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260章:藏鋒擴編?海貿立規
正德十四年1519年)?夏
太和殿內的穿堂風帶著荷香,吹散了盛夏的燥熱。陸硯昭手持三份文書步入殿中,除了藏鋒隊的偵查成果與擴編申請,還多了一份他與沈知薇、王勇共同整理的《海洋貿易管理細則》——自泉州港開港三月,商船往返南洋已帶來150萬兩稅收,卻也出現商人虛報貨物、走私違禁品的苗頭,這份細則正是為規範貿易、杜絕漏洞而擬。
朱厚照正與楊廷和、張啟翻看泉州港的貿易賬簿,見陸硯昭進來,笑著招手:“陸愛卿來得巧!你看這賬簿,南洋香料、西洋鐘表一到泉州,就被商人們搶著買,稅銀比預期還多了三成!”
陸硯昭躬身行禮,先將藏鋒隊的偵查成果遞上:“陛下,藏鋒隊近期不僅確認了北方‘耐寒粟’的豐收長勢,還從錦衣衛的海疆情報中,梳理出倭寇可能藏匿的三個小島據點——這些都離不開他們對細節的把控。隻是目前藏鋒隊僅百人,既要盯防宣府草原,又要協助海疆偵查,實在分身乏術。”
他話鋒一轉,呈上《海洋貿易管理細則》,語氣懇切:“臣今日前來,除了為藏鋒隊擴編請旨,還想就海洋貿易的規範,向陛下提幾點建議。自泉州開港,商船帶來的稅銀確實充盈了國庫,但臣與王勇、沈知薇核查時發現,已有商人虛報貨物重量——比如將綢緞謊報為茶葉,逃避高額關稅;更有甚者,走私鐵器、硫磺等違禁品,恐流入倭寇手中,危害海疆安全。”
朱厚照接過細則,眉頭微蹙:“竟有此事?這些商人竟敢欺瞞朝廷!”
“陛下息怒,”陸硯昭繼續道,“商人逐利本是常情,但需以製度約束。臣建議從三方麵規範貿易:其一,設立‘海貿督查司’,由梟龍衛、錦衣衛與戶部聯合組成——梟龍衛負責商船出海前的貨物核驗,確保無違禁品;錦衣衛負責跟蹤商船航線,防止中途換貨;戶部則統一製定稅目,比如綢緞抽稅三成、茶葉抽稅兩成、農具抽稅一成,避免地方官員亂征稅。其二,推行‘商船備案製’,凡前往南洋的商船,需提前在海貿督查司登記貨物清單、船員信息與航線,返程時需核對清單與實際貨物,若差異超過一成,便處以貨物沒收的懲罰。其三,設立‘舉報獎勵製’,若百姓或船員舉報走私行為,查實後可獲得走私貨物價值的兩成作為獎勵,以此鼓勵全民監督。”
楊廷和立刻附和:“陛下,陸愛卿的建議甚妥!規範貿易不僅能杜絕走私,還能確保稅銀足額入庫——按目前的走私情況,每月至少有十萬兩稅銀流失,若能堵住漏洞,一年可多增120萬兩稅銀,足以支撐藏鋒隊擴編後的全部開支,還能補貼北方農桑新政的推廣。”
張啟也補充道:“臣核算過,設立海貿督查司的成本僅需五萬兩,遠低於流失的稅銀。且統一稅目後,商人無需再向地方官員行賄,貿易積極性也會更高,形成‘朝廷增稅、商人獲利’的雙贏局麵。”
朱厚照看著細則,又看向陸硯昭:“藏鋒隊擴編與海貿規範,你認為兩者有何關聯?”
“關聯甚密,”陸硯昭躬身道,“海貿督查司需梟龍衛協助核驗貨物、跟蹤航線,而藏鋒隊擴編後,可抽調300人專門負責海疆的隱蔽偵查——他們擅長分析航線與據點,能找出商人走私的秘密航道,也能追蹤倭寇的補給線,為海貿督查司提供情報支持。臣建議將藏鋒隊擴編至1000人,從梟龍衛6營中各選拔160餘名精銳,要求身家清白、精通偵查或突襲,擴編後隸屬直屬營管理,既方便統籌海疆與邊防的任務,又能與海貿督查司高效協同。”
朱厚照沉吟片刻,點頭道:“好!朕準了你的兩項請求——藏鋒隊擴編至1000人,按你說的從6營選拔,隸屬直屬營;海貿督查司即刻設立,由你與王勇、張啟共同負責籌備,務必在一個月內運轉起來!”
“臣遵旨!”陸硯昭、王勇、張啟齊聲領命,殿內百官也紛紛拱手,對這兩項決策表示讚同——既強化了軍事力量,又規範了經濟發展,大明的複興之路愈發清晰。
三日後?梟龍衛6營選拔現場
直屬營演武場被劃分為隱蔽潛行、情報分析、近戰突襲三個考核區,6營的精銳將士齊聚於此,爭奪藏鋒隊的名額。秦安帶著前營將士來到潛行考核區,指著山林中巡邏的“哨兵”,對身邊的年輕將士道:“藏鋒隊要的是‘隱於無形’,你若能避開這些哨兵,還能在終點留下標記,就算過關!”
