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217章:銃固邊疆?朝堂議新
正德四年1509年)?春四月十二日)
寅時?薊州邊軍大營庫房
寅時的薊州大營仍浸在晨霧中,庫房外的廣場上,五十支帶瞄準鏡的奔雷短銃整齊排列,琉璃鏡片在微弱的晨光下泛著冷光。陸硯昭身著玄色鎧甲,手持其中一支短銃,仔細檢查瞄準鏡的刻度——這是虎豹營連夜送來的新銃樣品,專門適配薊州草原的遠程防禦,一百步內命中率可達九成五。
“總兵大人,這新銃加了瞄準鏡,遠程射擊精度果然高!”吳磊湊上前,看著陸硯昭對準百米外的草靶,“砰”的一聲,彈丸精準命中靶心,忍不住讚歎。
陸硯昭點頭,將短銃遞給身邊的士兵:“從今日起,挑選五十名槍法好的士兵,組成‘遠程銃手隊’,專門訓練瞄準鏡短銃的使用,負責草原邊緣的遠程警戒;其餘士兵繼續加強刺刀近戰訓練,月底前要實現‘遠程精準打擊+近戰刺刀衝鋒’的雙重戰術。”
“遵命!”吳磊躬身領命,轉身調度士兵。庫房外的訓練場上,很快響起此起彼伏的銃聲,晨霧被銃聲驅散,露出薊州草原遼闊的輪廓——經過上次禦敵勝利,邊軍士氣愈發高漲,新火器的推廣也愈發順利。
趙奎這時走到陸硯昭身邊,手中握著一把保養得鋥亮的短銃:“總兵大人,末將已熟練掌握短銃射擊與刺擊,懇請加入‘遠程銃手隊’,為薊州防務效力!”
陸硯昭看著他眼中的堅定,點頭道:“好!你經驗豐富,正好能帶帶新士兵,爭取月底前把遠程銃手隊訓練成型。”
趙奎躬身應下,轉身投入訓練——曾經的抵觸早已消散,如今的他,隻想用新火器守護薊州,彌補之前的過錯。
辰時?京城太和殿
辰時的太和殿莊嚴肅穆,朱厚照身著明黃色龍袍坐在龍椅上,手中拿著薊州送來的戰報與新火器樣品,臉上滿是欣慰。文武百官分列兩側,陸崇淵站在武將隊列首位,沈知薇則站在殿角,等候陛下議策。
“薊州首戰告捷,新火器功不可沒,”朱厚照舉起帶瞄準鏡的短銃,對百官道,“陸硯昭奏請在薊州推廣‘遠程銃手隊’,同時請求虎豹營加快量產,將新銃推廣到宣府、大同。眾卿以為,此事可行否?”
兵部尚書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以為可行!薊州實戰已證明新火器的威力,宣府、大同與薊州同為邊疆重鎮,若能同步推廣,可形成‘三鎮聯防’,徹底遏製蒙古部落的襲擾;另外,水師新銃也需加快量產,東南沿海倭寇雖暫未大規模來犯,卻需提前防備。”
戶部尚書緊接著道:“陛下,臣已核算過,新火器量產需追加白銀十萬兩,戶部願優先撥款,確保虎豹營生產不受阻;同時,薊州、宣府、大同的糧草供應也已備好,可支撐邊軍冬季防務。”
朱厚照點頭,目光轉向陸崇淵:“陸愛卿,虎豹營的量產進度,還需你多費心,務必在六月前完成宣府、大同的新銃配送。”
陸崇淵躬身應道:“陛下放心,虎豹營已加開兩條生產線,趙小匠帶領工匠們加班趕工,六月前定能完成三鎮新銃配送;水師新銃也已造好三百支,下月可全部送抵水師大營。”
沈知薇這時上前一步:“陛下,江南錦衣衛傳來消息,倭寇探子近期頻繁在東南沿海活動,似在打探水師動向,臣建議讓水師提前派戰船巡邏,同時將新銃儘快裝配到位,防止倭寇突襲。”
“準奏!”朱厚照拍板,“傳朕旨意,水師即刻派十艘戰船赴東南沿海巡邏;虎豹營優先配送水師新銃;陸硯昭暫代薊州總兵期間,可繼續兼領虎豹營指揮使,統籌新火器推廣,遇事仍可先斬後奏!”
“臣等遵旨!”百官齊聲應和,太和殿內的氣氛既莊重又充滿期待——軍事革新的步伐,正朝著“邊疆穩固、海疆安寧”的目標穩步推進。
巳時?京城慈寧宮
巳時的慈寧宮暖意融融,張太後坐在主位,皇後沈雲舒、宸妃陸明瑤圍坐在兩側,桌上擺著薊州送來的草原特產——風乾牛肉與奶酒,都是陸硯昭托暗衛帶回,獻給後宮的謝禮。
“硯昭這孩子,有心了,”張太後拿起一塊牛肉,笑著道,“薊州首戰告捷,他不僅守住了邊疆,還想著咱們後宮,真是難得。”
陸明瑤臉上滿是驕傲:“母後,兄長在信中說,薊州邊軍都很感激後宮送去的棉衣與傷藥,尤其是新火器推廣後,士兵們訓練更有勁頭了。”
沈雲舒補充道:“母後,陛下今日在朝堂議策,已下令加快新火器量產,還要派水師戰船去東南沿海巡邏。劉瑾昨日來報,禦花園的桃花開得正好,提議明日請陛下與母後去賞玩,順便嘗嘗新采的桃花茶。”
張太後點頭:“也好,連日議事辛苦,去禦花園賞賞桃花,也能放鬆些。劉瑾做事細心,賞白銀二十兩,讓他好好準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沈雲舒應下,心中卻暗自留意——劉瑾借賞桃花頻繁接觸太後與陛下,又借物資調配拉攏人心,雖暫無異動,卻需讓暗衛繼續監視,防止他暗中擴張勢力。
午時?京城水師大營
午時的水師大營海麵上,陽光明媚。張平帶領十艘戰船列成縱隊,朝著東南沿海駛去——按朱厚照旨意,他們需驅逐近期頻繁出沒的倭寇探子,同時熟悉新火器在海上的實戰運用。
“統領,前方發現三艘倭寇小船!”了望哨高聲喊道,手指著遠處的海麵。
張平拿起望遠鏡,果然看到三艘掛著黑色旗幟的小船,正鬼鬼祟祟地靠近大明海域。“傳令下去,前五艘戰船列‘一字陣’,用新銃瞄準倭寇船隻,警告他們離開大明海域,若不聽從,直接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