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319章:海疆新局?貿興技進?暗察西夷
正德十八年1523年)?九月初十
辰時的寧波港,陽光灑滿碼頭,海風帶著海貿的喧囂——戰後一個月,寧波港已恢複往日的繁榮,甚至比戰前更盛。碼頭上,數十艘來自南洋、日本的商船整齊停靠,搬運工們忙著裝卸絲綢、瓷器、茶葉等貨物,商鋪老板們高聲吆喝,與外商討價還價,一派熱鬨景象。
陸硯昭身著便服,與寧波港知府一同巡視碼頭。“國公,自寧波港海戰勝利後,前來貿易的外商比去年多了三成,尤其是南洋的爪哇、蘇門答臘等地的商人,都想與大明建立長期貿易合作。”知府指著繁忙的碼頭,語氣中滿是喜悅,“我們已按您的建議,在碼頭西側新建了十座倉庫,專門存放進出口貨物,還增設了五處關稅查驗點,確保稅收公平,同時加快通關速度。”
陸硯昭點頭,走到一艘南洋商船旁,與船主交談。船主是來自爪哇的商人阿卜杜,他操著半生不熟的漢語,笑著說:“大明的戰船很厲害,守住了海疆,我們商人才能安心來貿易。這次我帶來了香料、象牙,想換大明的絲綢與瓷器,聽說大明的新瓷器比以前更精美,價格也公道!”陸硯昭笑著回應:“隻要遵守大明的貿易規則,我們歡迎所有外商來寧波港貿易,共同繁榮。”
巡視途中,陸硯昭還看到不少民防隊隊員在碼頭巡邏,他們身著統一製服,手持望遠鏡,警惕地觀察著往來船隻。“民防隊除了協助海防,還承擔了碼頭的治安巡邏,防止倭寇殘餘勢力破壞貿易。”知府補充道,“百姓們都說,現在的寧波港,既安全又熱鬨,日子比以前好過多了。”
午時的京城軍工總院,工坊內一片忙碌景象。趙小匠正帶領工匠們調試新研發的“蒸汽織布機”,機器運轉的轟鳴聲中,棉紗快速織成布匹,速度比手工織布快了十倍。“國公,這是按您之前提出的蒸汽動力原理,在織布機上改進的,一台蒸汽織布機每天能織五十匹布,比十名織工的效率還高!”趙小匠興奮地向陸硯昭介紹,手中拿著剛織好的布匹,布料細膩均勻,質量遠超手工織布。
陸硯昭接過布匹,滿意點頭:“蒸汽動力不僅能用於戰船,還能用於民生生產,這是好事!儘快批量生產蒸汽織布機,優先推廣到江南的紡織作坊,降低布匹成本,讓百姓都能穿得起好布。”趙小匠躬身應道:“屬下遵令!已安排工匠繪製生產圖紙,下個月便可開始批量生產。”
除了蒸汽織布機,工坊內還有不少新發明——改良後的“曲轅犁”,深耕效率提升五成,適合江南的水田;“水力磨坊”能同時磨製麵粉與穀物,節省了大量人力;最引人注目的是“無線電通訊塔”的模型,趙小匠介紹:“我們計劃在福建、廣東、浙江的沿海山頂,各建造一座五十丈高的通訊塔,配備大功率無線電裝置,實現全國沿海港口的實時通訊,目前模型已測試成功,下個月便可動工。”
陸硯昭看著這些新發明,心中感慨:“技術革新既能強兵,也能富民,軍工總院要繼續努力,研發更多有利於民生與國防的技術。”此時,一名工匠跑來彙報:“院長,新改進的10連發步槍測試成功,射程提升到兩百米,彈夾容量增加到十五發,裝填速度也更快了!”趙小匠與陸硯昭相視一笑,技術的進步,正為大明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未時的福建泉州港,海麵上三艘新建成的“鎮海號”戰船正在試航。戰船的船身比之前更長更寬,甲板上加裝了兩門新研發的“神威重型榴彈炮”,射程可達六裡,炮彈爆炸後能產生碎片殺傷,威力遠超普通火炮。“國公,這三艘‘鎮海號’是按最新圖紙建造的,航速比之前快兩成,防禦裝甲也加厚了,能抵禦佛郎機的重型火炮攻擊。”蕭策站在碼頭,向陸硯昭介紹,眼中滿是自豪。
陸硯昭拿起望遠鏡,看著海麵上的戰船,點頭道:“很好!除了戰船,炮台也要升級——泉州港的十座炮台,全部更換成神威重型榴彈炮,同時加裝探照燈與無線電裝置,確保夜間能及時發現敵情,與戰船協同作戰。”蕭策躬身應道:“屬下已安排工匠進行炮台改造,預計一個月內完工。另外,登船作戰部隊已配備新改進的10連發步槍,正在進行協同訓練,隨時準備應對新的挑戰。”
