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203章:供詞破局?備戰寒冬
正德三年1508年)?秋十月初十)?寅時?錦衣衛衙門審訊室
寅時的審訊室裡,燭火搖曳,映照在柳三布滿傷痕的臉上。他被鐵鏈鎖在刑架上,渾身是汗,卻仍咬牙堅持,不肯吐露半個字。沈知薇身著飛魚紋錦衣衛製服,手中握著那份寫有“十一月初十襲大同”的密信,緩緩走到他麵前:“柳三,你以為不說就能蒙混過關?我們已查到,江南隕鐵被換後,有一批劣質鐵料運去了瓦剌草原,你敢說這不是蓮黨與瓦剌勾結的證據?”
柳三眼皮動了動,依舊沉默。王勇端著一碗熱茶走進來,放在柳三麵前:“這是最後一次機會。你若招供蓮黨的核心據點和大同內應的名字,陛下或許會從輕發落,饒你家人一命;若再頑抗,不僅你要被淩遲,你在江南的妻兒,也會因‘通敵’之罪被流放三千裡。”
“妻兒……”柳三的喉結滾動了一下,眼中閃過一絲動搖。他掙紮著抬起頭,聲音沙啞:“我招……但你們得保證,不傷害我的家人。”
沈知薇點頭:“隻要你招供屬實,我們會向陛下求情,保你家人平安。”
柳三深吸一口氣,緩緩開口:“蓮黨的核心據點在江南蘇州的‘蓮心堂’,堂主是之前逃脫的蓮黨首領林清。大同邊軍的內應是副將張成,他三年前被蓮黨脅迫,一直替我們傳遞布防圖。這次聯合瓦剌襲大同,是林清與瓦剌首領巴圖約定好的——十一月初十夜裡,張成打開東門,瓦剌騎兵趁機衝營,蓮黨餘孽則在營中放火,製造混亂。”
王勇立刻讓暗衛記錄供詞,又追問:“林清還有什麼後續計劃?除了大同,還想襲擾其他邊疆嗎?”
“林清想先拿下大同,再聯合瓦剌襲宣府,”柳三補充道,“他還說,要毀掉虎豹營的兵工廠,讓大明再也造不出新火器……”
沈知薇與王勇對視一眼,眼中滿是凝重——蓮黨的野心遠不止襲擾大同,而是想徹底破壞大明的軍事革新,動搖邊疆根基。“把他帶下去,嚴加看管,”沈知薇道,“立刻派錦衣衛精銳,用‘六百裡加急’傳信給大同的李岩將軍和江南錦衣衛——大同需抓捕張成、加強東門防禦,江南需查封‘蓮心堂’、追查林清!”
暗衛領命後,立刻攜帶密信趕往京城驛站。按明代驛傳製度,“六百裡加急”需驛馬每二十裡換一次,日夜兼程,預計兩日後可抵達大同,三日後抵達江南——這已是當時能做到的最快速度,隻為給邊軍留出足夠的備戰時間。
十月十二日?辰時?大同邊軍大營
兩日後,十月十二日辰時,大同邊軍大營的中軍帳內,李岩正拿著剛送達的“六百裡加急”密信,臉色鐵青。密信上的火漆還未完全冷卻,是錦衣衛暗衛曆經兩日夜、換了三十匹驛馬,才從京城送到的。副將張成站在一旁,看到李岩的神情,心中隱隱不安,卻仍強裝鎮定:“將軍,何事讓您如此震怒?是不是瓦剌又有動靜了?”
“張成,你還敢裝!”李岩將密信扔在張成麵前,“京城傳來消息,柳三已招供,你就是蓮黨的內應!三年來,你替蓮黨傳遞了多少布防圖?十一月初十打開東門迎瓦剌,是不是你答應的?”
張成臉色慘白,“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將軍,我是被脅迫的!三年前,蓮黨抓了我的母親,逼我當內應,我也是身不由己啊!”
“身不由己?”李岩冷笑,“你傳遞的布防圖,讓多少邊軍士兵死於瓦剌的偷襲?現在說身不由己,晚了!”
他當即下令將張成關押起來,又召集所有將領,宣布:“從今日起,加強東門防禦,夜間換崗改為‘雙人雙崗’,所有進出營門的人,都要出示令牌並搜身。另外,立刻搜查張成的營帳,找出他與蓮黨往來的證據,絕不能讓他的同黨漏網!”
將領們齊聲應道,立刻去安排防務。訓練場上的士兵們雖未得知詳情,卻也察覺到營中戒備升級,訓練的勁頭更足——他們握著手中的奔雷短銃,眼神堅定,誓要守住大同。
李岩走到訓練場,看著士兵們騎馬射擊的場景,心中踏實了不少。虎豹營教官趙武走來,遞過一支剛試射的短銃:“將軍,士兵們的騎馬射擊越來越熟練,五十步內的命中率已達九成。等陸大人的第二批火器送到,咱們就能給所有士兵配上短銃,就算瓦剌來犯,也能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李岩點頭,望著草原的方向:“還有二十八天就是十一月初十,咱們得抓緊備戰。傳信給宣府的陸硯青將軍,讓他留意瓦剌動向,若大同遇襲,還需他派兵支援!”
十月初十?巳時?虎豹營工坊兵工廠
與京城審訊同步,十月初十巳時的虎豹營兵工廠,一片歡騰。趙小匠拿著最後一支剛造好的奔雷短銃,快步跑到陸硯昭麵前:“指揮!五十支短銃、兩百枚防凍火帽都造好了!每一支都試射過,命中率和射程都達標,加了銅襯的槍管也沒再出現炸膛的情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陸硯昭接過短銃,對準試射場的鐵甲靶——“砰”的一聲,彈丸穿透鐵甲,在靶心留下一個深孔。“好!”他笑著道,“讓工匠們把短銃和火帽裝上車,三日後一早就出發,送往大同。陳猛,這次護送你跟我一起去,再帶兩百名雄獅衛,確保路上安全——按路程算,咱們抵達大同時,正好能趕上李岩將軍清查內應後的備戰關鍵期。”
“遵命!”陳猛高聲應道,轉身去安排運輸事宜。工匠們圍著剛造好的火器馬車,臉上滿是自豪——這些短銃,是他們用雙手打造的“邊疆屏障”,早一天送到邊軍手中,大同就多一分安穩。
陸硯昭走到原料庫,看著堆積整齊的防凍油脂和裝彈支架:“趙小匠,月底前還要再造五十支短銃,送往宣府。另外,讓工匠們研究一下,能不能在短銃上加裝刺刀,近戰的時候也能用。”
“放心!”趙小匠拍著胸脯,“加裝刺刀的事,我已經有思路了,月底前定能造出樣品!宣府的五十支短銃,也會按時完成,絕不讓您失望!”
兵工廠的敲打聲、歡呼聲交織在一起,陽光透過窗戶灑進來,照亮了工匠們臉上的笑容。陸硯昭知道,這些看似普通的工匠,才是大明軍事革新的基石——正是他們的手藝與汗水,讓奔雷短銃能成為守護邊疆的利器。
十月初十?午時?浣衣局
十月初十午時的浣衣局,祭祀用的白綢已清洗完畢,正掛在院子裡晾曬。劉瑾站在晾衣繩旁,仔細檢查著每一匹白綢,確保沒有半點汙漬。管事匆匆走來,臉上滿是喜色:“劉副管事,好消息!宮裡傳來消息,你被選上去禦花園打理花草了!王公公特意交代,讓你明日一早就去報到!”
劉瑾心中一喜,臉上卻依舊平靜:“多謝管事告知,我會把手頭的事交接好,明日準時去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