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241章:邊塵複起?聖意親征
正德十二年1517年)?春
京城的春風裹挾著暖意,拂過太和殿的朱紅廊柱,階下百官身著朝服,神色肅然——自正德八年冬至今,已近四載時光,這四年間,大明如被春風拂過的沃土,悄然煥發出新的生機。
四年前宣府大捷後,陸硯昭率梟龍衛返回京城,便在朱厚照與內閣的全力支持下推行軍製改革:先是從梟龍衛中選拔千餘名精通火器戰術、戰場指揮的高階軍士與將領,分批輸送至五軍營、神機營及宣府、大同等邊軍,將“梯次射擊”“步炮協同”等戰術傳遍全軍;又在營中設立“演武學堂”,分設將官科、軍士科與卒伍科——將官科教授兵法謀略與戰場調度,軍士科專攻火器操作與小隊協同,卒伍科強化體能與基礎格鬥,四年間已培養出三千餘名合格將士,成為大明軍隊的“骨乾搖籃”。
經濟上,朱厚照采納陸硯昭提出的“農商共濟”之策:在北方邊疆推行“軍屯減賦”,鼓勵邊軍士兵開墾荒地,收獲糧食除自用外,多餘部分由官府平價收購,既充實軍糧,又減輕士兵負擔;在江南地區疏通漕運,增設通商口岸,規範鹽鐵專營,降低商戶賦稅,短短四年,國庫盈餘從五十萬兩增至一百八十萬兩,糧倉儲糧足以支撐三年軍需,百姓安居樂業,商旅往來不絕。
後宮之中亦是喜事連連:正德九年秋,沈皇後誕下皇子朱載基,封為皇太子;正德十年春,陸明瑤陸硯昭之妹,後入宮封為賢妃)誕下皇子朱載墭;同年冬,賢嬪李氏誕下公主朱秀榮;正德十一年夏,淑妃張氏再誕公主朱秀寧。皇子公主接連降生,不僅讓朱厚照龍顏大悅,更讓朝堂上下對大明的未來多了幾分安定與期待。
然而這份安寧,卻被瓦剌的馬蹄聲再次打破。
太和殿內,朱厚照身著龍袍端坐龍椅,案上攤著一份染了墨漬的邊報,語氣凝重:“宣府八百裡加急奏報,瓦剌也先吞並周邊三部落,集結兩萬騎兵,半月內連破大同、應州邊境兩座縣城,劫掠百姓數千人,邊軍雖奮力抵抗,卻因敵軍機動性太強,始終難以重創——諸位臣工,可有退敵之策?”
百官低聲議論片刻,內閣首輔楊廷和率先出列躬身:“陛下,也先自三年前奪權後,招兵買馬,勢力日漸壯大,此次來犯蓄謀已久。臣以為,當以穩為主:命定遠公陸硯昭率梟龍衛出征,再調大同、宣府邊軍協同,集中兵力守住應州要隘,待敵軍糧儘,再伺機反擊。”
“楊首輔此言過於保守!”兵部尚書王瓊立刻反駁,“也先騎兵來去如風,若隻守不攻,隻會讓他肆意劫掠,損耗我大明國力!依臣之見,當派精銳輕騎襲擾其糧道,再以梟龍衛火器優勢正麵牽製,雙管齊下,方能擊退敵軍!”
兩人各執一詞,朝堂上頓時分成兩派,爭論不休。朱厚照聽得眉頭緊鎖,猛地拍了下龍椅扶手:“夠了!朕登基十二年,瓦剌從脫歡到也先,屢次犯邊,殺我百姓、奪我糧草,豈能一味退讓?朕意已決——禦駕親征!率梟龍衛與邊軍,親赴應州,親手讓也先知道,我大明的山河,不是他能隨意踐踏的!”
此言一出,朝堂瞬間寂靜。楊廷和急忙上前半步,聲音帶著急切:“陛下萬萬不可!龍體安危關乎天下社稷,豈能親赴險地?臣等願領兵出征,定不辱使命,為陛下平定邊患!”
就在此時,陸硯昭從武將隊列中走出,單膝跪地,語氣懇切:“陛下,臣鬥膽進言——禦駕親征萬萬不可!應州地處邊境,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敵軍多為騎兵,擅長突襲,陛下若親往,臣需分兵護駕,反而會分散作戰兵力;且朝中需陛下坐鎮,方能穩定民心、調度物資,若陛下離京,恐生變數。臣願領梟龍衛兩萬將士,再加邊軍支援,定能擊退也先,將捷報送回京城,不負陛下所托!”
