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264章:新春謀遠?萬象更新
正德十五年1520年)?正月
京城的年味尚未散去,太和殿內已充滿議事的莊重氛圍。朱厚照端坐龍椅,手中捧著各地送來的新春奏報,目光掃過殿內百官,聲音帶著新春的期許:“今日召諸位前來,是想聽聽新一年的謀劃——講武堂需培養更多人才,海貿要開拓新航線,農桑得覆蓋更多州縣,邊防更要固若金湯。陸愛卿,你先說說藏鋒隊與講武堂的進展。”
陸硯昭出列躬身,遞上兩份文書:“陛下,藏鋒隊擴編已完成,1000名隊員分為邊防、海疆、內地三組,分彆駐守宣府、泉州與京城周邊——邊防組已協助瓦剌部落劃定互市邊界,海疆組摸清了南洋至西洋的新航線,內地組則排查出3處阻撓農桑新政的豪強據點,均已交由錦衣衛處置。講武堂首批500名學員,經三個月訓練,已掌握多兵種協同戰術與新式火器操作,下個月便可派往邊軍與海巡隊任職;草原子弟也適應了教學節奏,昨日還與大明學員一同完成了草原突襲模擬演練,效果甚佳。”
朱厚照翻看文書,滿意點頭:“藏鋒隊與講武堂的進展,朕很放心。楊首輔,農桑與海貿的新計劃,你可有想法?”
楊廷和上前道:“陛下,農桑方麵,北方‘糧種繁育基地’已培育出更耐寒的‘雪粟’,可推廣至遼東地區;江南則計劃修建10處水利工程,解決水患問題,預計能新增農田萬畝,所需經費可從海貿稅銀中劃撥。海貿方麵,泉州、廣州分司已穩定運營,臣建議派商船前往西洋諸國,開拓新貿易航線——藏鋒隊海疆組已繪製出初步海圖,沿途有3處可停靠的港口,風險可控。”
張啟補充道:“去年海貿總稅銀達800萬兩,足以支撐農桑、水利與講武堂的開支,還能結餘200萬兩存入國庫,為應對突發情況做準備。”
朱厚照聞言,龍顏大悅:“好!就按你們說的辦——農桑新政由周明、李謙負責,水利工程交由工部;西洋航線開拓由陸愛卿統籌,藏鋒隊與海巡隊協同護航;講武堂繼續擴招,明年再招500名學員,爭取三年內為大明培養2000名軍事人才!”
“臣遵旨!”百官齊聲領命,殿內氣氛愈發振奮——新一年的藍圖已然繪就,大明的複興之路正穩步向前。
三日後?講武堂演武場
陸硯昭與秦安、林峰正在觀看學員演練“多兵種協同防禦”——模擬草原部落突襲邊境,藏鋒隊學員先隱蔽偵查,標記敵軍動向;邊軍學員組成騎兵陣,正麵抵禦;海巡隊學員則用便攜神威炮,從側翼支援,整個過程銜接流暢,僅用半個時辰便“擊退”敵軍。
“這批學員進步很快,”秦安感慨道,“尤其是派往宣府的100名學員,若能將協同戰術教給邊軍,邊防戰力至少能提升三成。”
林峰點頭,指向一旁的草原子弟:“他們也不含糊,昨日演練時,還提出用草原騎兵的迂回戰術配合大明火器,效果很好——看來文化交流真能碰撞出好點子。”
陸硯昭笑著回應:“講武堂不僅要教技術,更要教‘協同’——草原與大明協同,各兵種協同,如此才能真正固若金湯。下個月學員結業,我會親自送他們去邊軍與海巡隊,確保戰術能落地。”
正說著,趙小匠匆匆趕來,手中拿著一個新火器模型:“公爺,這是新研發的‘便攜火箭筒’,射程一裡,可擊穿騎兵鎧甲,重量僅十斤,適合邊軍與藏鋒隊使用。講武堂可先安排學員訓練,下個月就能批量生產。”
陸硯昭接過模型,仔細查看,滿意道:“有了這新火器,邊防與海疆的防禦又多了一層保障。辛苦趙部長,儘快讓學員掌握操作技巧。”
同日?泉州海貿港
藏鋒隊海疆組與海巡隊正在做開拓西洋航線的準備——三艘戰船已檢修完畢,船上配備了新研發的神威炮與水雷;船員們正在裝載大明的綢緞、茶葉、改良農具,還有趙小匠打造的紡織機模型,計劃作為禮物送給西洋諸國的國王。
