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335章:鐵軌破難尋良策?後宮溫情伴革新
正德十八年1524年)?十月初七
辰時·京城東南郊京城至天津鐵軌鋪設現場),薄霧尚未散儘,朱載林在陸硯昭的陪同下,帶著陸承煜、陸承玥一同前往鐵軌鋪設現場視察——昨日早朝時,朱載林聽聞鋪設遇阻,便主動提出今日前來看看,陸硯昭索性帶子女一同隨行,讓孩子們也見識鐵軌建設。
剛抵達現場,眾人就看到工匠與民夫們圍著一處地段發愁——約百丈長的軟土地段上,剛鋪好的碎石墊層一踩就陷,鐵軌歪斜地架在上麵,根本無法固定。工部侍郎見陛下與國公到來,連忙上前躬身彙報:“陛下、國公,這土含水量太高,普通碎石壓不住,已停滯兩天,再不想辦法,恐難完成月底十裡的任務。”
民夫領隊也急得直跺腳:“大人,咱們試過加鋪碎石、夯實土層,都不管用,這可怎麼辦啊!”陸承煜蹲在軟土地旁,仔細看著陷下去的碎石,突然眼睛一亮,拉了拉朱載林的衣袖:“陛下,咱們在軍工總院造機床時,用過‘石籠填石’的辦法——把石頭裝進鐵籠裡壓地基,又穩又結實,這裡是不是也能用?”
朱載林湊過去看了看,點頭道:“這個辦法聽起來可行!陸國公,你覺得呢?”陸硯昭眼前一亮,立刻對工部侍郎道:“快!讓人找粗鐵條,編成寬三尺、長五尺的鐵籠,裝滿碎石鋪在軟土地下當墊層,再鋪鐵軌!”工匠們立刻行動,半天功夫編好二十個鐵籠。當裝滿碎石的鐵籠鋪好,朱載林試探著踩了踩,果然穩固許多,他笑著對陸承煜道:“承煜哥哥,你這個辦法真好用!鐵軌能接著鋪了!”
陸承玥拉著陸承煜的手,也跟著高興:“哥哥最厲害了!”陸硯昭對工部侍郎道:“按這個辦法加快進度,有問題隨時彙報。”陽光下,鐵籠與碎石組成的墊層格外牢固,工匠與民夫們重新燃起乾勁,鐵錘敲打鐵軌的聲音再次響起,朱載林與陸承煜、陸承玥則在安全區域外,興致勃勃地看著鐵軌一點點向前延伸。
辰時·紫禁城長春宮內,庭院裡的菊花正開得熱鬨,金黃、雪白的花瓣在晨露中格外嬌豔。沈氏與朱厚照的三位妃子——陸硯昭之妹陸明瑤、蘇氏、林氏,正圍坐在石桌旁議事,桌上擺著剛采摘的菊花與溫熱的茶水。
陸明瑤拿起一個精致的食盒,打開後露出一盤桂花糕,笑著對沈氏道:“皇後娘娘,這是臣妾今早親手做的桂花糕,用的是今年新采的桂花,您嘗嘗看合不合口味。”沈氏拿起一塊,咬了一口,清甜的桂花香在口中散開,她笑著點頭:“明瑤妹妹的手藝越來越好了,這桂花糕又香又軟,比禦膳房做的還地道。”
蘇氏則從隨身的錦盒裡取出一件小棉衣,遞到沈氏麵前:“娘娘,天越來越冷了,臣妾想著陛下年紀小,特意做了這件薄棉衣,裡麵填的是新彈的棉花,又輕又暖和,您回頭讓陛下試試身量。”沈氏接過棉衣,摸了摸細膩的布料與均勻的棉絮,溫聲道:“蘇妹妹有心了,皇兒要是知道是你做的,定會高興。”
林氏則看著庭院裡的菊花,笑著提議:“娘娘,再過幾日就是重陽節了,太後說要辦宴席,咱們不如用這些菊花布置宮殿,再準備些菊花酒、菊花糕,既應景又雅致。另外,聽說京城到天津的鐵軌快鋪完了,等忙完重陽節,咱們再請太後恩準,去天津看看海,也慰問下水師的士兵,您覺得如何?”沈氏點頭:“這個提議好!既熱鬨又有意義,回頭咱們一起和太後商議,定個好日子。”石桌旁,妃嬪們的交談聲與偶爾的笑聲,伴著菊花的清香,構成一幅溫馨的後宮日常圖景。
