藏身於街頭巷尾的陰影之中,或是偽裝成普通的商販、路人,密切關注著劉瑾的日常行蹤。一旦發現劉瑾與東廠人員商議要事,或是與可疑人員會麵,他們便會迅速將消息傳遞出去,同時儘可能地獲取更多細節。
而對於那些南下的東廠人員,另一隊錦衣衛則不遠千裡,追蹤至南方。他們同樣喬裝改扮,融入當地的人群之中。這些錦衣衛分散在各個關鍵地點,如救災物資的采購點、運輸路線的必經之處、物資發放的現場等。他們如同敏銳的獵手,靜靜地觀察著東廠人員的每一個舉動。
在物資采購環節,錦衣衛發現劉瑾的心腹與當地一些奸商相互勾結,狼狽為奸。奸商們肆意抬高救災物資的價格,原本質量上乘的糧食,在他們的操控下,價格飆升至正常水平的數倍。不僅如此,這些奸商提供的物資質量更是令人堪憂,大量糧食存在發黴變質的情況,根本無法滿足受災百姓的基本需求。
運輸途中,錦衣衛們發現車隊時常會在一些偏僻的地方停留。經過長時間的暗中觀察和深入探查,他們終於揭開了這個秘密。原來,劉瑾的黨羽利用這些停靠點,偷偷將一部分救災物資轉移到其他地方藏匿起來。被截留的物資種類繁多,不僅有維持生命的糧食、抵禦寒冷的衣物,甚至還有治病救人的珍貴藥材。這些物資本應是受災百姓的救命稻草,卻被劉瑾等人無情地據為己有,用來謀取私利。
在物資發放現場,錦衣衛看到的是一幅令人痛心的景象。受災百姓們衣衫襤褸,麵黃肌瘦,排著長長的隊伍,眼神中滿是期待與無助。然而,真正能領到足額物資的百姓卻少之又少,大多數人隻能領到極少的份額,遠遠無法滿足他們的生存需要。負責發放的官員們在一旁大聲嗬斥,態度惡劣至極,對百姓們的苦苦哀求充耳不聞。
與此同時,陸硯昭與王勇在京城也在緊張地進行著籌謀。他們深知,僅憑目前所掌握的這些證據,雖然已經足夠觸目驚心,但對於扳倒劉瑾這樣老奸巨猾且黨羽眾多的權臣來說,還遠遠不夠。他們需要更加周密的計劃,以及朝中各方力量的支持。
陸硯昭瞅準時機,進宮麵見朱厚照。他以彙報錦衣衛改革進展為幌子,在不經意間旁敲側擊地提及南方救災可能存在的嚴重問題。朱厚照聽聞後,原本平靜的麵容瞬間變得嚴肅起來,眉頭緊緊鎖在一起,眼中閃過一絲疑慮。但出於對劉瑾多年的信任,以及行事的謹慎,他並未在陸硯昭麵前過多表露自己的想法。陸硯昭心裡明白,在沒有確鑿無疑的鐵證之前,皇上是不會輕易相信劉瑾會做出如此膽大妄為、喪心病狂之事的。
回到錦衣衛駐地,陸硯昭與王勇立刻開始聯絡朝中一些正直的大臣。他們深知,要想扳倒劉瑾這股龐大的勢力,單靠錦衣衛的力量遠遠不夠,必須得到朝中各方正義力量的支持與配合。他們與幾位素有威名、剛正不阿的禦史大夫秘密會麵,在一個隱蔽的場所,陸硯昭向他們詳細透露了目前所掌握的部分線索。這些禦史大夫們早就對劉瑾的專權跋扈、為非作歹心懷不滿,隻是一直苦於沒有足夠的證據。聽聞此事後,他們義憤填膺,紛紛表示願意在合適的時候聯名彈劾劉瑾,為朝廷除去這一毒瘤。
然而,他們也清楚地意識到,要將劉瑾繩之以法絕非易事。劉瑾在朝中經營多年,編織了一張龐大而複雜的關係網,黨羽遍布各個要害部門。而且,他極為善於揣摩皇上的心思,總能在關鍵時刻巧妙地化解危機,化險為夷。陸硯昭與王勇明白,他們必須耐心等待一個最佳時機,精心布局,一擊即中。否則一旦行動失敗,不僅會前功儘棄,還可能引發劉瑾更加瘋狂的報複,後果將不堪設想。
隨著時間的推移,南下的錦衣衛不斷傳來新的消息,收集到的證據也越來越多,越來越確鑿。但與此同時,他們也敏銳地察覺到,劉瑾似乎有所察覺,開始加強對各方的防範。他行事變得更加謹慎,對身邊的人也越發多疑。一場更為激烈、更為殘酷的較量,正在黑暗的角落裡悄然拉開帷幕。陸硯昭與王勇能否衝破重重阻礙,成功扳倒劉瑾,為朝廷和百姓除去這一禍害,成為了擺在他們麵前的一道無比嚴峻的考驗。他們深知,自己肩負著沉重的使命,不能有絲毫的懈怠與退縮,必須全力以赴,迎接即將到來的風暴。
喜歡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請大家收藏:()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