海巡隊千戶李銳正在檢查物資:“每艘船配備50名藏鋒隊員、100名海巡隊員,攜帶三個月的糧草與淡水,還備了治療風寒、外傷的藥材,確保航行安全。”
藏鋒隊海疆組統領沈鋒補充道:“我們已與沿途港口的商人取得聯係,他們會提供補給;若遇到海盜,藏鋒隊負責潛入敵船,海巡隊負責正麵攻擊,配合默契,定能應對。”
泉州海貿分司負責人陳默趕來,遞上一份貿易清單:“這是西洋諸國急需的商品清單,綢緞、茶葉需求最大,改良農具也很受歡迎。若此次航線開拓成功,預計每年能新增稅銀300萬兩。”
沈鋒與李銳接過清單,信心滿滿——開拓西洋航線,不僅能充盈國庫,更能讓大明的商品與技術走向更遠的地方,提升大明的威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七日後?北方遼東農桑區
周明帶著農技官與藏鋒隊內地組隊員,來到遼東遼陽府——這裡天寒地凍,傳統糧種產量極低,百姓們常受糧荒之苦。周明將“雪粟”種子交給當地老農,詳細講解種植方法:“這種子耐寒性強,生長期比普通粟米短20天,畝產可達300斤,隻要用育苗棚培育,開春就能播種。”
老農接過種子,眼中滿是懷疑:“周大人,遼東這麼冷,種子真能發芽?”
藏鋒隊隊員立刻搭建起改良育苗棚,笑著說:“老伯,這育苗棚用了三層保暖布,裡麵還能燒炭火,溫度能保持在15度以上,種子肯定能發芽。我們還會留5名隊員,協助您種植,有問題隨時找我們。”
周明隨後與遼陽府官員商議,決定在遼陽設立“遼東糧種繁育分基地”,從山東調派10名農技官長期駐守,明年春天推廣“雪粟”種植麵積萬畝——這不僅能解決遼東百姓的糧荒問題,還能為宣府邊防提供更充足的糧草。
老農看著搭建好的育苗棚,又摸了摸手中的“雪粟”種子,眼中漸漸燃起希望:“若真能豐收,我們遼東百姓再也不用挨餓了!多謝朝廷,多謝周大人!”
三日後?陸府
陸硯昭回到府中時,沈知薇正坐在書房整理新一年的任務清單——講武堂學員結業、西洋航線開拓、遼東農桑推廣、瓦剌互市口岸建設,每一項都標注著時間節點與負責人。
“你看,”沈知薇遞過清單,“新一年的事情很多,但都安排妥當了。講武堂學員下個月結業,你要去宣府送他們;西洋航線開拓,沈鋒與李銳下周出發;遼東農桑,周明已留下人手,後續隻需跟進即可。”
春桃端著剛煮好的元宵走進來,笑著說:“公爺,夫人,今日是元宵節,廚房煮了您愛吃的芝麻元宵,快趁熱吃吧!街上可熱鬨了,有舞龍舞獅的,還有賣花燈的,百姓們都說,這是近幾年最熱鬨的元宵節呢!”
陸硯昭接過元宵,嘗了一口,甜味在舌尖散開。他望著窗外的燈籠,心中滿是感慨:“從平定叛亂到如今的萬象更新,大明走了三年,這三年裡,有將士們的犧牲,有官員們的努力,更有百姓們的支持。新一年,我們還要繼續努力,讓大明更強大,讓百姓更幸福。”
沈知薇握住他的手,眼中滿是暖意:“我們會一直陪著你,陪著大明。等西洋航線開拓成功,我們還能看到西洋的商品;等遼東農桑豐收,我們還能吃到遼東的‘雪粟’。未來的日子,定會越來越好。”
窗外,煙花綻放,照亮了京城的夜空;屋內,元宵的熱氣氤氳,溫暖了彼此的心房。陸硯昭知道,新一年的挑戰仍在,但隻要君臣同心、軍民協力,大明定能在複興之路上走得更遠——而講武堂的鐘聲、海貿港的船鳴、農田裡的笑聲,都將是這一路最美的風景。
喜歡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請大家收藏:()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