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256章:山河安靖?大明興序
正德十三年1518年)?四月
京城外的江南稻田裡,嫩綠的秧苗隨風搖曳,農民們正彎腰插秧,臉上帶著久違的笑容。這是農桑新政在江南試點半年後的景象——在農技官的指導下,改良後的稻種畝產提升三成,新修的灌溉水渠讓稻田不再依賴雨水,“農桑獎”的設立更讓農民們積極性高漲,曾經因戰亂荒蕪的土地,如今重新煥發生機。
負責江南農桑推廣的禦史周明,正帶著戶部官員巡查稻田。他蹲下身,撚起一株秧苗,對身邊的農民道:“老伯,這改良稻種長勢不錯,按這速度,秋收時定能有個好收成。”
老農笑著點頭,眼中滿是感激:“多虧了朝廷派來的農技官,還有這‘農桑獎’,咱們種地才有了奔頭!去年還擔心餓肚子,今年怕是能存下不少糧食呢!”
周明心中欣慰,轉身對戶部官員道:“按此長勢,江南今年的糧食產量至少能比去年多收兩成,可緩解京城與北方邊境的糧荒。咱們得儘快將江南的經驗推廣到湖廣、江西等地,讓更多農民受益。”
戶部官員點頭應下,兩人隨後前往附近的“農桑學堂”——學堂內,數十名農民正圍著農技官,認真聽他講解桑蠶養殖技術,牆上掛著的桑蠶疾病防治圖與耕作流程圖,圖文並茂,便於理解。這正是楊廷和推行農桑新政的核心舉措:以學堂為載體,將技術直接送到農民手中,從根本上提升農桑產量。
同日?京城吏部衙門
吏部尚書張倫正與錦衣衛指揮使王勇一同審閱官員考核檔案——這是“吏治考核”新政實施後的首次全國官員考核,新增的“民生滿意度”與“貪腐核查”兩項指標,讓考核結果更貼合實際。
“蘇州知府李謙注:此處為新任知府,非此前叛黨)的考核結果不錯,”張倫指著檔案,“民生滿意度達九成,貪腐核查無異常,且在農桑推廣中表現突出,可優先晉升。”
王勇補充道:“我們錦衣衛在蘇州的督查也顯示,李知府上任後,不僅追回了前任克扣的農桑補貼,還修繕了當地的書院與驛站,百姓對他評價很高。反觀河南按察使趙坤,民生滿意度僅五成,還被查出與地方豪強勾結,侵占百姓土地,需按規定降職查辦。”
張倫點頭:“此次考核共查出不合格官員三十餘人,其中貪腐官員十人,已交由錦衣衛審訊;其餘官員降職或調任,空缺職位將從考核優秀者中選拔。如此一來,既能肅清吏治,又能激勵官員為民辦事,新政的效果正在顯現。”
兩人隨後將考核結果整理成冊,送往內閣,由楊廷和審核後,再呈給朱厚照批閱——整個流程嚴謹有序,從考核到任免,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監督與晉升體係,有效避免了此前官員考核“唯政績論”的弊端。
三日後?太和殿朝會
朱厚照坐在龍椅上,看著手中的農桑新政與吏治考核兩份奏折,臉上滿是笑容。“諸位卿家,”他的聲音傳遍大殿,“農桑新政在江南試點成功,糧食產量大幅提升;吏治考核也初見成效,貪腐官員減少,為民辦事的官員增多,這都是諸卿共同努力的結果!”
他頓了頓,繼續道:“接下來,朕決定將農桑新政在全國推廣,由工部選派百名農技官,分赴各地指導農桑生產;吏部則需將吏治考核常態化,每半年考核一次,確保官員廉潔奉公。另外,邊防方麵,陸愛卿,宣府議和後,草原部落暫無異動,梟龍衛的兵力該如何調整?”
陸硯昭出列躬身,目光掃過殿內,語速沉穩:“陛下,梟龍衛共6營,每營5000人,目前部署如下:宣府有林峰統領的右營5000人駐守,配合邊軍足以應對草原威脅;京城周邊有秦安的前營、陳猛的中營共1萬人駐守,可保京畿無虞;魏無羨的後營5000人駐守通州,保障漕運安全。臣建議從直屬營、前營、後營各抽調1500人,共4500人,分赴延綏、大同兩地——延綏2500人,大同2000人,協助當地守軍加強防禦;同時,這兩支部隊需與互市口岸的錦衣衛協同,嚴查鐵器、火器走私,確保互市規範。如此調配,既不削弱原有防區戰力,又能強化邊境互市的安保,兼顧全局。”
朱厚照仔細聽罷,點頭認可:“此部署甚妥!既保重點防區,又補薄弱環節,準奏!陸愛卿需在一月內完成兵力調動,務必確保各營銜接順暢,不得出現防務空檔。”
“臣遵旨!”陸硯昭躬身領命。
王勇隨後補充道:“陛下,錦衣衛已在延綏、大同互市口岸增設督查點,每處派駐50名精銳,可與梟龍衛協同巡查。臣已製定《互市違禁品核查細則》,明確鐵器、火器的禁運標準,確保走私行為無所遁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楊廷和也上前道:“陛下,農桑新政與邊防部署需財政支撐。目前江南糧價回落,戶部可趁機收購10萬石糧食充實國庫;互市口岸的商稅預計每季可增收5萬兩,可專項用於邊防裝備維護與農技官俸祿,保障新政持續推進。”
朱厚照笑道:“諸卿考慮周全!張尚書戶部尚書)負責糧食收購與商稅管理,李尚書工部尚書)協調農具、火器生產,務必為新政與邊防做好保障!”
