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248章:築城固邊?暗線初現
正德十二年1517年)?冬初
宣府城外的寒風呼嘯,卷起漫天塵土。陸硯昭身著鎧甲,站在新修建的哨所工地上,看著邊軍將士與民夫們共同搬運磚石、夯築城牆。哨所選址在宣府與草原交界的咽喉要道,城牆高達三丈,厚兩丈,外側還挖掘了寬五丈的護城河,城頭上預留了神威炮與連發八銃的射擊孔,防禦體係嚴密——按大明軍製,梟龍衛作為直屬於中樞、由陸硯昭全權調度的機動精銳,僅承擔京畿護衛與跨區域作戰任務,邊防駐守由邊軍負責,陸硯青作為宣府總兵,僅能統籌邊軍事務,無權調度梟龍衛。
“大哥,按這個進度,五座哨所下月就能完工。”陸硯昭接過陸硯青遞來的邊防布防圖,仔細查看後道,“每座哨所派駐八百名邊軍,配備五門神威炮與五十具‘一窩蜂’火箭發射架,我已下令從梟龍衛抽調五十名火器教官,留在邊軍指導操作,確保將士們能熟練使用新武器;各哨所間通過烽火台傳遞信號,形成聯防,就算兀良哈部來犯,也能及時應對。”
陸硯青點頭:“有梟龍衛的教官指導,邊軍的火器戰力定能快速提升。隻是……瓦剌兩部派使者前來,請求開放宣府、大同兩處互市,還需你拿主意。”他深知,涉及對外盟約與梟龍衛的部署,自己無權決策,需由陸硯昭定奪。
陸硯昭望向遠方的草原,沉吟道:“互市既能安撫瓦剌兩部,又能監視他們的動向,可答應,但需加入‘禁止交易鐵器與火器’的條款。大哥,你先接待使者,初步商議盟約細節,我去訓練場看看梟龍衛的訓練情況,隨後咱們再敲定最終條款。”
來到梟龍衛訓練場時,五千名將士正分成五十個小隊,進行“步炮協同”戰術訓練。陸硯昭翻身下馬,高聲下令:“加快推進速度!戰場上敵人不會給你們猶豫的時間!”他親自示範,手持連發八銃在跑動中精準命中三個靶心,又指導刀盾手如何配合銃手推進,整個過程中,所有將士均聽從他的指令,動作整齊劃一。一名梟龍衛小校上前稟報:“國公爺,按您的要求,我們已完成與邊軍的協同演練預案,待您批準後,便可與邊軍展開合練。”
“明日開始合練。”陸硯昭點頭,“重點演練哨所防禦時的火器支援戰術,確保邊軍能與咱們的教官配合默契。”
同日?京城錦衣衛衙門
沈知薇身著官服,坐在公案前,麵前攤著幾份密報。王勇平定蘇州殘餘叛黨後,從叛黨首領家中搜出一本密賬,上麵記錄著與京城一名神秘官員的往來,涉及銀兩數十萬兩,卻隻標注了“北司”二字,未提及具體姓名。
“北司……”沈知薇指尖輕叩案幾,陷入沉思——錦衣衛分為南北兩司,北司負責詔獄與緝捕,南司負責文書與戶籍,若密賬上的“北司”指的是錦衣衛北司,那這名神秘官員很可能是北司的高層,甚至……與王勇身邊的人有關。
“指揮同知,王大人回來了!”一名錦衣衛進來稟報。沈知薇立刻起身,迎了出去。王勇剛踏入衙門,便摘下官帽,臉上滿是疲憊:“知薇,蘇州的殘餘叛黨已全部肅清,隻是……”他從懷中掏出密賬,“這本密賬上的‘北司’官員,恐怕不簡單,咱們得儘快查清,否則恐生後患。梟龍衛由陸硯昭全權調度,如今還在宣府,京城防衛不能出半點差錯。”
沈知薇接過密賬,與自己手中的密報對比後道:“我已讓人調查北司的官員,發現北司指揮僉事李謙近期行為異常,頻繁與地方商人接觸,且他的賬目存在虧空,與密賬上的銀兩數額大致吻合。更可疑的是,他曾是前劉瑾舊部,當年劉瑾伏法時,他因揭發同黨才得以留任,如今看來,恐怕是假意投誠。”
王勇眼中閃過一絲冷光:“李謙?竟藏得這麼深!你即刻派人監視李謙,我去向陛下稟報,請求徹查!若他真與叛黨勾結,定要將其繩之以法,肅清錦衣衛內部的蛀蟲!”
