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261章:倭巢圍剿?講武立堂
正德十四年1519年)?秋
泉州東南的“黑鯊島”籠罩在晨霧中,這座被倭寇用作主力據點的島嶼,四周暗礁密布,僅西側有一條狹窄航道可通行——這是藏鋒隊經過十日隱蔽偵查,從漁民口中與海圖分析中找出的關鍵信息。此時,海巡隊的五艘戰船正停泊在航道外的隱蔽海域,等待著圍剿倭寇的最佳時機。
藏鋒隊擴編後的首批300名海疆組隊員,已在沈鋒的帶領下,提前潛入島上。他們身著可變色的玄色勁裝,在晨霧中如鬼魅般穿梭,悄悄解決掉岸邊的倭寇哨兵,在島嶼各處標記出倭寇營房、武器庫與糧倉的位置,還用熒光粉在航道兩側標記出安全航線,方便海巡隊戰船駛入。
“報告千戶,倭寇主力約800人,多數在營房休息,武器庫有10門仿製火炮,糧倉在島嶼北側!”一名隊員匍匐到沈鋒身邊,低聲稟報,手中還拿著畫好的據點分布圖。
沈鋒點頭,從懷中掏出信號筒,朝著天空發射——一道紅色信號彈衝破晨霧,在高空炸開。這是通知海巡隊進攻的信號!
片刻後,海巡隊的戰船轟鳴著駛入航道,神威炮對準倭寇營房與武器庫開火。炮彈落在島上,瞬間點燃了營房,倭寇們從睡夢中驚醒,慌亂地拿起武器抵抗,卻被藏鋒隊隊員從側麵包抄——有的隊員用連發火銃精準射擊,有的用短匕解決掉衝上來的倭寇,還有的則直奔糧倉,防止倭寇燒毀糧食。
倭寇首領山本見勢不妙,想帶著殘餘手下乘小船逃跑,卻被早已埋伏在海邊的藏鋒隊隊員攔住。沈鋒手持繡春刀,與山本展開激戰——山本的武士刀雖鋒利,卻抵不住沈鋒靈活的招式,幾個回合後,沈鋒一刀挑飛山本的武器,將繡春刀架在他的脖子上:“束手就擒吧!”
至午時,圍剿戰結束——倭寇800人,戰死500人,俘虜300人,山本被生擒,武器庫與糧倉被完好繳獲;藏鋒隊僅陣亡10人,傷20人,海巡隊無一人陣亡,取得了一場大勝。
沈鋒讓人將山本押往泉州府衙,同時將島上的倭寇據點地圖與繳獲的武器清單送往京城,心中滿是振奮——這是藏鋒隊擴編後的首戰,不僅肅清了倭寇主力,還證明了擴編的價值,更檢驗了此前梟龍衛培訓機構教授的隱蔽作戰技巧的實戰效果。
三日後?泉州海貿督查司
陸硯昭與王勇、張啟正在查看海貿督查司的月度報告。報告顯示,自督查司設立一個月來,泉州港的走私案件減少了九成,稅銀收入比上月增加了20萬兩,商船的出入境效率也提升了三成——這得益於“商船備案製”與“舉報獎勵製”的推行,以及藏鋒隊提供的走私航道情報。
“你看,這是本月的稅銀清單,”張啟指著報告,“綢緞、茶葉、農具的出口量比上月增加了四成,南洋的香料、珠寶進口量也增加了三成,不少商人還申請下個月增派商船,看來他們對規範後的海貿很有信心。”
王勇補充道:“山本已招供,他與海鯊幫的王海是同夥,還勾結了南洋的海盜,想壟斷大明與南洋的貿易。目前我們已根據他的招供,通知海巡隊在相關海域布防,防止其他海盜襲擾商船。”
陸硯昭點頭,目光落在窗外繁忙的泉州港——碼頭上,商船有序地裝卸貨物,督查司的官員與藏鋒隊隊員正在核驗貨物,百姓們圍在周邊的商鋪前,挑選著海外運來的商品,一派繁榮景象。“海貿規範與倭寇肅清,讓泉州港真正實現了‘安瀾’,”他感慨道,“接下來,我們要將泉州的經驗推廣到廣東、福建的其他港口,讓大明的海貿之路越走越寬。而梟龍衛的戰力提升,也需跟上——此前直屬營後山的培訓機構,僅能滿足基礎訓練,如今藏鋒隊擴編、海巡隊常態化巡邏,急需更係統的戰術與武器教學。”
同日?京城太和殿
朱厚照看著手中的三份奏報——泉州倭寇圍剿大捷、海貿督查司月度報告、北方農桑豐收奏報,臉上滿是笑容。“諸位卿家,”他的聲音傳遍大殿,“泉州倭寇被肅清,海貿稅銀大增,北方農桑豐收,這都是諸卿共同努力的結果!尤其是藏鋒隊,擴編後首戰告捷,不愧是大明的‘暗刃’!”