巡視到泉州港的民防隊訓練場地,陸硯昭看到隊員們正在練習使用新配備的“信號槍”——這是軍工總院研發的新式信號裝置,能發射不同顏色的信號彈,用於傳遞緊急情報。“信號槍比信號旗更方便,尤其是在惡劣天氣下,能讓遠處的戰船快速收到信號。”民防隊統領介紹道,隨後下令發射信號彈,紅色信號彈在空中炸開,清晰可見。陸硯昭滿意點頭:“海防不僅要靠戰船與炮台,還要靠這些細節的改進,才能做到萬無一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酉時的寧波港,夕陽西下。陸硯昭來到碼頭附近的居民區,看到不少百姓正在新建的房屋前忙碌。“國公,戰後我們按您的建議,用海貿稅收的一部分,為受災的百姓修建了兩百間新房,還開設了五所義學,讓貧困家庭的孩子能免費讀書。”寧波知府跟在一旁介紹,指著不遠處的義學,“義學的先生都是從京城請來的秀才,教學認真,現在已有兩百多名孩子入學。”
陸硯昭走進一間義學,看到孩子們正在朗讀《論語》,聲音清脆響亮。先生看到陸硯昭,連忙上前見禮:“國公駕到,有失遠迎!這些孩子都很聰慧,隻需好好教導,未來定能成為大明的棟梁。”陸硯昭笑著回應:“辛苦先生了!讓百姓安居樂業,讓孩子有書可讀,才是大明長治久安的根本。”
走出義學,陸硯昭看到不少百姓在街邊的“便民醫館”看病。醫館內,郎中正在為一名老人診脈,旁邊的藥童忙著抓藥。“這是我們開設的便民醫館,藥材平價銷售,貧困百姓還能免費拿藥。”知府介紹道,“醫館的郎中都是從太醫院請來的,醫術精湛,開業一個月來,已為上千名百姓看病。”陸硯昭走進醫館,與老人交談,老人感激地說:“以前看病貴,看不起,現在有了便民醫館,我們這些老人也能安心治病了,多謝國公,多謝朝廷!”
亥時的梟龍衛議事廳內,燈火通明。陸硯昭正看著藏鋒隊送來的情報,眉頭微微皺起。情報中提到,英國與法國的商船近期頻繁出現在大明沿海,表麵上是來貿易,實則在暗中打探大明的海防部署與技術發展,甚至試圖拉攏佛郎機的殘餘勢力,獲取大明的武器技術。
“英國與法國的野心不小,他們表麵上與我們貿易,暗地裡卻在收集情報,必須多加防範。”陸硯昭對林墨說,“藏鋒隊要加強對英國、法國商船的監控,派精通外語的隊員偽裝成商人,混入他們的船隊,了解他們的真實目的。同時,嚴格管控武器技術的外流,軍工總院的研發成果,絕不能泄露給西方諸國。”
林墨躬身應道:“屬下遵令!已安排十名精通英語、法語的隊員,偽裝成水手,加入英國、法國的商船,隨時傳回情報。另外,我們還在寧波港、泉州港的碼頭增設了檢查點,對西方商船的貨物進行嚴格查驗,防止他們夾帶與海防、技術相關的資料。”
陸硯昭點頭,又拿起一份情報,上麵寫著南洋諸國希望與大明建立更緊密的同盟關係,共同抵禦西方勢力的擴張。“南洋諸國與大明唇齒相依,我們應積極回應他們的請求,派遣使者前往南洋,商議建立長期同盟,共同維護東南亞海域的和平與貿易秩序。”陸硯昭說道,隨後下令:“明日便奏請陛下,派遣使團前往南洋,同時加快無線電通訊塔的建設,確保能及時與南洋同盟溝通。”
議事廳外,夜色深沉,月光灑在“守疆衛國”的匾額上。陸硯昭站在窗前,望著遠處的星空,心中清楚——大明的發展之路並非一帆風順,西方勢力的關注與覬覦,是新的挑戰。但隻要大明繼續推進海貿、技術、海防與民生的發展,保持軍民同心、同盟協力,定能在新的海疆格局中,開創更輝煌的未來。
喜歡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請大家收藏:()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