“好!”沈知薇點頭,立刻下令:“派十名精銳斥候,暗中監視李謙的行蹤,記錄他的往來人員與動向,切記不可打草驚蛇!另外,讓人核查李謙近期的文書往來,看看能否找到其他線索。”
斥候領命離去後,沈知薇望著窗外的天空,心中滿是擔憂——前寧王的殘餘勢力尚未徹底肅清,錦衣衛內部又出現內鬼,而陸硯昭還在宣府調度梟龍衛,京城的安穩,看來並沒有表麵上那麼平靜。
次日清晨?太和殿議新政
太和殿內,朱厚照看著楊廷和呈上的新政進展報告,臉上滿是笑容。減輕賦稅後,江南地區的農桑產量大幅提升,百姓安居樂業;整頓吏治後,地方官員的貪腐現象明顯減少,朝堂風氣煥然一新。
“楊首輔,新政推行順利,你功不可沒!”朱厚照高聲道,“朕決定,再推行‘農桑獎補’政策——凡開墾荒地超過十畝的農戶,由官府發放種子與農具;凡桑蠶產量超過百斤的農戶,賞賜白銀五兩,鼓勵百姓發展農桑,充實國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楊廷和躬身道:“陛下聖明!‘農桑獎補’政策若能推行,定能進一步促進民生,讓大明的經濟更加繁榮。隻是……”他頓了頓,“推行此政策需大量銀兩與種子,戶部近期因徹查貪腐,賬目尚未理清,恐難及時調撥物資。”
朱厚照沉吟片刻,道:“傳朕旨意,從內帑中調撥五十萬兩白銀,支援戶部;另外,命工部與農部協同,儘快調運種子與農具,確保‘農桑獎補’政策順利推行,不可延誤。”
“臣遵旨!”楊廷和躬身應下。就在這時,王勇走進殿內,躬身道:“陛下,臣有要事稟報——錦衣衛北司指揮僉事李謙涉嫌與寧王殘餘勢力勾結,挪用國庫銀兩,請求陛下準許徹查!”
朱厚照臉色一沉:“竟有此事!王勇,你即刻率錦衣衛徹查李謙,若屬實,嚴懲不貸!另外,徹查錦衣衛內部,清除所有前劉瑾與寧王的殘餘勢力,確保錦衣衛忠誠可靠,守護京城安危!”
“臣遵旨!”王勇領命離去。朱厚照看著殿外,心中暗忖:剛平定寧王叛亂,又出現內鬼,大明的安穩,果然需要時刻警惕,片刻不能鬆懈。他對身旁的太監道:“傳朕旨意,命陸硯昭在宣府調度妥當、邊防穩固後,即刻率梟龍衛回朝——梟龍衛唯他調度,京城需這支精銳坐鎮。”
三日後?宣府互市談判與火器考核
宣府城內的議事廳內,陸硯昭與陸硯青共同接見瓦剌兩部使者。使者提出,要求大明開放宣府、大同兩處互市,允許瓦剌商人自由進入中原,同時要求大明每年向瓦剌提供五千匹綢緞與三千斤茶葉。
“開放兩處互市可以,但瓦剌商人必須在指定區域交易,接受大明官員的檢查,禁止攜帶武器;綢緞與茶葉需用良馬與皮毛交換,大明不會無償提供。”陸硯昭沉聲道,語氣堅定,不容置疑——涉及對外決策與後續可能的軍事部署,需由他這位梟龍衛統領定奪。
使者臉色微變,卻也知道大明如今國力強盛,隻能點頭同意。雙方初步擬定盟約後,陸硯昭立刻前往哨所外的考核場地——今日是邊軍火器考核的日子,五十名梟龍衛教官已做好準備,等待他的指令。
“開始考核!”陸硯昭高聲下令,五十名邊軍士兵手持連發八銃,在一炷香內完成裝彈、射擊、清理槍管的全套動作。一名邊軍士兵因緊張導致裝彈失誤,梟龍衛教官立刻上前指導,卻未擅自更改考核標準——按陸硯昭的要求,教官僅負責指導,考核規則與最終判定需由他確認。考核結束後,八十名邊軍士兵全部通過,陸硯昭滿意點頭:“很好!後續訓練仍按梟龍衛的標準進行,教官們需每日向我彙報進度。”
同日?京城李謙府邸
夜色漸濃,李謙身著便服,悄悄走出府邸,朝著城外的破廟走去。他不知道,身後跟著十名錦衣衛斥候,正密切監視著他的動向。破廟內,一名黑衣人早已等候在此,看到李謙進來,立刻上前道:“李大人,東西帶來了嗎?北司的布防圖,還有京城禁軍的調動時間表,首領等著用這些東西月底動手呢!”