朱厚照看著陸硯昭,眼中閃過一絲猶豫——他知道陸硯昭所言句句在理,可多年來對邊患的憤懣、對親臨戰場的渴望,讓他不願輕易放棄。他沉默片刻,搖了搖頭:“陸愛卿,朕知你顧慮深遠,可也先屢屢挑釁,朕若隻在京城坐等捷報,何以麵對邊境受苦的百姓?何以彰顯大明天威?此次親征,朕意已決,你無需再勸!”
陸硯昭還想再勸,朱厚照卻抬手打斷他:“朕知道你擔心朕的安危,此次親征,朕隻在後方觀戰,不插手具體指揮,所有軍務全由你決斷——如此安排,你總該放心了吧?”
見朱厚照態度堅決,毫無轉圜餘地,陸硯昭知道再勸無益,隻能俯身叩首:“臣遵旨!定竭儘所能,護陛下周全,蕩平邊患!”
朱厚照見狀,臉色稍緩,沉聲道:“朕命你為禦駕親征總兵官,統領梟龍衛兩萬將士,節製大同、宣府邊軍,即刻籌備出征事宜!十日之內,務必完成武器檢修、糧草調配、兵力集結,隨朕啟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臣遵旨!定不負陛下信任,不負大明山河!”陸硯昭高聲領命,聲音鏗鏘有力——他早已知也先野心,這四年厲兵秣馬,便是為了今日與之一決高下,如今雖多了護駕的重任,卻也更添了必勝的決心。
散朝後?梟龍衛中軍帳
陸硯昭剛返回營中,便讓人傳五營營將、裝備後勤部部長趙小匠議事。帳內正中掛著應州地形圖,案上堆滿火器清單與邊軍兵力報表,氣氛緊張而有序。
“陛下決意親征,十日之內必須做好萬全準備,不容有失。”陸硯昭手指落在地形圖上的應州城位置,目光掃過眾人,“李穎,你率前營將士即刻清點全軍火器:連發八銃需拆解檢查槍管,神威炮要更換新研發的冷鍛炮管,火帽、彈藥按三倍戰損備足,明日午時前給我清單——尤其要多備些護具,陛下觀戰的營帳需設在安全地帶,周邊要布三重防線。”
“末將領命!定把護具與防線事宜優先安排!”前營營將李穎躬身應下,轉身快步離去。
“周正,你帶中營與後勤部運輸隊,去戶部領取糧草——按兩萬將士加陛下隨行人員三個月用量準備,優先挑選耐儲存的乾糧與醃肉;再與沿途驛站對接,預留替換馬匹與飲水,每五十裡設一個補給點,確保行軍途中萬無一失。”陸硯昭又看向中營營將周正,特意加重了“萬無一失”四字。
周正領命後,陸硯昭的目光落在趙小匠身上:“趙部長,工坊裡的‘一窩蜂’火箭進展如何?能否趕在出征前裝備部隊?”
趙小匠上前一步,臉上帶著自信:“回公爺,‘一窩蜂’火箭已試射成功,一具發射架一次可發射三十支火箭,射程三百步,落地後能引燃周邊草木,對騎兵集群殺傷力極強。工坊現有兩百具發射架,隻要軍器監能及時供應硫磺、硝石與箭杆,十日之內可趕製五百具,足夠裝備先鋒營!”
“好!”陸硯昭點頭,“你即刻去軍器監對接物料,優先保障‘一窩蜂’火箭生產;另外,讓工匠們趕製一批輕便鐵盾,盾麵加襯牛皮,抵禦瓦剌弓箭的同時,也方便士兵攜帶——瓦剌騎兵善射,陛下觀戰區域的盾牌要加厚兩倍,絕不能出半點差錯。”
“屬下明白!這就去安排!”趙小匠躬身退下。
恰在此時,帳外傳來通報聲:“錦衣衛都指揮使王大人求見!”
