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253章:藏鋒秘練?邊隙暗防
正德十三年1518年)?二月
梟龍衛直屬營的後山訓練場,與演武場的喧囂不同,這裡林木茂密,僅開辟出一片隱蔽的空地,連周遭的巡邏路線都被陸硯昭特意調整——今日,他要在這裡秘密組建一支100人精銳小隊,暫不告知朱厚照,隻為避開朝堂紛擾,進行針對性的隱秘訓練。
夕陽西下,直屬營5000名將士中,被秘密選中的100人陸續抵達後山。他們都是陸硯昭親自篩選的:有百步穿楊的銃手、近戰無敵的刀客、擅長追蹤的斥候,還有精通地形測繪的老兵,每個人都在過往戰役中展現出“穩、準、狠”的特質,且身家清白,忠誠可靠。
陸硯昭身著常服,站在空地中央,目光掃過眾人:“今日將你們召集於此,是要組建一支特殊小隊——名為‘藏鋒隊’。藏鋒斂鍔,不事張揚,卻要在關鍵時刻潛入敵後、偵查情報、執行突襲,成為梟龍衛的‘暗刃’。”
他頓了頓,加重語氣:“此事暫不稟明陛下,也不對外聲張,訓練與任務均需保密。若有人不願參與,可即刻退出,絕不勉強;若願留下,需嚴守紀律,哪怕付出生命,也不能泄露半點風聲。”
100名將士齊聲呐喊:“願隨公爺,嚴守秘密,死而後已!”沒有一人退出——能成為直屬營中的“精銳之精銳”,是他們的榮耀。陸硯昭點頭,任命跟隨自己多年的校尉沈鋒為藏鋒隊統領沈鋒曾是錦衣衛斥候,精通隱秘作戰,與沈知薇並無親屬關係,卻因名字相近,常被人誤認),又將100人分為10個小隊,每隊10人,各設一名隊長,負責日常訓練。
次日?藏鋒隊秘密訓練
天還未亮,後山訓練場已響起輕微的腳步聲。藏鋒隊的訓練與直屬營常規訓練截然不同:射擊訓練要求在移動中用連發火銃命中百米外的移動靶,且需控製槍聲,避免驚動“敵人”;近戰訓練側重無聲搏殺,用繡春刀的刀背或短匕製服對手,而非斬殺;偵察訓練則讓將士們在山林中模擬敵後環境,繪製地形地圖、標記敵軍布防,還要躲避“巡邏隊”的搜查,考驗隱蔽與應變能力。
趙小匠也悄悄來到後山,帶來為藏鋒隊量身打造的裝備:輕便的玄色勁裝可融入夜色與山林)、帶消音裝置的改良連發火銃降低射擊聲響)、可折疊的鋼盾便於攜帶),還有用於標記情報的熒光粉僅在夜間可見,白天隱形)。“公爺,這些裝備都是按您的要求做的,輕便、隱蔽,還能保證戰力。”趙小匠壓低聲音,“我讓人單獨開辟了一個作坊,專門維護這些裝備,絕不會泄露消息。”
陸硯昭接過一套勁裝,試穿後滿意道:“很好。藏鋒隊的裝備需單獨管理,訓練結束後統一存放,不得帶出後山。另外,再研發一批煙霧彈與信號彈,煙霧彈要能遮蔽視線卻無刺鼻氣味,信號彈則用特殊頻率,隻有藏鋒隊能識彆。”
“明白!”趙小匠躬身應下,悄悄離開後山,仿佛從未出現過。沈鋒則帶著藏鋒隊繼續訓練,一名年輕將士在移動射擊時不慎暴露位置,沈鋒立刻上前,用短匕抵住他的喉嚨:“在敵後,暴露位置就意味著死亡!記住,藏鋒隊的第一準則是‘隱’,再是‘殺’!”
將士們牢記教訓,後續訓練更加專注,連呼吸都刻意放緩,生怕發出多餘聲響。
三日後?宣府邊境密報與太和殿朝會
漕運事件後,朝堂派係勢力已悄然變化:保守派因劉健降職、三名官員被查,勢力受損,卻仍掌控禮部、吏部部分職權,主張“維穩避戰”,暗中抵製新政;改革派則因周明升職、農桑新政試點成功,勢力漸長,主張“強兵固邊”,支持加強邊防與深化改革;地方派係則因漕運恢複、糧價穩定,對朝廷信任度提升,卻更關注地方利益,擔心戰事波及本地民生——三方雖暫未爆發激烈衝突,卻在邊防、財政等議題上分歧明顯,朱厚照也需在派係平衡中推進政務。
陸硯昭正在後山查看藏鋒隊的訓練成果,親兵悄悄送來一封密信——是陸硯青從宣府發來的,用的是兄弟間獨有的暗號:“兀良哈部與土默特部勾結,約兩萬騎兵屯兵邊境,似要襲擾宣府,但每日僅派小股騎兵試探,不知其真實意圖。錦衣衛的情報點被察覺,已有兩名斥候犧牲,無法深入偵查。”
陸硯昭眉頭微蹙,指尖摩挲著密信上的暗號——大哥在信中特意強調“無法深入偵查”,顯然常規手段已失效,這正是藏鋒隊派上用場的時機。他將密信折好藏入懷中,快步前往皇宮,心中已有計較:朝會定會因“戰”“和”爭論不休,絕不能暴露藏鋒隊,需用“精銳斥候”的名義掩蓋,同時提出折中方案,為藏鋒隊爭取偵查時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抵達太和殿時,爭論果然已進入白熱化。劉健主張議和的聲音傳來,陸硯昭心中暗忖:劉侍郎隻看到財政壓力,卻忽略了草原部落的貪婪——去年議和的綢緞茶葉剛送到,今年便再次來犯,若再退讓,宣府恐成下一個被劫掠的目標,邊境百姓更無安寧之日。
