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新政深化?朝堂布局_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 > 第251章 新政深化?朝堂布局

第251章 新政深化?朝堂布局(1 / 1)

《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251章:新政深化?朝堂布局

正德十二年1517年)?臘月

太和殿內暖意融融,地龍燒得正旺,驅散了冬日的嚴寒。朱厚照坐在龍椅上,麵前攤著幾份奏折,文武百官分列兩側,氣氛莊重而有序——這是慶功宴後的首次朝會,重點商議新政深化與邊防布局,陸硯昭、王勇、楊廷和等核心大臣均位列其中。

“諸位卿家,”朱厚照的聲音打破寂靜,“平定寧王叛亂、肅清叛黨餘孽後,大明需趁此機會穩固根基。楊首輔,你擬定的‘農桑推廣’與‘吏治考核’兩項新政,可與諸卿詳細說說。”

楊廷和上前一步,展開奏折躬身稟報:“陛下,‘農桑推廣’新政擬在江南、湖廣等地增設‘農桑學堂’,由工部選派農技官授課,教百姓改良桑蠶品種與耕作技術;同時在各州府設立‘農桑獎’,每年評選高產農戶,賞賜種子、農具與白銀,激發百姓積極性。”

他頓了頓,又道:“‘吏治考核’新政則需改革考核標準——除原有政績評估外,新增‘民生滿意度’與‘貪腐核查’兩項指標,由錦衣衛與戶部聯合督查,考核優秀者優先晉升,不合格者降職或罷黜,從根源上肅清貪腐。”

話音剛落,戶部尚書張啟便上前道:“陛下,‘農桑學堂’與‘農桑獎’需大量銀兩支撐,目前國庫雖有盈餘,但邊防仍需撥款,恐難同時支撐兩項新政。臣建議先在江南試點,待成效顯著後再逐步推廣。”

朱厚照沉吟片刻,看向陸硯昭與王勇:“兩位愛卿可有看法?”

陸硯昭上前道:“陛下,臣認為張尚書所言有理,但邊防撥款可適當調整——目前宣府有陸硯青與林峰率部駐守,瓦剌兩部已簽訂互市盟約,短期內無大規模戰事,可將宣府部分糧草撥款調撥給農桑新政,待明年秋收後再補充邊防。另外,梟龍衛裝備後勤部可協助工部製作農具,降低成本。”

王勇也補充道:“陛下,錦衣衛可協助督查‘吏治考核’,尤其是地方官員的貪腐核查——臣已命南鎮撫司選拔五十名精銳,配合戶部組建督查隊,確保考核公平公正,不被地方勢力乾擾。”

朱厚照點頭:“準奏!‘農桑推廣’先在江南試點,由楊廷和總負責;‘吏治考核’由戶部與錦衣衛聯合推進,王勇主抓督查;陸硯昭協調梟龍衛後勤部協助工部,確保新政落地。”

散朝後?禦書房議事

禦書房內,朱厚照留下陸硯昭、王勇與楊廷和三人,進一步商議邊防與東廠整頓事宜。案上擺著宣府送來的軍報,上麵詳細記錄了兀良哈部的動向——自慶功宴後,兀良哈部雖未再襲擾邊境,卻在草原集結兵力,似有異動。

“宣府的防務仍需加強。”朱厚照指著軍報,“陸愛卿,林峰率左營5000人馳援宣府後,京郊僅餘前、中、後三營共1.5萬人,是否需要從直屬營抽調兵力補充?”

陸硯昭搖頭:“陛下,直屬營需駐守京畿,應對突發狀況,不宜輕易調動。臣建議從通州調李穎右營3000人駐守京郊,剩餘7000人仍留守通州,確保漕運安全;宣府方麵,可讓趙小匠加快改良火器運送,再派50名直屬營教官協助邊軍訓練,提升邊軍戰力——如此既不削弱京畿防衛,又能加強宣府實力。”

楊廷和讚同道:“陛下,陸國公所言極是。目前漕運是京城糧草供應的關鍵,通州不可無重兵駐守;宣府有火器與教官支援,足以應對兀良哈部的小規模襲擾。”

朱厚照又看向王勇:“東廠整頓進展如何?劉全的同黨已肅清,掌印太監是否可靠?”

王勇躬身道:“陛下,臣已徹查東廠掌印太監王振,未發現他與叛黨有勾結,但此人行事謹慎,與部分宗室往來密切,臣已命人密切監視。另外,臣建議從錦衣衛北鎮撫司調十名官員入駐東廠,協助處理文書與緝捕事務,既加強東廠管理,又能防止再次出現內鬼。”

“準奏!”朱厚照道,“東廠是朕的耳目,絕不能再出問題。王愛卿,此事就交給你負責,務必整頓到位。”

當日午後?梟龍衛後勤部

趙小匠正在指揮工匠們趕製改良農具與火器,陸硯昭的到來讓他立刻停下手中的活計:“公爺,您怎麼來了?改良10連銃的測試已完成,正準備明日送往前、中營;農具也按工部的要求製作了2000件,就等您下令運往江南。”