他頓了頓,看向楊廷和:“楊首輔此前提及的軍事人才培養,朕倒有個想法——此前梟龍衛在直屬營後山設有培訓機構,負責教授將士隱蔽作戰、火器使用與戰術配合,藏鋒隊與海巡隊的不少技巧都源自於此。如今大明邊防與海疆需求日增,不如將這一機構擴大,升格為‘大明講武堂’,選址在京城西郊,從梟龍衛6營與邊軍中選拔優秀武官、軍士入學,係統教授謀略、戰術、新式火器操作與多兵種協同之法,為大明培養更多軍事人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楊廷和立刻附和:“陛下聖明!此前梟龍衛的培訓機構已積累成熟經驗,升格為講武堂後,可進一步整合資源——師資可從梟龍衛中選拔戰功卓著的將領如陸硯昭、秦安、林峰等),再邀請趙小匠講解火器原理,錦衣衛講授情報分析,形成全方位教學體係。所需經費可從海貿稅銀中劃撥,每年五萬兩即可支撐,不會影響農桑與水利開支。”
陸硯昭出列躬身道:“臣願兼任講武堂總教習,負責製定課程與戰術教學!藏鋒隊的隱蔽偵查、海巡隊的水上作戰、邊軍的騎兵戰術,均可納入課程,確保學員能適應不同戰場需求。另外,講武堂可設立‘實戰演練場’,模擬草原、海疆、山林等場景,讓學員在訓練中積累實戰經驗。”
朱厚照點頭:“準奏!大明講武堂即刻籌備,由陸愛卿兼任總教習,楊首輔負責協調選址與經費,務必在明年開春前正式開課!”
“臣遵旨!”陸硯昭、楊廷和齊聲領命,殿內百官也紛紛拱手——講武堂的設立,意味著大明軍事力量將進一步提升,邊防與海疆的安穩更有保障。
朱厚照隨後又道:“北方農桑豐收,‘糧種繁育基地’由工部與戶部共同負責,加大投入,確保明年能在北方五省推廣改良糧種;海貿督查司的經驗,推廣至廣東廣州、福建漳州等港口,設立分司,由陸愛卿統籌協調!”
七日後?大明講武堂籌備現場京城西郊)
陸硯昭與秦安、林峰正在查看講武堂的選址——這裡曾是一片荒地,如今已開始平整土地,規劃教學區、演武場與實戰演練場。“教學區需建五間教室,分彆教授謀略、戰術、火器、情報與協同作戰,”陸硯昭指著圖紙,“演武場要足夠大,能容納500人同時訓練;實戰演練場則按11比例,模擬宣府草原、泉州海疆與山東山林場景,讓學員能身臨其境練習。”
秦安點頭:“前營將士可抽調50人,負責演武場的基礎訓練教學;林峰的右營熟悉水戰,可派30人教授水上作戰技巧。”
林峰補充道:“講武堂還需配備足夠的火器與裝備,趙小匠已承諾,會優先供應改良連發火銃、神威炮與水雷,確保學員能實操訓練。”
三人正商議著,趙小匠帶著工匠趕來,遞上一份火器教學模型:“這是縮小版的連發火銃模型,可拆解講解原理;還有神威炮的圖紙,標注了關鍵部件,方便學員理解。明年開課前,我會再培養20名火器教官,負責講武堂的火器教學。”
陸硯昭接過模型,滿意道:“有勞趙部長!講武堂是大明軍事人才的搖籃,務必做到教學嚴謹、裝備齊全,為梟龍衛與邊軍輸送真正的精銳。”
三日後?陸府
陸硯昭回到府中時,沈知薇正坐在書房整理講武堂的課程大綱與海貿分司的籌備進度。看到他進來,沈知薇笑著遞過一份大綱:“你看,講武堂的課程已初步擬定,每月15天理論教學,15天實戰訓練,學員每季度考核一次,不合格者需補考,確保教學質量;廣州、漳州的海貿分司,已選出負責人,下個月就能正式運作。”
春桃端著剛沏好的茶走進來,笑著說:“公爺,夫人,街上的海外商品越來越多了,南洋的香料、西洋的鐘表,還有呂宋的白糖,百姓們都能買得起了。昨天我去買布料,還看到不少外國商人在跟店主討價還價,說咱們大明的綢緞是世界上最好的!北方來的糧商也說,今年的‘耐寒粟’又多又好,糧價比去年低了不少呢!”
陸硯昭接過茶,喝了一口,心中滿是感慨:“從平定叛亂到海疆安瀾,從農桑豐收到海貿繁榮,再到講武堂籌備,大明終於走上了複興的正軌。這背後,是君臣同心、將士用命、百姓努力,缺一不可。”
沈知薇握住他的手,眼中滿是堅定:“是啊,未來講武堂培養出的人才,會讓大明的軍力更強;海貿帶來的財富,會讓民生更優;農桑的豐收,會讓國家根基更穩。隻要我們繼續保持這份初心,大明定會越來越強大,百姓們的日子也會越來越幸福。”
陸硯昭點頭,眼中滿是期待。窗外,秋日的陽光灑在陸府的庭院裡,映著滿院的菊花,生機盎然。他知道,大明的發展之路還很長,但隻要沿著當前的方向穩步前行,終能實現“山河永固、百姓安康”的願景——而他與身邊的人,也將繼續為這個願景,守護好這片土地上的每一份安穩與希望。
而此時的泉州港,一艘艘滿載著大明商品的商船正緩緩駛離碼頭,朝著南洋方向前進;京城西郊的講武堂工地上,工匠們正忙著建設教室與演武場——大明的繁榮與強大,正在這些平凡而堅定的努力中,一步步變為現實。
喜歡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請大家收藏:()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