緊接著,周明主張主動出擊的聲音響起,陸硯昭又想:周禦史的熱血可嘉,卻不夠審慎——敵軍兩萬騎兵機動性極強,若不知其糧草位置與作戰計劃,貿然出擊,恐中誘敵深入之計,梟龍衛的傷亡會成為保守派攻擊改革派的把柄,反而不利於新政推進。
待張昊與張啟提及兵力糧草不足,陸硯昭的思路逐漸清晰:地方派係的擔憂最切實際,宣府兵力薄弱、糧草短缺是事實,若不先解決這兩點,任何決策都是空中樓閣。他悄悄觀察朱厚照的神色——陛下手指輕叩龍椅,顯然也對派係爭論感到厭煩,更關注“情報缺失”的核心問題。
終於,朱厚照點名讓他發言。陸硯昭深吸一口氣,走上前躬身行禮,目光緩緩掃過殿內:“陛下,臣剛從直屬營趕來,已聽聞諸位卿家的分歧。臣以為,當前局勢下,‘查情報、穩防禦、備糧草’三者缺一不可,無需急於定‘戰’或‘和’。”
他看向劉健時,心中暗忖:需先安撫保守派,避免他們激烈反對,才能為偵查爭取時間。於是語氣平和地說:“劉侍郎擔憂民生財政,臣理解。但議和需以實力為後盾,若僅靠財物安撫,隻會讓敵軍得寸進尺;不如先加強防禦,暫不主動進攻,既避免戰事擴大,又能保住邊境安穩,後續再根據情報決定是否議和。”
轉向周明時,他又想:改革派需顧全大局,不能因急於立功而冒進。於是補充道:“周禦史主張強兵固邊,臣讚同。但目前情報不明,貿然派主力出擊,恐中敵軍誘敵深入之計;不如先調部分兵力馳援外圍,形成威懾,待摸清敵軍部署後,再集中兵力反擊,勝算更大。”
麵對張昊與張啟,陸硯昭則直接拋出解決方案,心中已有部署:從通州調李穎右營,既能避開京畿防衛空虛的爭議,又能快速支援宣府;緊急調撥五千石糧草,由梟龍衛護送,可確保三日抵達——這些安排既能解燃眉之急,又不會讓地方派係覺得朝廷不顧及他們的難處。
最後提及情報時,陸硯昭刻意用“直屬營精銳斥候”代指藏鋒隊,心中默念:藏鋒隊的訓練已初見成效,三日內定能傳回情報,屆時有了確鑿證據,無論是戰是和,都能讓各方信服,也能讓陛下看到這支秘密精銳的價值。
這番話既尊重了各派係的核心關切,又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折中方案,太和殿內瞬間安靜下來。朱厚照滿意點頭,下令按此方案執行,朝會的爭論終於平息。
散朝後,王勇悄悄拉住他詢問“精銳斥候”的身份,陸硯昭拍了拍他的肩膀,心中暗笑:王兄雖是摯友,卻也不能過早透露藏鋒隊的存在,等任務成功,再給他一個驚喜不遲。他壓低聲音道:“是我在直屬營秘密訓練的隊伍,隱蔽能力遠超常規斥候,三日內定能給你驚喜。你隻需做好情報接收準備,彆問太多,也彆聲張。”王勇雖好奇,卻也信任他,點頭應下。
當夜?藏鋒隊出征
陸硯昭回到直屬營後山,立刻召集沈鋒與10名小隊長:“宣府邊境有兩萬聯軍屯兵,常規偵查受阻,藏鋒隊的首次任務來了——潛入敵軍營地,查清他們的作戰計劃、糧草位置與火器配備,三日內必須返回。”
沈鋒躬身領命:“請公爺放心,藏鋒隊定不辱命!”陸硯昭遞給他一份標注詳細的地形圖,紅筆圈出西側山穀的潛行路線,心中滿是期許:這是藏鋒隊的第一戰,不僅關乎宣府邊防,更關乎這支隊伍未來能否被朝廷認可,一定要成功。
“記住,你們的任務是偵查,不是作戰——若遇危險,優先撤離,保全情報比斬殺敵人更重要。”陸硯昭再次叮囑,看著將士們換上玄色勁裝,在夜色中悄然出發。他站在山巔,望著隊伍消失的方向,心中暗忖:藏鋒隊,願你們如利刃藏鞘,待出鞘時,必能破敵製勝。
三日後?宣府西側山穀與京城密報
藏鋒隊經過三日潛行,終於抵達宣府西側山穀。沈鋒用望遠鏡觀察敵軍營地,按陸硯昭的指令,分三組行動:一組製造混亂,二組標記布防,三組潛入偵查。最終,他們成功摸清敵軍計劃——三日後淩晨突襲宣府南門,糧草僅夠五日之需,且無火器儲備。
同一時間,陸硯昭正在後山等待,親兵送來沈鋒的密信。他快速瀏覽後,臉上露出笑容,心中懸著的石頭終於落地:藏鋒隊果然不負所望,不僅查清了敵軍意圖,還全身而退。他立刻寫下兩封書信:一封送往宣府,讓陸硯青與林峰設伏;另一封送往皇宮,稟明朱厚照敵軍計劃。
窗外,天已微亮,後山的訓練場上,趙小匠正調試新的信號彈。陸硯昭看著遠方,心中暗忖:待此次擊潰聯軍,定要向陛下稟明藏鋒隊的存在——這支“暗刃”,終將成為大明邊防最可靠的保障,在無人知曉的地方,默默守護著這片山河的安穩。
喜歡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請大家收藏:()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