年輕將士深吸一口氣,換上玄色勁裝,如獵豹般鑽入山林——他利用樹木遮擋身形,趁哨兵轉身的間隙快速移動,僅用兩刻鐘就抵達終點,在石碑上刻下隱秘符號。沈鋒作為考官,在暗中觀察,滿意地記下他的名字:“前營的李明,潛行考核甲等,可進入下一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與此同時,情報分析考核區也在緊張進行——考官將混雜著倭寇航線、商船清單、虛假文書的資料堆在桌上,要求將士們在半個時辰內找出與走私相關的線索。後營的老兵趙虎快速翻閱資料,從中挑出一份標注“茶葉”卻蓋著“鐵器工坊”印章的清單,篤定道:“這是走私鐵器!茶葉無需鐵器工坊的印章,定是商人偽造的!”考官點頭,將他的名字列入合格名單。
沈鋒看著考核進展,對身邊的直屬營校尉道:“各營精銳果然不負所望,照此速度,一個月內就能完成選拔,三個月內可完成訓練,屆時就能支援海疆與邊防。”
同日?泉州海貿督查司籌備處
陸硯昭與王勇、張啟正在製定商船核驗流程——桌上鋪著泉州港的地圖,標記出核驗碼頭、倉庫與審訊室的位置。“梟龍衛需在碼頭設立三個核驗點,”陸硯昭指著地圖,“每個點配備10名將士,用趙小匠新製的‘稱重儀’核驗貨物重量,再對照備案清單檢查品類,確保無違禁品。”
王勇補充道:“錦衣衛會在泉州港周邊設立五個暗哨,跟蹤離港商船的航線,若發現商船偏離備案路線,立刻用信號彈通知海巡隊攔截。另外,我們已在泉州府衙外設立舉報箱,張貼獎勵公告,昨日已有百姓舉報一艘疑似走私的商船。”
張啟則拿出稅目表:“已按陸愛卿的建議製定稅目,綢緞抽稅三成、茶葉兩成、農具一成,今日就會張貼在泉州港的顯眼位置,讓商人一目了然。”
三人正商議著,海巡隊千戶李銳匆匆趕來,遞上一份海圖:“大人,我們在無名小島發現倭寇的補給清單,上麵標注著他們會在本月十五,攔截從泉州前往呂宋的商船!”
陸硯昭接過海圖,快速瀏覽後道:“立刻讓藏鋒隊分析倭寇的攔截地點,同時通知海巡隊提前在該海域布放水雷,設下埋伏——這次不僅要保護商船,還要活捉倭寇,查清他們的主力據點!”
半月後?藏鋒隊訓練基地
首批300名選拔出的精銳已開始針對性訓練——海疆偵查組的將士們在模擬船艙中練習搜查走私貨物,邊防偵查組則在草原場景中訓練追蹤騎兵痕跡,內地組則專注於分析文書、識彆虛假信息。趙小匠送來新裝備,除了變色勁裝與夜視望遠鏡,還有專門用於檢查貨物的“探鐵器”——隻需靠近貨物,若有鐵器,探鐵器就會發出微光。
“這些探鐵器能快速找出走私的鐵器,”趙小匠演示著,“藏鋒隊去海貿督查司協助核驗時,用這個能省不少時間。另外,為海疆組準備的水下呼吸管,也改進了過濾裝置,能在海水中使用更久。”
沈鋒拿起探鐵器,在一堆茶葉中找出隱藏的鐵器,滿意道:“有了這些裝備,無論是海貿核驗還是倭寇偵查,都能事半功倍。等1000人全部到位,藏鋒隊定能成為陛下最放心的‘暗刃’。”
三日後?陸府
陸硯昭回到府中時,沈知薇正整理海貿督查司的首月核驗報告。“你看,”她笑著遞過報告,“首月就攔截了5艘走私商船,沒收鐵器2000斤、硫磺500斤,追回流失稅銀15萬兩。百姓舉報也很踴躍,已有30人獲得獎勵,現在泉州港的商人都不敢再虛報貨物了。”
春桃端著剛切好的西瓜走進來,笑著補充:“公爺,北方的‘耐寒粟’已收割完畢,畝產比去年多收三成,戶部說今年的糧食儲備足夠應對明年的邊防需求。還有,泉州港的商船又回來了一批,帶來的南洋水果在京城賣得可好了,連宮裡都派人去買呢!”
陸硯昭拿起一塊西瓜,咬了一口,清甜的汁水驅散了疲憊。他望著窗外庭院裡的石榴樹,輕聲道:“藏鋒隊擴編順利,海貿規範見成效,北方農桑豐收,大明總算走上了正軌。隻是倭寇還沒肅清,海疆仍需警惕,等藏鋒隊訓練完成,咱們就能徹底解決這個隱患。”
沈知薇握住他的手,眼中滿是暖意:“有你在,有藏鋒隊與海貿督查司的協同,再難的問題也能解決。等倭寇肅清了,咱們去泉州看看海,嘗嘗那裡的海鮮,也看看咱們大明的商船,是怎麼把好東西賣到南洋去的。”
陸硯昭點頭,眼中閃著期待的光。夏夜的風帶著石榴花的香氣,庭院裡的燈籠亮了起來,映著兩人並肩的身影——他們知道,大明的繁榮之路還需一步步走,但隻要君臣同心、軍民協力,終能實現“山河永固、百姓安康”的願景,而藏鋒隊與海貿督查司,正是守護這份願景的重要力量。
喜歡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請大家收藏:()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