未時·紫禁城禦書房裡,陸繹與袁今夏正向朱載林、陸硯昭及內閣大臣彙報漳州海戰的詳細細節。陸繹展開海戰地圖,指著漳州外海的位置:“陛下,西班牙艦隊當時分三列縱隊來襲,重型戰船在前,輕型戰船在後,試圖用鏈彈摧毀咱們的了望塔,不過被咱們的炮台壓製住了。”
袁今夏則補充道:“敵軍的燧發槍裝彈慢,咱們的10連發步槍能快速壓製,近戰用槍刺也占優勢。不過臣發現,敵軍的燧發槍槍管更長,若能把咱們的步槍槍管加長,再結合底殼彈技術,射程能更遠,戰力會更強。”陸硯昭點頭:“袁姑娘說得對!我已讓軍工總院研究改進,把繳獲的燧發槍拆開,借鑒其槍管設計,改進咱們的步槍。另外,趙小匠已從漳州傳回消息,漳州至泉州的鐵軌路線初步規劃完成,後續需建浮橋、鑿隧道,待京城至天津段完工後,便可調派工匠支援。”
朱載林聽得認真,接連問道:“陸僉事、袁姑娘,那西班牙艦隊還會再來嗎?咱們的水師能擋住嗎?漳州的鐵軌,什麼時候能和天津的連起來呀?”陸繹躬身道:“陛下放心,西班牙艦隊這次損失慘重,短時間內不會再來;水師正在換裝10連發步槍,戰力會越來越強。至於漳州的鐵軌,待天津段鋪完,年內便可啟動建設,用不了多久就能連通南北海防。”朱載林這才放心,笑著道:“好!你們要好好推進,造更厲害的武器、鋪更多的鐵軌,不讓壞人來欺負咱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申時·京城軍工總院中,工坊內一片忙碌,工匠們正圍著一台大型蒸汽機忙碌——這是為水師戰船研發的蒸汽機,比蒸汽機車的蒸汽機大三倍,能帶動戰船的螺旋槳,讓戰船不用靠風帆也能行駛。
趙小匠的副手負責研發,他對趕來視察的陸硯昭彙報:“國公,戰船蒸汽機已造出樣品,經測試,能帶動戰船以每時辰三十裡的速度行駛,比靠風帆快一倍,而且不受風向影響,以後水師戰船在無風天也能作戰!”陸硯昭點頭,讓人啟動蒸汽機——蒸汽機運轉起來,帶動螺旋槳模型快速轉動,濺起陣陣水花。
“很好!”陸硯昭滿意道,“儘快造兩台樣機,裝到天津水師的戰船上測試,若測試成功,就批量生產,裝備所有沿海水師。另外,漳州鐵軌建設需要的小型蒸汽機,也儘快安排生產,方便當地工匠鑿隧道、建浮橋。”副手躬身應道:“屬下遵令!下個月既能造出戰船蒸汽機樣機,也能交付二十台小型蒸汽機支援漳州!”工坊內,蒸汽機的轟鳴聲與工匠們的歡呼聲交織在一起,標誌著大明水師與基建工程即將同步邁入蒸汽時代。
酉時·紫禁城慈寧宮裡,太後張氏正與沈氏及陸明瑤、蘇氏、林氏三位妃嬪議事。太後看著桌上的鐵軌規劃圖,對沈氏道:“皇後,京城至天津的鐵軌快鋪完了,聽說你想帶皇兒和孩子們去天津看海?”沈氏點頭:“是啊,太後,孩子們長這麼大還沒見過海,也沒見過水師的戰船,帶他們去看看,既能讓孩子們長見識,也能讓他們知道水師的辛苦。而且天津水師很快要測試新的蒸汽戰船,正好讓皇兒看看咱們大明的新利器。”
陸明瑤補充道:“太後,臣妾也覺得這個主意好,還能順便慰問水師的士兵,給他們帶些棉衣和食物,讓他們知道宮裡惦記著他們。漳州那邊也在規劃鐵軌,以後咱們說不定還能坐著‘鐵車’去南方看海呢。”太後點頭:“好!就這麼定了,等月底鐵軌鋪完、水師測試完蒸汽戰船,咱們就去天津。另外,快到重陽節了,宮裡要辦宴席,你們多準備些節目,讓皇兒和大臣們都高興高興。”妃嬪們齊聲應道:“臣妾遵旨!”
