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226章:瓦剌生隙?火器戍邊
正德四年1509年)?秋八月初一)
卯時的薊州草原寒風漸起,望樓哨兵趙奎手持單筒望遠鏡,緊盯著西北方向的邊境線——三日前,他便發現瓦剌親明派與反明派的騎兵在三十裡外的河穀頻繁對峙,空氣中彌漫著劍拔弩張的氣息。
“隊長,你看!”身旁的士兵突然驚呼,指向河穀方向。趙奎定睛望去,隻見反明派首領巴圖的騎兵隊突然衝向親明派的牧地,馬刀揮舞間,已有數名親明派牧民倒在血泊中。
“快!傳信給吳總兵,同時發信號給宣府、大同邊軍,按三鎮聯防預案集結!”趙奎厲聲下令,手中的信號旗隨即揮動,紅色煙火在晨霧中升起,劃破了邊疆的寧靜。
片刻後,中軍帳內,吳磊看著急報,臉色凝重。他對著傳令兵道:“立刻按陸大人留下的密令行事——調兩千步兵駐守貿易口岸,防止衝突擴散;讓遠程銃手隊占據河穀兩側高地,若反明派敢越界,即刻開火!”
“末將領命!”傳令兵領命離去,吳磊望著帳外的“陸”字大旗,心中暗歎——陸硯昭回京前的部署,竟真的派上了用場,隻是他沒想到,劉瑾挑撥瓦剌的動作會來得這麼快。
辰時的兵部衙門內,陸硯昭正與幾位郎中商議連發火銃的邊軍調配方案,突然,薊州的“八百裡加急”軍報被送到案前。他快速瀏覽後,眉頭瞬間擰緊:“劉瑾果然動手了!瓦剌反明派突襲親明派牧地,邊境已爆發小規模衝突。”
“定遠伯,需不需要奏請陛下派兵增援?”郎中急切問道。
“不必,”陸硯昭擺手,“薊州、宣府、大同三鎮聯防已有準備,吳磊能應對小規模衝突。當務之急,是加快連發火銃的邊軍調撥——傳我命令,虎豹營先行調撥三百支連發火銃,由秦安率領夜梟分隊護送,今日午時出發,三日內務必抵達薊州!”
“末將領命!”恰好前來彙報訓練情況的秦安立刻躬身應道,轉身便去籌備調撥事宜。
沈知薇這時從側門走進來,遞上西廠送來的密報:“馬永成查到,劉瑾派去瓦剌的密使是東廠掌刑千戶王三,此人已潛入反明派營地,正煽動巴圖進攻薊州邊境。”
“讓馬永成密切盯著王三,”陸硯昭道,“若能抓住他通敵的證據,便可一舉扳倒張永與劉瑾!另外,你派人去通知馬永成,讓西廠配合錦衣衛,在京城搜捕王三的同黨,切斷劉瑾與瓦剌的聯係。”
“明白!”沈知薇領命離去,陸硯昭則拿起筆,快速寫下給吳磊的密信——他要讓吳磊“以守為攻”,既要守住邊境,又不能擴大衝突,為朝廷解決瓦剌內亂爭取時間。
巳時的西廠衙門內,馬永成身著廠督官服,看著東廠密使王三的行蹤地圖,對屬下道:“王三現在藏在瓦剌反明派的黑鬆林營地,派最得力的暗衛潛入,務必拿到他煽動巴圖的證據——記住,隻許觀察取證,不許動手,以免打草驚蛇!”
“是,廠督!”屬下領命離去。
這時,錦衣衛千戶王勇前來交接情報,看著馬永成有條不紊的部署,拱手道:“馬廠督行事周密,定遠伯果然沒看錯人。”
“不敢當,”馬永成淡淡道,“我與劉瑾有舊怨,扳倒他也是為了自己。另外,京城的王三同黨已查到三人,都在東廠當差,何時動手?”
“等暗衛拿到王三的證據再說,”王勇道,“定遠伯交代,要一網打儘,讓劉瑾無從狡辯。”
馬永成點頭,目光落在牆上的“劉瑾黨羽名單”上,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在浣衣局受的屈辱,今日終於有機會一一討回了。
午時的陽光灑在虎豹營火器庫前,秦安正帶領夜梟分隊的士兵清點連發火銃。三百支銃整齊排列,槍身泛著冷光,每支銃都配有五十發彈藥,裝在特製的木盒中。
“都仔細檢查清楚!”秦安厲聲吩咐,“這是第一批調撥給邊軍的連發火銃,絕不能出任何差錯!三日後抵達薊州,要立刻協助吳總兵布防,明白嗎?”
“明白!”士兵們齊聲應和,手中的動作愈發謹慎。
趙小匠這時趕來,遞上一本《連發火銃使用手冊》:“秦副指揮使,這是我連夜趕製的手冊,每支銃配一本,讓邊軍士兵儘快熟悉操作——裡麵特彆標注了彈倉保養的注意事項,一定要提醒他們。”
秦安接過手冊,鄭重道:“多謝趙總領!我定會親自督促邊軍學習,不辜負你與定遠伯的心血。”
午時三刻,護送隊伍準時出發。三百名士兵騎著戰馬,背負連發火銃,在塵土飛揚中朝著薊州方向疾馳而去——這支承載著大明強軍希望的火器隊伍,正奔赴邊疆,守護著國門的安穩。
未時的司禮監內,劉瑾正焦急地等待著瓦剌的消息。張永站在一旁,小心翼翼道:“公公,王三已煽動巴圖集結五千騎兵,預計明日便會進攻薊州貿易口岸,隻要衝突擴大,陛下定會怪罪陸硯昭防務不力,到時候咱們就能重掌主動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劉瑾點頭,眼中閃過一絲得意:“很好!再派人去通知魏彬,讓他以‘糧草不足’為由,拖延給薊州的糧草調撥——沒有糧草,陸硯昭的火器再厲害,士兵也撐不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