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202章:銃鳴大同?線索初現
正德三年1508年)?秋十月初五)?卯時?大同邊軍大營訓練場
卯時的晨光剛染亮草原,大同邊軍的訓練場上已響起陣陣銃聲。五十名邊軍士兵分成十組,每組五人,騎著戰馬繞場奔馳,手中的奔雷短銃對準兩側的草靶——“砰!砰!”的槍聲此起彼伏,彈丸精準命中靶心,有的甚至穿透草靶,嵌入後方的土牆。
李岩站在觀禮台上,看著士兵們騎馬射擊的場景,眼中滿是興奮。虎豹營教官趙武正騎馬穿梭在隊伍中,糾正士兵的姿勢:“張士兵,射擊時要夾緊馬腹,槍管斜指四十五度,彆讓後坐力把你掀下馬!”
被點名的士兵連忙調整姿勢,再次扣動扳機——這次彈丸穩穩命中五十步外的鐵甲靶,留下一個深孔。“中了!”士兵興奮地喊道,馬背上的身影愈發挺拔。
陸硯昭與沈知薇站在觀禮台旁,看著訓練成果,心中踏實不少。“按這個進度,月底前五十名士兵能熟練掌握騎馬射擊,”陸硯昭道,“到時候讓他們當小教官,再教其他士兵,明年開春前,大同邊軍就能全員用上短銃。”
沈知薇點頭,目光落在士兵腰間的防凍火帽上——每枚火帽都用紅繩係著,貼在鎧甲內側,既方便取用,又能防草原晨露。“李將軍,”她轉向身邊的李岩,“冬季訓練需注意槍管防凍,虎豹營送來的防凍油脂,記得讓士兵每次訓練後塗抹,彆凍住膛線。”
李岩拱手應道:“沈同知放心!我們已按您的囑咐,在彈藥庫旁建了暖房,短銃不用時都放在暖房裡,保證冬季能正常使用。”
正說著,一名士兵策馬奔來,手中舉著剛命中的靶心:“陸大人!您看!五十步外能穿甲,比咱們的舊火銃強十倍!有這新火器,今年冬天瓦剌敢來,定讓他們有來無回!”
訓練場上的士兵們紛紛附和,銃聲與歡呼聲交織在一起,回蕩在草原上空——這是大同邊軍許久未有的昂揚士氣,也是火器革新帶來的希望。
辰時?錦衣衛衙門
同一時刻,京城錦衣衛衙門的密探房內,王勇正與暗衛李青查看剛截獲的密信。信紙是粗糙的草紙,上麵用炭筆寫著“大同火器已訓,需阻第二批運輸”,落款是一個模糊的“蓮”字。
“‘蓮’字……”王勇眉頭緊鎖,“難道是之前押運火器時遇到的蓮黨餘孽?他們之前就想劫火器,如今又想阻礙訓練。”
李青點頭,遞過一塊從“漢人探子”落腳點搜出的玉佩:“大人,這是在京北破廟的暗格裡找到的,玉佩上刻著‘蓮’紋,與之前蓮黨成員佩戴的玉佩一模一樣。另外,暗衛查到,那名探子曾在十月初一見過一個叫‘柳三’的人,此人是蓮黨餘孽的聯絡人,目前藏在京城南城的貧民窟。”
沈知薇剛從大同趕回京城,聽到消息立刻趕來:“柳三?我記得此人,之前在江南鎮壓蓮黨時,他曾負責傳遞密信,後來逃脫了。這次散布假消息、煽動流民,定是他受蓮黨指使!”
王勇道:“我已派二十名暗衛包圍貧民窟,等天黑後行動,務必活捉柳三,問出蓮黨的具體計劃。另外,虎豹營月底要送第二批火器去大同,需提前加派護衛,防止蓮黨襲擾。”
“好!”沈知薇道,“我這就去虎豹營通知陸硯昭,讓他提前調整運輸路線,再讓暗衛提前探查沿途的蓮黨據點。”
密探房外的陽光漸漸升高,玉佩上的“蓮”紋在光線下泛著冷光——隱藏在幕後的勢力終於露出冰山一角,一場針對火器革新的陰謀,正等待被徹底揭開。
巳時?虎豹營工坊兵工廠
巳時的虎豹營兵工廠,氣氛卻有些凝重。趙小匠拿著一塊隕鐵,眉頭緊鎖地走到陸硯昭麵前:“指揮,工部剛送來的這批隕鐵有問題!你看,裡麵全是雜質,熔鑄後槍管容易開裂,剛才試造了三支,有兩支都炸膛了!”
陸硯昭接過隕鐵,用刀刮了刮表麵,果然露出裡麵的黑色雜質。“怎麼會這樣?”他沉聲道,“之前工部送來的隕鐵都是上等料,這次怎麼會有雜質?”
陳猛匆匆走來,手中拿著工部的回執:“指揮,工部郎中說,這批隕鐵是從江南鐵礦調運的,路上被人換了貨,他們也是剛發現,正派人追查呢!要是找不到合格的隕鐵,月底第二批火器就沒法按時送去大同!”
陸硯昭臉色微沉,走到熔爐旁,看著工匠們停工的模樣,心中焦急——大同邊軍還等著火器過冬,蓮黨又在暗中作祟,隕鐵出問題,無疑是雪上加霜。“陳猛,”他轉身道,“你立刻去工部,讓他們優先調配庫存的上等隕鐵,哪怕先湊夠五十支的量,也要保證月底運輸;另外,讓獵鷹衛暗衛去江南追查被換的隕鐵,看看是不是蓮黨搞的鬼。”
“遵命!”陳猛快步離去,趙小匠也重新振作起來:“指揮放心!隻要有上等隕鐵,咱們加班加點,定能按時完成五十支短銃!剛才炸膛的問題,我也想到了解決辦法——在槍管內側加一層銅襯,就算有少量雜質,也能防止炸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陸硯昭點頭,拍了拍趙小匠的肩:“辛苦你了,火器量產是大事,不能出半點差錯。”
工坊裡的工匠們聽到這話,紛紛拿起工具——有的擦拭模具,有的整理火帽,雖然暫時沒有上等隕鐵,卻也不願浪費時間。爐火重新燃起,映得每個人的臉都通紅,仿佛要用火焰驅散眼前的困境。
午時?浣衣局
午時的浣衣局,皂角味彌漫在空氣中。劉瑾正帶領太監們清洗祭祀用的白綢,手中的木槌輕輕敲打,動作熟練而沉穩。自從馬永成被貶後,他愈發低調,每天第一個到浣衣局,最後一個離開,連管事都對他改觀不少。
“劉副管事,這批白綢要得急,陛下下個月要去天壇祭祀,您看能不能加快些進度?”管事匆匆走來,語氣帶著幾分客氣——之前劉瑾幫他解決了祭服染色不均的問題,如今遇事也願意跟他商量。
劉瑾放下木槌,擦了擦額頭的汗:“管事放心,我讓大家分兩班乾,白天洗綢,晚上熨燙,後天一早就能送回宮裡。”
管事笑著點頭:“有您在,我就放心了。對了,宮裡的王公公剛才派人來,說下個月要選幾個手腳麻利的太監去禦花園打理花草,我推薦了您,要是選上了,就能離陛下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