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189章:量產優化?邊訊催械
正德三年1508年)?夏七月二十八日)?卯時?虎豹營工坊兵工廠
晨霧尚未散儘,兵工廠的鑄銃作坊已響起此起彼伏的敲打聲。趙小匠蹲在水力砂輪旁,手中拿著塊剛打磨好的隕鐵槍管,對著晨光仔細檢查——槍管內壁的螺旋膛線比之前更光滑,是工匠們改良了砂輪刃片後的成果。“王師傅,您看這膛線,”他招呼工部鐵匠王鐵山,“誤差控製在兩厘內,比第一批銃精準多了!”
王鐵山湊過來,用手指順著膛線滑動,觸感細膩無毛刺:“還是趙匠首的法子好,把砂輪轉速調慢半成,打磨時再撒些隕鐵粉末,既能拋光又能加固膛線,一箭雙雕!”
作坊另一側,幾名工匠正圍著新設計的“子銃快速裝彈器”討論——這是李木匠根據京營反饋改良的工具,用檀木製成的卡槽能固定子銃,裝彈時隻需將彈丸和火藥倒入槽中,再推入子銃,比手工裝彈快了近一倍。“京營張大人說,士兵們裝彈時總灑火藥,”李木匠拿著裝彈器演示,“有了這玩意兒,就算在馬上也能快速裝彈,還不浪費原料。”
這時,陸硯昭與沈知薇並肩走來,手中拿著一份來自北疆的急報。“趙小匠,北疆邊軍傳來消息,”陸硯昭將急報遞過,“瓦剌騎兵近期頻繁在邊境活動,邊軍想儘快配備奔雷短銃,還希望咱們能加做‘防凍火帽’——北疆冬天冷,普通火帽容易凍住。”
趙小匠接過急報,眉頭微微皺起:“防凍火帽不難,在蠟層裡加些羊油就能防凝固,隻是得調整火帽模具。另外,邊軍騎馬作戰多,短銃的槍托得再加固,免得在嚴寒中開裂。”
辰時?兵工廠量產調度區
辰時三刻,量產調度區的黑板上已寫滿第二批火器的生產計劃——五百支盤龍銃、兩百支奔雷短銃,其中一百支短銃要按邊軍需求做防凍處理。陳猛正帶領猛虎衛士兵搬運原料,隕鐵按“長銃三斤、短銃兩斤”的標準分堆,燧石火帽則按“每銃配三十枚”的數量裝箱,場麵井然有序。
“指揮,工部又調了五十名工匠來,”陳猛擦著額頭的汗,“現在作坊分了五個組,每組負責一道工序,從預製件到組裝再到驗收,流水作業,比第一批快了近兩成。”
陸硯昭點頭,走到原料庫查看防凍材料:“羊油和防凍蠟都備齊了嗎?邊軍的急報說十月就要入冬,咱們得在九月前把火器送過去。”
“放心,已讓戶部調了兩百斤羊油,今天就能到,”沈知薇補充道,“錦衣衛還聯係了京城的蠟坊,專門定製加了羊油的防凍蠟,保證火帽在零下十度也能正常使用。”
正說著,獵鷹衛隊長李穎匆匆趕來,手中拿著京營的反饋信:“指揮,張大人傳來消息,京營士兵用盤龍銃練齊射時,發現銃聲太響容易驚馬,想讓咱們在槍管上加‘消音槽’——雖然不能完全消音,但能減少三成噪音。”
陸硯昭眼睛一亮:“消音槽是個好主意!趙小匠,你跟李師傅琢磨下,在槍管尾部刻幾道螺旋槽,既能消音又能散熱,一舉兩得。”
未時?夜梟衛練兵場戰術優化)
未時的陽光正好,夜梟衛與猛虎衛的協同演練已進入新階段。秦安帶領夜梟衛騎兵,用上了新改良的裝彈器——騎兵們單手握住裝彈器,將彈丸和火藥快速裝入子銃,再卡入短銃,整個過程隻用了一息,比之前快了一半。
“好!這裝彈器太趁手了!”一名騎兵興奮地喊道,接連射出三發彈丸,全中百步外的移動靶,“以前裝彈得停馬,現在邊跑邊裝,戰場上能多打幾發!”