李謙從懷中掏出一個油紙包,遞給黑衣人:“都在這裡了。告訴首領,月底梟龍衛由陸硯昭調度,應該還在宣府回朝的路上,京城防衛空虛,正是動手的好時機。等事成之後,彆忘了答應我的官職!”
黑衣人接過油紙包,剛要離開,破廟外突然傳來一陣腳步聲——王勇率錦衣衛將士包圍了破廟,手持火把,將破廟照得如同白晝。“李謙,你勾結叛黨,出賣朝廷布防圖,還不束手就擒!”王勇高聲喝令。
李謙臉色慘白,轉身想要逃跑,卻被錦衣衛將士當場抓獲。黑衣人拔出彎刀,想要反抗,卻被沈知薇一箭射穿肩膀,倒在地上。“搜!”王勇下令,錦衣衛將士從黑衣人身上搜出一封密信,上麵寫著“月底襲擾京城,牽製明軍,支援兀良哈部反攻宣府”。
“原來他們想裡應外合!”沈知薇看著密信,臉色凝重,“必須立刻派人通知陸硯昭,讓他儘快調度梟龍衛回朝,同時加強京城防衛!”
王勇點頭:“我這就派人去宣府送信,另外,命錦衣衛加強京城各門的守衛,嚴查進出人員,絕不能讓叛黨有機可乘!”
五日後?宣府哨所完工與回朝
宣府城外的五座哨所全部完工,陸硯昭下令梟龍衛停止訓練,做好回朝準備——他已收到京城密信,知曉叛黨計劃,需儘快率精銳返回。留下的五十名教官則按他的指令,繼續指導邊軍訓練,待三個月後再由梟龍衛派人輪換。
“大哥,我今日便率梟龍衛回朝。”陸硯昭與陸硯青告彆,“互市開啟後,你需密切關注瓦剌兩部的動向,若有異常,即刻派人通報京城,我會調度梟龍衛支援。”
陸硯青點頭:“你放心回去,宣府的邊軍會守好邊疆。等你在京城安定,彆忘了告知梟龍衛教官的後續安排。”
當日清晨,陸硯昭率梟龍衛五千將士啟程回朝。宣府百姓自發來到城外送行,手中拿著乾糧與飲水,塞到將士們手中:“謝謝你們守護宣府!一路平安!”
陸硯昭騎在馬上,揮手向百姓們致意,同時下令:“全軍加速行軍,每日保持戒備訓練,務必在五日內趕回京城!”將士們齊聲應下,即使在趕路途中,也嚴格按他的指令進行戰術演練——有的練習馬背射擊,有的演練小隊協同,始終保持著精銳之師的狀態。
陸硯昭看著精神飽滿的將士們,心中暗忖:叛黨想趁梟龍衛回朝途中作亂,我定不會讓他們得逞!有這支僅歸我調度的精銳在,京城的安危,百姓的安穩,我都會守護到底。
而此時的京城,沈知薇與春桃正站在陸府門前,翹首以盼——她們既盼著陸硯昭平安歸來,又擔憂著月底的潛在危機,隻能默默做好準備,等待與他共同麵對挑戰。
喜歡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請大家收藏:()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