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197章:辭營歸京?途有暗流
正德三年1508年)?夏九月初一)?卯時?宣府邊軍大營
卯時的晨光剛染亮草原,宣府邊軍大營的營門外已擠滿了人。陸硯昭身著玄色虎豹營製服,腰間佩著“奉直大夫”爵位牌,正與陸硯青交接防務文書;沈知薇則換上了新賜的飛魚紋錦衣衛製服,手中握著指揮同知腰牌,在一旁清點隨行的暗衛名單。
“東門的防凍火帽已分給各隊,每支短銃配五十枚,”陸硯青指著交接清單上的紅印,“十月新火器到了,我會按你教的‘三排射擊法’訓練士兵,冬天定能守住宣府。”
陸硯昭接過清單,仔細核對後收好:“大哥多保重,北疆冬天冷,記得讓士兵們給槍管塗防凍油脂,彆凍住膛線。我回京述職後,會儘快讓虎豹營送更多火器來。”
沈知薇走到兩人身邊,遞過一份暗衛調度表:“宣府的暗衛我已交給副千戶,每日會巡查草原邊緣,有瓦剌動向會第一時間傳信給大哥和京城。”
陸硯青點頭,目光掃過營門外的百姓——他們提著籃子,裡麵裝著乾糧、草藥,還有孩子手繪的“平安符”,都是送給陸硯昭夫妻的送行禮。“百姓們都來送你們了,”陸硯青笑著道,“這一路可彆辜負了他們的心意。”
三人剛走出營門,百姓們就圍了上來。之前受助的老婦捧著一籃烤餅,塞到陸硯昭手中:“陸大人,這餅耐放,你們路上吃。一定要在陛下麵前多說說咱們邊民的苦,讓朝廷多派些好官來守護這裡。”
“老人家放心,”陸硯昭接過烤餅,躬身致謝,“我定會向陛下詳述邊疆情況,也會儘快回來,和大家一起守宣府。”
孩子們圍著沈知薇,遞上用紅繩係著的小石子:“沈姐姐,這是我們撿的‘平安石’,帶著它路上安全。”
沈知薇蹲下身,接過石子,眼眶微微發熱:“謝謝你們,姐姐會好好帶著,等回來給你們帶京城的糖糕。”
百姓們簇擁著兩人走到馬前,直到他們策馬遠去,還在營門外揮手高喊:“陸大人、沈同知,早點回來啊!”
陸硯昭勒住馬,回頭望向營門與百姓,對沈知薇道:“以後無論多忙,咱們都要常來宣府看看,這裡的人值得咱們守護。”
沈知薇點頭,握緊手中的“平安石”:“嗯,一定來。”
辰時?宣府至京城官道啟程趕路)
辰時的日頭漸漸升高,陸硯昭與沈知薇帶著十名錦衣衛暗衛,沿著官道向京城方向疾馳。馬背上的行囊裡,除了百姓送的乾糧、朝廷的聖旨,還有宣府戰事圖譜——上麵詳細畫著短銃禦敵的陣型、瓦剌衝鋒的路線,是回京述職時要呈給朱厚照的關鍵材料。
“按每日六十裡的速度,咱們初五前能到京城,”沈知薇勒住馬,查看手中的行程圖,“前麵三十裡是‘望鄉驛’,咱們到那裡歇腳,讓馬也喘口氣。”
陸硯昭點頭,目光掃過官道兩側的樹林——清晨出發時,他就覺得身後有視線追隨,此刻樹林裡的動靜更明顯,像是有人在暗中窺探。“讓暗衛散開探查,”陸硯青對身後的錦衣衛道,“彆驚動對方,看看是什麼人。”
兩名暗衛立刻翻身下馬,化身黑影潛入樹林。片刻後,他們回來稟報:“大人,樹林裡有三個人,穿著普通百姓的衣服,卻帶著彎刀,像是在跟蹤咱們。”
沈知薇臉色微沉:“是瓦剌的探子,還是京城裡的人?”
“不好說,”陸硯昭道,“先不管他們,繼續趕路。若他們敢動手,就拿下審問;若隻是跟蹤,到了驛站再做處置。”
眾人繼續前行,樹林裡的窺探目光卻並未消失。陸硯昭握著馬韁繩的手微微用力——他知道,回京的路不會太平,無論是瓦剌想搶戰事圖譜,還是京城裡有人想趁機搞事,他們都得小心應對。
午時?望鄉驛驛站休整)
午時的望鄉驛熱鬨非凡,往來的商旅、驛卒穿梭其間。陸硯昭與沈知薇剛走進驛站大堂,就看到角落裡坐著三個“百姓”——正是樹林裡跟蹤他們的人,此刻正假裝吃飯,目光卻時不時瞟向他們的行囊。
“掌櫃的,來兩間上房,再備些酒菜。”沈知薇對驛站掌櫃道,聲音故意提高,“我們要趕去京城述職,帶的東西貴重,還請多派幾個人守著門口。”
掌櫃連忙應道:“放心!您是朝廷官員,小的一定守好門!”
那三個“百姓”聽到“述職”“東西貴重”,眼神明顯亮了亮,卻沒敢輕舉妄動。陸硯昭與沈知薇坐在靠窗的位置,假裝閒聊,實則用眼神交流——沈知薇讓暗衛守住驛站門口,陸硯昭則盯著那三人的動向。
酒菜上桌後,沈知薇故意將裝著戰事圖譜的行囊放在桌旁。其中一個“百姓”果然按捺不住,起身假裝去茅房,路過桌旁時,手悄悄伸向行囊。就在他碰到行囊的瞬間,沈知薇的繡春刀突然出鞘,刀背重重敲在他的手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