不遠處,陳猛帶領的猛虎衛則在練習“梯次銃陣”——第一排士兵臥射、第二排半蹲、第三排站立,三排輪流射擊,形成無間隙的火力網。“按這個節奏,每分鐘能射五發,比傳統齊射快了一倍!”陳猛揮舞令旗,“京營的人要是看到,肯定又要羨慕了!”
陸硯昭站在高台上,看著兩隊配合愈發默契,心中欣慰。他轉身對身邊的沈知薇道:“把今天的戰術演練錄下來,畫成圖譜送給京營和邊軍,讓他們參考著練。另外,讓獵鷹衛去北疆調研下邊軍的作戰環境,看看短銃還需要哪些改進。”
申時?兵工廠防凍火帽研發區
申時的鑄銃作坊裡,一場特殊的測試正在進行——趙小匠將加了羊油的防凍火帽放入冰窖,半個時辰後取出,火帽外層的蠟雖結了層薄霜,卻仍能正常點火。“成了!”趙小匠興奮地舉起火帽,“零下十度也能一次點火,邊軍冬天用著沒問題!”
王鐵山立刻拿起短銃,將防凍火帽裝在扳機上,扣動時“哢嗒”一聲,火花明亮如初:“咱們再把槍托裹層狼皮,既能防凍又能防滑,邊軍騎馬時握得更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陸硯昭走到研發區,看著防凍火帽和裹了狼皮的短銃,滿意地點頭:“就按這個標準造,每支邊軍用的短銃都配五十枚防凍火帽,再送十張保養手冊,教他們冬天怎麼維護銃械。”
酉時?兵工廠議事房
傍晚時分,陸硯昭召集眾人在議事房複盤第二批火器的生產進度。桌上的輿圖上,北疆邊軍的駐地和京營各衛所的位置都用紅筆標出,旁邊寫著火器送達的預計時間。
“第一批火器在京營用得不錯,第二批要優先供應邊軍,”陸硯昭指著輿圖上的北疆,“瓦剌騎兵機動性強,邊軍有了奔雷短銃,就能在百步外壓製他們,不用再靠馬刀拚殺。”
趙小匠遞過進度表:“回指揮,第二批火器已完成兩百支,按現在的速度,九月初就能全部造完,月底前能送到邊軍手中。”
秦安補充道:“夜梟衛也準備派十名教官去北疆,教邊軍騎銃戰術和防凍保養,保證他們拿到火器就能用。”
沈知薇則拿出錦衣衛的密報:“王勇指揮使說,錦衣衛已安排好運輸路線,從京城到北疆走官道,由雄獅衛和錦衣衛聯合押運,確保火器安全。”
陸硯昭點頭,目光掃過眾人:“咱們做的不僅是火器,更是邊軍將士的性命,是大明的邊疆安穩。每一支銃都要造得精細,每一個細節都不能馬虎,這樣才能對得起陛下的信任,對得起天下百姓的期待。”
夜幕降臨,兵工廠的燈火依舊明亮。工匠們還在趕製防凍火帽和裹狼皮的短銃,士兵們則在練兵場練習新的戰術,偶爾傳來幾句討論改進的聲音,熱鬨卻充滿力量。陸硯昭走在回營的路上,晚風帶著夏末的清涼,吹起他的衣角——火器革新的路還在繼續,從京營到邊軍,從晴天到雨天再到寒冬,每一步都在朝著“守護大明”的目標前進。
路過原料庫時,他看到王鐵山和李師傅還在討論短銃的改進細節,手中的圖紙畫滿了密密麻麻的批注。陸硯昭笑著停下腳步,心中清楚:正是這些工匠的匠心、士兵的汗水,還有各方的協同努力,才能讓大明的火器越來越強,讓這片江山越來越安穩。
回到住處前,陸硯昭特意繞到試射場,看著遠處夜梟衛騎兵練習馬上裝彈的身影,銃聲在夜色中格外清晰。他知道,這些日夜打磨的技術,終將在北疆的戰場上,成為守護邊疆的利器,成為大明士兵最堅實的後盾。
喜歡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請大家收藏:()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