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192章:驛站交接?邊疆急報
正德三年1508年)?夏八月十二日)?巳時?京北清風驛
巳時的日頭已有些灼人,清風驛的庭院裡卻站滿了人。沈知薇與陳猛帶領的押運隊剛抵達驛站,五十輛馬車整齊停在院中,車輪上的軟布沾著沿途的塵土,卻絲毫不影響車廂內火器的安穩。驛站驛丞王大人帶著兩名驛卒,捧著交接文書快步迎上來,臉上滿是恭敬:“沈千戶、陳將軍,一路辛苦!順天府已收到您的傳信,衙役們正在清剿京北的山匪,絕不讓他們再擾了朝廷物資的路。”
沈知薇翻身下馬,接過交接文書仔細核對:“王驛丞,這些馬車裡裝的是邊軍火器,需妥善看管,我們休整半個時辰後繼續趕路,務必在五日內抵達宣府驛站。另外,驛站的水和糧草要儘快備好,士兵們還得趕路。”
“放心!”王驛丞連忙點頭,“水和糧草早就備好了,就在東廂房,您讓士兵們先去歇息。火器馬車小的會派專人守著,半步不離!”
陳猛走到馬車旁,檢查了車廂外的油布和封條:“封條完好,沒被人動過。沈千戶,讓錦衣衛暗衛在驛站周邊巡查,彆大意,雖然山匪被清剿了,但保不齊還有其他隱患。”
沈知薇點頭,轉身對身後的錦衣衛道:“分成兩隊,一隊守在馬車旁,一隊去驛站周邊探查,三裡內不得有陌生人靠近。”
錦衣衛領命而去,驛站的庭院裡頓時忙碌起來——士兵們扛著行囊往廂房走,驛卒們提著水桶、端著糧草穿梭其間,隻有裝著火器的馬車旁,始終站著警惕的守衛,氣氛嚴肅卻有序。
沈知薇剛走進驛站大堂,就見一名獵鷹衛暗衛匆匆趕來,手中舉著密報:“沈千戶,陸指揮傳來消息,陸硯青大人從邊疆發來加急密報,瓦剌騎兵昨日突襲了宣府邊境的兩個村落,劫掠了不少糧草,還放火燒了民房,邊軍已派人去救援,但火銃不足,應對吃力。陸指揮還說,這封密報已同步送抵兵部和陛下禦前,朝廷很快會有旨意下來。”
沈知薇接過密報,指尖劃過“突襲村落”“火銃不足”等字樣,臉色瞬間凝重:“看來瓦剌是真的要動真格了。你立刻回稟陸指揮,說我們會加快趕路,爭取提前一日抵達宣府,絕不讓火器耽誤邊軍禦敵。”
暗衛領命離去,陳猛正好走進大堂,見沈知薇神色凝重,連忙問道:“出什麼事了?”
“邊疆急報,瓦剌突襲了宣府的村落,邊軍火銃不夠,應對吃力。”沈知薇將密報遞過去,“而且這消息已經報給兵部和陛下了,咱們更得加快速度,不能辜負朝廷的指望。”
陳猛看完密報,眉頭緊鎖:“好!咱們休整半個時辰就出發,夜裡也趕路,爭取提前一天到。”
午時?紫禁城文華殿朱厚照接報)
同一時刻,紫禁城文華殿內,朱厚照正與兵部尚書、內閣大學士議事,案上攤著一份插著羽毛的加急密報——正是陸硯青從邊疆發來的急件。密報上“瓦剌集結騎兵五千、八月底攻宣府、邊軍火銃僅百餘支”的字樣,讓殿內氣氛瞬間凝重。
“豈有此理!”朱厚照將密報拍在案上,明黃色常服的袖口因憤怒而微微晃動,“瓦剌竟敢如此放肆,不僅突襲村落,還揚言要攻宣府城!兵部,邊軍的糧草和軍備現在是什麼情況?”
兵部尚書連忙躬身:“回陛下,邊軍現存糧草僅夠支撐一月,火銃多是老舊款式,射程不足百步,確實難以抵擋瓦剌騎兵衝鋒。陸硯青大人在密報中懇請朝廷加急調撥新造火器,尤其是虎豹營的奔雷短銃,還需增派教官指導使用。”
“虎豹營!”朱厚照轉向身邊的太監李德全,“傳朕旨意,命陸硯昭即刻加快奔雷短銃量產,所需隕鐵、燧石由工部、京營全力配合,不得推諉;另,準陸硯昭親赴邊疆送械,所需人手、糧草由兵部協調,務必在八月二十五日前將火器送達宣府,給邊軍留足訓練時間!”
“奴才遵旨!”李德全躬身領命,快步去傳旨。朱厚照看著殿外的天空,語氣堅定:“宣府是大明北疆門戶,絕不能丟!朕要讓瓦剌知道,大明的邊疆,不是他們想攻就能攻的!”
內閣大學士上前道:“陛下英明!臣建議再派錦衣衛暗衛去邊疆探查,摸清瓦剌的糧草囤積地,若能斷其糧草,邊軍禦敵會更有把握。”
“準!”朱厚照點頭,“讓王勇協調,務必查清楚瓦剌的動向,為邊軍提供情報支持。”
午時?虎豹營工坊兵工廠
幾乎與文華殿同步,虎豹營兵工廠的鑄銃作坊裡,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工匠們圍著熔爐,正將燒得通紅的隕鐵倒入短銃模具,趙小匠拿著長鉗,仔細調整模具的位置,確保短銃槍管的弧度精準。“再加把勁!”趙小匠高聲喊道,“邊疆的士兵等著這些短銃救命,咱們多造一支,他們就多一分勝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陸硯昭站在作坊中央,手中拿著剛造好的奔雷短銃,正在檢查防凍火帽的安裝——火帽外層裹著加了羊油的蠟,在陽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澤,按下去時“哢嗒”一聲,火花明亮。“不錯,防凍效果比預期的還好。”陸硯昭點頭,轉身對身邊的小旗道,“讓工匠們每造好一支短銃,就先試射三發,確保射程和精度都達標,不能讓有問題的火器送到邊疆。”
“遵命!”小旗立刻傳達命令,試射場的方向很快傳來“砰!砰!”的銃聲,每一聲都代表著一支合格的短銃即將誕生。
就在這時,獵鷹衛隊長李穎氣喘籲籲地跑來,身後還跟著傳旨太監李德全。“指揮,陛下有旨!”李德全展開明黃色聖旨,聲音清亮,“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瓦剌犯邊,宣府危急,命陸硯昭加急督造奔雷短銃,八月二十日前需備妥兩百支及防凍火帽千枚,由陸硯昭親赴邊疆送達;所需隕鐵、工匠由工部、京營協同調撥,兵部負責糧草押運,錦衣衛協助探查瓦剌動向,欽此!”
陸硯昭躬身接旨,起身時眼中滿是堅定:“臣定不負陛下信任,按時將火器送達宣府,與陸硯青共守邊疆!”
李德全笑著點頭:“陛下還說,你若需人手,可從京營調兵,務必確保一路安全。”說完,便帶著隨從離去。
李穎連忙遞上陸硯青的加急密報:“指揮,陸大人的密報也到了,與陛下旨意內容一致,還說邊軍已在宣府城外挖好戰壕,就等火器到了布置防禦。”
陸硯昭接過密報,轉身對趙小匠道:“陛下下了旨意,咱們更得加快進度!把所有能調動的工匠都調來造奔雷短銃,盤龍銃的生產先停一停,優先滿足邊軍需求。你隻管造銃,人手、原料不夠就跟我說,朝廷會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