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214章:銃守薊州?暗流漸顯
正德四年1509年)?春三月初五)
寅時?薊州邊軍大營東門
寅時的薊州草原仍帶著寒意,大營東門的火把卻將夜空照得通紅。三十輛火器馬車緩緩駛入營門,車廂上“薊州邊軍專供”的朱紅印章在火光下格外醒目——陳猛帶領兩百名雄獅衛,曆經五日行程,將三百支帶刺刀的奔雷短銃準時送達,這是陸硯昭赴任薊州總兵前,為邊軍準備的“防禦利器”。
薊州副將吳磊身著玄色鎧甲,快步迎上前,與陳猛拱手相握:“陳統領,辛苦你了!陸大人三日前已傳信,說新火器今日到,邊軍將士們早就在營外等著了!”
“吳副將客氣了!”陳猛擦了擦額頭的薄汗,“指揮特意交代,薊州靠近蒙古部落,春季常有小股騎兵襲擾,讓你們儘快組織訓練,熟悉新火器的射擊與刺擊,月底他赴任時,要看到訓練成果。”
兩人正說著,營內傳來一陣騷動——邊軍士兵們圍著馬車,好奇地撫摸短銃的槍管與刺刀,眼中滿是期待。一名老兵拿起短銃,掂了掂重量,感慨道:“這新火器比舊火銃沉些,卻看著就有勁兒,有它在,蒙古騎兵再敢來,定讓他們有來無回!”
陳猛笑著拿起一支短銃,對準五十步外的鐵甲靶:“你們看好了!”扳機扣動,“砰”的一聲,彈丸穿透鐵甲,在靶心留下深孔;緊接著,他拔出刺刀,刺穿三步外的草人,動作乾脆利落。士兵們歡呼起來,營內的寒意仿佛被這股熱情驅散,隻剩下對新火器的期待與守護邊疆的堅定。
辰時?薊州邊軍訓練場
辰時的陽光驅散晨霧,薊州邊軍的訓練場上,三百名士兵分成十組,在虎豹營教官的指導下開始訓練。教官李武手持短銃,詳細講解操作要點:“薊州春季多風,射擊時要預判風向,調整瞄準角度;近戰刺擊時,要注意腳下的碎石,彆被絆倒——蒙古騎兵擅長突襲,咱們得做到‘銃響敵倒,刀出敵亡’!”
士兵們認真聽講,逐一上前試練。吳磊與陳猛站在觀禮台旁,看著士兵們從生疏到熟練,眼中滿是欣慰。“按這個進度,月底陸大人赴任時,士兵們定能熟練掌握,”吳磊道,“蒙古部落去年冬天下雪少,牧草不足,春季大概率會來襲擾,有這新火器,咱們有信心守住薊州。”
陳猛點頭,目光望向草原深處:“指揮已傳信給宣府的陸硯青將軍,若薊州遇襲,宣府會派騎兵支援,形成夾擊之勢。你們安心訓練,我明日就回京城複命,讓指揮放心。”
訓練場上的銃聲此起彼伏,彈丸穿透鐵甲的脆響、刺刀劃破空氣的銳響,與士兵們的呐喊聲交織在一起,回蕩在薊州草原上空——這是薊州邊軍許久未有的昂揚士氣,也是新火器帶來的底氣。
巳時?京城水師大營
同一時刻,京城水師大營的海麵上,五艘戰船列成一字陣,正進行新火器試訓。水師統領張平站在旗艦甲板上,看著士兵們用水師適配短銃射擊——短銃槍管尾部的防水槽泛著金屬光澤,槍身的防鏽銅皮在陽光下格外醒目,士兵們瞄準五十步外的靶船,“砰”的一聲,彈丸穿透船板,留下一個個深孔。
“好!防水效果比預期還好!”張平興奮地喊道,“在海水中泡了半個時辰,短銃照樣能正常使用,刺刀也沒生鏽,虎豹營的工匠們真是厲害!”
沈知薇身著飛魚紋錦衣衛製服,站在張平身邊,手中拿著試訓記錄:“張統領,按計劃,三月底會再送一百支水師短銃,四月陸硯昭赴任薊州前,會來水師指導近戰訓練,確保士兵們能熟練掌握‘射擊刺擊’連貫動作。”
張平點頭,目光掃過甲板上的士兵:“有了這新火器,咱們水師對付倭寇更有把握了!蘇州大戰後,倭寇雖暫時不敢來犯,但東南沿海仍需防備,等所有戰船都配上新火器,大明的海疆就能徹底安穩。”
正說著,遠處的海麵上,一艘哨船快速駛來,船上的士兵高聲喊道:“統領!錦衣衛暗衛傳來消息,江南沿海發現少量倭寇探子,似在打探水師動向!”
沈知薇眼中閃過一絲厲色:“張統領,立刻派戰船巡邏,防止倭寇探子靠近;我會讓江南錦衣衛加強監視,若有異常,及時傳信。”
張平點頭,立刻下令:“傳我將令,派三艘戰船去江南沿海巡邏,發現倭寇探子,就地抓捕,絕不讓他們泄露水師動向!”
午時?京城後宮慈寧宮
午時的慈寧宮,暖意融融。張太後坐在主位,皇後沈雲舒站在一旁,看著劉瑾指揮宮女們打包送往薊州的物資——五百床防潮棉被、一千袋傷藥,還有禦膳房準備的滋補湯藥,都是陸硯昭赴任前,後宮為薊州邊軍準備的。
“劉瑾,這些物資要仔細清點,彆漏了,”張太後道,“薊州春季多風,棉被要加厚的,傷藥要分外傷和風寒兩種,都貼好標簽,免得邊軍弄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奴才遵旨!”劉瑾躬身應道,手中的清單核對得格外仔細,每一樣物資都親自過目,確保數量無誤。他動作麻利,安排宮女們分類打包,井井有條,連沈雲舒都暗自點頭——劉瑾做事確實周全,難怪太後會讓他負責後宮物資調配。
“太後,”劉瑾整理完物資,上前躬身道,“奴才已安排好錦衣衛暗衛護送,明日一早就出發,十日內能到薊州,不耽誤陸大人赴任後的防務。另外,禦花園的桃花快開了,奴才已讓人整理好觀花台,等桃花盛開,請太後和陛下賞玩。”
張太後笑著點頭:“你有心了。賞白銀三十兩,繼續用心打理後宮事務,彆讓哀家失望。”
劉瑾心中一喜,連忙謝恩:“奴才謝太後恩典!定儘心做事,不辜負太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