陸硯昭點頭,看著工匠們忙碌的身影:“陛下已準奏,讓後勤部協助工部推進農桑新政。你挑選10名熟悉農具製作的工匠,隨工部農技官前往江南,指導百姓改良農具;另外,加快改良神威炮的進度,下個月需運送10門至宣府,加強邊防。”

“遵公爺令!”趙小匠躬身應下,又遞上一份圖紙,“公爺,這是臣新設計的‘連發火銃’,可連續發射15發鉛彈,裝彈速度比10連銃再快兩成,隻是製作工藝複雜,需多調配工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陸硯昭接過圖紙,仔細查看後道:“此銃若能成功,對提升戰力大有助益。你從其他作坊抽調50名熟練工匠,專門研發連發火銃,所需銀兩與材料,我會向兵部申請調撥。”

同日?錦衣衛衙門

王勇正在與督查隊成員商議“吏治考核”的具體流程,沈知薇走進來,遞上一份密報:“王大人,江南督查隊傳來消息,蘇州知府張霖涉嫌貪腐,克扣農桑補貼,百姓怨聲載道。”

王勇接過密報,快速瀏覽後道:“張霖是前寧王的門生,當年寧王謀反時他雖未參與,卻也收受過寧王的賄賂。你立刻派錦衣衛前往蘇州,將張霖押解回京審訊,同時徹查蘇州府的農桑補貼發放情況,務必將克扣的銀兩追回,還給百姓。”

沈知薇點頭:“我已讓人備好車馬,明日一早就出發。另外,東廠調來的十名錦衣衛官員已到崗,正在熟悉東廠事務,未發現異常。”

王勇滿意道:“好!東廠整頓不容有失,你多留意那邊的動靜,若有情況,立刻稟報。”

黃昏?陸府

陸硯昭回到府中時,沈知薇已從錦衣衛衙門返回,正與春桃在書房整理文書。看到陸硯昭進來,春桃立刻迎上前:“公爺,您回來了!廚房燉了您愛吃的雞湯,還熱著,我去給您盛一碗。”

沈知薇遞過一份江南農桑新政的細則:“硯昭,這是楊首輔送來的試點細則,你看看是否需要調整——江南多水患,農具需適應水田耕作,趙小匠那邊可能需要改良。”

陸硯昭接過細則,仔細查看後道:“確實,水田農具與旱地不同,我明日讓趙小匠派人去江南考察,根據當地地形改良農具。另外,蘇州知府張霖貪腐一事,你明日派人押送時務必小心,張霖在江南經營多年,恐有黨羽沿途阻撓。”

“放心吧,”沈知薇道,“我已安排了50名錦衣衛精銳護送,還讓趙小匠準備了10把改良10連銃,確保萬無一失。”

春桃端來雞湯,笑著說:“公爺,夫人,你們也彆總忙著公務,明日是小年,府裡準備了餃子,咱們一家人好好過個節。”

陸硯昭接過雞湯,喝了一口,心中滿是溫暖:“好,明日小年,咱們好好團聚。等江南新政試點成功,吏治考核落地,大明定會越來越好。”

窗外,夕陽西下,將陸府的庭院染成金色。沈知薇看著陸硯昭,眼中滿是堅定——她知道,雖然新政推行仍有挑戰,但隻要君臣同心、摯友相守,定能克服困難,讓大明走向更繁榮的未來。

三日後?蘇州

錦衣衛抵達蘇州府衙,張霖見勢不妙,想要翻牆逃跑,卻被早已埋伏在外的錦衣衛用鋼盾擋住,當場抓獲。從府衙地窖中,錦衣衛搜出克扣的農桑補貼白銀5萬兩,還有與前寧王黨羽的往來書信。

消息傳回京城,朱厚照下令:“張霖貪贓枉法,欺壓百姓,斬立決!抄沒家產,用於補充江南農桑補貼;蘇州知府一職,由督查隊中表現優秀的禦史接任。”

此令一出,朝野震動,地方官員紛紛收斂貪腐行為,“吏治考核”的威懾力初步顯現。江南農桑試點也順利推進,在農技官與工匠的指導下,百姓們開始使用改良農具,桑蠶產量穩步提升。

陸硯昭站在梟龍衛演武場上,看著將士們訓練新裝備,又望向遠方的京城方向,心中滿是感慨——從平定叛亂到推行新政,從整頓吏治到加強邊防,每一步都離不開君臣與軍民的共同努力。他知道,大明的繁榮安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守護與付出。

而此時的太和殿內,朱厚照正與楊廷和商議明年的新政推廣計劃,王勇則在錦衣衛衙門整理督查報告,沈知薇在江南協調農桑試點——每個人都在為大明的未來忙碌著,一幅國泰民安、朝堂清明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喜歡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請大家收藏:()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暗夜永皇之血脈吞噬者 創世熔爐 九霄冰凰錄輪回劍燼 她離開後,傅總瘋狂追妻 穿越紅樓,我是天可汗 綜影視:多學學總有好處! 開局喪屍狗,從拿下金丹女修開始 我若成仙,天道又奈我何 靈武天書 雲小仙兒修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