半月後?延綏互市口岸
延綏互市口岸熱鬨非凡,來自大明與草原部落的商人齊聚於此,交易綢緞、茶葉、農具、馬匹、皮毛等商品。梟龍衛派駐的2500人正與錦衣衛協同巡邏——將士們手持改良10連銃,對進出貨物逐一核查,尤其是鐵器、火器等違禁品,檢查得格外嚴格。
一名瓦剌商人牽著幾匹駿馬,對負責檢查的梟龍衛校尉道:“官爺,這些都是上好的戰馬,還有些皮毛,絕無違禁品,您放心查!”校尉仔細翻看貨物清單,又檢查了馬背上的包裹,確認無誤後,在通關文牒上蓋下印章:“可以通行,下次來需提前三日報備貨物明細。”
商人剛離開,另一側便傳來爭執聲——錦衣衛在一家大明商鋪的地窖中查出百餘斤鐵器,店主辯解稱“是自家農具”,卻拿不出農具登記憑證。帶隊的錦衣衛千戶嚴肅道:“互市章程明確規定,鐵器需經官府登記備案,你既無憑證,便是走私!貨物沒收,你隨我們回衙門接受調查!”店主見狀,隻能低頭認罰。
陸硯昭與延綏總兵站在口岸了望塔上,看著有序的互市場景,對身邊的總兵道:“互市的核心是‘互利’,既要讓草原部落獲得所需物資,也要守住大明的邊防底線。這2500名梟龍衛將士不僅要查走私,還要留意草原部落的動向,若有異常,需第一時間通報宣府與京城。”
延綏總兵點頭:“有梟龍衛的精銳駐守,再加上錦衣衛的督查,延綏這幾日連小規模的摩擦都沒有。百姓們都說,這是近年來最安穩的日子,連邊境的客棧都比以前熱鬨了不少。”
兩月後?陸府
陸硯昭回到府中時,沈知薇正坐在書房整理各地送來的簡報。看到他進來,沈知薇笑著遞過一份文書:“你看,湖廣、江西已推廣江南的農桑經驗,新修灌溉水渠20餘條,培訓農技官50餘名;延綏、大同的互市商稅已上繳3萬兩,戶部說足夠支付下季度邊防將士的補貼。還有,趙小匠的後勤部新改良了一批農具,重量減輕兩成,還更耐用,明年就能推廣到全國。”
春桃端著剛沏好的茶走進來,笑著補充:“公爺,府外的街上也熱鬨多了,糧店的米價降了,布店的綢緞也多了,還有不少草原商人來京城做生意呢!昨天我去買布料,還看到兩個瓦剌商人在跟店主討價還價,說咱們大明的綢緞比草原的好看多了。”
陸硯昭接過茶,喝了一口,目光落在窗外——庭院裡的菊花正開得旺盛,遠處的京城街道上傳來商販的吆喝聲,一派國泰民安的景象。他輕聲道:“從平定寧王叛亂,到肅清漕運奸商,再到如今農桑興旺、邊防安穩,這一路多虧了大家的配合。隻是大明的發展還沒完,明年還要把農桑新政推廣到北方,還要讓藏鋒隊繼續加強訓練,未來的路還得一步一步走。”
沈知薇走到他身邊,握住他的手:“有你在,有陛下的信任,有王勇、楊首輔他們的協助,再難的路咱們也能走下去。你看,現在百姓們能吃飽飯,官員們能辦實事,邊境能安穩互市,這就是最好的開始。”
陸硯昭點頭,眼中滿是堅定。夕陽透過窗欞,灑在兩人身上,溫暖而明亮。他知道,大明的複興不是一蹴而就的,但隻要君臣同心、軍民協力,沿著“安民生、肅吏治、固邊防”的方向穩步前行,終能實現“山河永固、百姓安康”的願景——而他與身邊的人,也將繼續為這個願景,守護好這片土地上的每一份安穩與希望。
喜歡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請大家收藏:()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