陸硯昭抬手道:“請他進來。”
片刻後,王勇身著繡春刀製式官服,大步走進帳內,與陸硯昭對視一眼,各自頷首——兩人雖分屬梟龍衛與錦衣衛兩大係統,卻因多次協同處理要務,早已形成對等協作的默契。
“定遠公,剛從東廠那邊得訊,內閣幾位反對親征的老臣,正聯絡禮部、吏部官員商議‘死諫’,怕是要在出征前攔駕陳情,延誤籌備進度。”王勇直言不諱,語氣平和卻帶著分量,“此事關乎親征大局,我特來與你商議處置之法。”
陸硯昭指尖輕叩案幾,沉聲道:“這些老臣是顧及聖駕安危,並無歹心,不宜強硬處置。王指揮使可派錦衣衛暗地傳話,就說陛下親征心意已決,且所有軍務由我統籌調度,定會布好護駕防線,保聖駕萬無一失,讓他們安心在京輔佐太子監國即可——若仍有人執意要鬨,再聯名奏請陛下定奪,不必我們越權處理。”
“此法周全,既顧全了老臣顏麵,又能穩住局麵。”王勇點頭認同,話鋒一轉又道,“另有一事需知會你:錦衣衛江西千戶所傳回密報,寧王朱宸濠近期動作頻繁,不僅以‘防匪’為名在南昌囤積糧草、打造兵器,還派人去九江聯絡水匪,似在打探船隻調度的門路;更可疑的是,他派往京城的幕僚,近日常以拜訪故友為名,接觸前劉瑾舊部,怕是想拉攏餘黨為己所用。如今你要率軍出征,京城與江西的動靜需多留個心眼。”
“寧王野心早有顯露,隻是眼下親征事急,實在分身乏術。”陸硯昭眉頭微蹙,思索片刻後道,“我意:你命江西千戶所加派密探,緊盯寧王的糧庫、兵工坊動向,一旦發現他私調兵力或運送兵器,即刻快馬奏報;九江水匪之事,可令江南錦衣衛就近圍剿,斷了他的水上助力。至於聖駕護駕,還需借錦衣衛之力——能否從北鎮撫司調兩百名精通格鬥與暗防的精銳,與梟龍衛護駕營協同布防?”
“這是分內之事,無需多言。”王勇爽快應下,“北鎮撫司有一批常年負責宮禁護衛的好手,我今日便讓人篩選集結,明日一早讓他們入梟龍衛營磨合戰術,確保護駕環節無縫銜接。”
“有勞王指揮使。”陸硯昭頷首致謝。
王勇擺了擺手:“都是為大明鎮守,不必客套。若錦衣衛再得其他密報,我會即刻讓人通報你營中;你這邊若有需錦衣衛配合的地方,也儘管派人傳話。”說罷,便起身告辭,行事乾練利落。
黃昏?梟龍衛內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帳門被輕輕推開,春桃端著一杯熱茶走進來,看著陸硯昭專注查看地形圖的身影,輕聲道:“老爺,您從朝堂回來就沒歇過,喝杯茶暖暖身子吧。演武學堂的教官剛送來消息,將官科的學員已完成應州戰場的戰術推演,要不要讓他們過來當麵彙報?”
陸硯昭接過熱茶,暖意順著喉嚨蔓延至四肢,他揉了揉眉心,眼中露出一絲疲憊,卻很快被堅定取代:“讓他們明日辰時過來——此次親征,正好帶演武學堂五十名優秀學員隨行,讓他們在戰場上實地觀摩調度,也能多些人手協助整理軍情。對了,替我收拾幾件換洗衣物,把演武學堂編印的《火器戰術詳解》與那本《孫子兵法》帶上,路上也能再琢磨琢磨應對瓦剌騎兵的戰術;還有,陛下畏寒,把他常用的銀質暖爐與狐裘軟墊也備好,邊境夜裡風大,彆讓陛下著涼。”
春桃點頭應下,眼中雖藏著擔憂,卻也知道此時唯有把後勤瑣事打理妥當,才能讓他專心籌備軍務。她放下茶杯,輕聲道:“老爺放心,營裡的事我會盯緊,演武學堂與後勤部那邊也會反複核查物資清單,定不讓您分心。我已讓人燉了參湯,等會兒給您送來。”
陸硯昭嗯了一聲,目光重新落回地形圖上——十日之後,便是與也先決戰之時,這一戰,既要在應州戰場擊退瓦剌鐵騎,又要護住禦駕安全,還要提防京城與江西的暗流湧動,容不得半分差錯。帳外,演武學堂傳來整齊的呐喊聲,工坊的鍛造聲與馬蹄聲交織在一起,彙成一曲激昂的戰歌,預示著一場硬仗即將拉開序幕。
喜歡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請大家收藏:()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