亥時·紫禁城禦書房內,燭火通明,陸硯昭正與內閣首輔徐階、戶部尚書李三才、兵部尚書張鶴鳴一同,向朱載林彙報近期革新進展。四人圍在桌旁,桌上攤著鐵軌規劃圖、蒸汽機圖紙與步槍改進方案,氣氛嚴肅卻有序。
陸硯昭先開口,語氣謙遜:“陛下,今日京城至天津鐵軌的軟土地段,已用承煜提議的‘石籠填石’法解決,月底前鋪完十裡的目標可實現。不過後續漳州鐵軌建設需調派五百名工匠,還需戶部撥付糧草與器械經費,此事需徐首輔與李尚書統籌。”
徐階立刻接過話,躬身道:“陛下,內閣已與工部商議,工匠可從京城、通州兩地抽調,確保不影響其他工程;糧草與器械則由戶部牽頭,從周邊府縣調運,下月便可到位。漳州需建的浮橋與隧道,也已安排工部畫師繪製詳細圖紙,確保施工時不出差錯。”
李三才補充道:“陛下,漳州鐵軌建設的經費,戶部已核算完畢,約需白銀五千兩,可從今年的海防預算中列支,不影響民生開支;工匠與民夫的薪資標準也已確定,按每日五分銀發放,確保大家能安心乾活。”
張鶴鳴則指著戰船蒸汽機圖紙,彙報國防相關進展:“陛下,戰船蒸汽機樣機下月在天津水師測試,兵部已安排水師士兵提前熟悉操作流程;改進後的步槍,軍工總院預計年底造出樣品,屆時優先裝備天津、漳州兩地水師,提升海防戰力。另外,天津港口的武器倉庫已開工建設,與鐵軌鋪設同步推進,確保‘鐵車’通了之後,武器能及時入庫。”
朱載林聽得認真,不時點頭,最後笑著道:“你們想得真周到!陸國公、徐首輔、李尚書、張尚書,你們一起商議,把這些事辦好,大明就能越來越強了!”陸硯昭連忙躬身道:“陛下謬讚!這些都是內閣與各部協同推進的成果,臣隻是牽頭協調,不敢獨攬功勞。”徐階等人也齊聲應和:“臣等定同心協力,不負陛下所托!”
沈氏走進來,為眾人端上茶水,笑著道:“皇兒,大臣們商議了這麼久,也該歇會兒了。天色不早了,你明日還要和承煜、承玥溫習功課呢。”朱載林點頭,卻仍將地圖小心收好:“我要把這幅畫收好,看著它一點點變完整,看著大明在大家的努力下變強。”月光透過格窗,灑在禦書房的圖紙與眾人身上,君臣同心議事的畫麵,成為大明革新之路中溫暖而堅定的縮影。
喜歡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請大家收藏:()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