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336章:北境烽煙傳警訊?朝堂定策遣援軍
正德十八年1524年)?十月廿五
卯時·京城的天剛蒙蒙亮,兵部衙門的無線電突然響起急促的“滴滴”聲——這是九邊總兵官陸硯青陸硯昭長兄)從遼東傳回的急報。值守的兵部主事不敢耽擱,抓起電報便往張鶴鳴府中趕,途中冷風裹挾著寒意,讓他更覺此事緊急。
張鶴鳴剛起身,聽聞北境有急報,立刻披衣接電。電報上的字跡潦草卻清晰:“建州女真內亂,部首覺昌安之子塔克世煽動各部,稱‘脫離大明轄製,自立為王’,已集結五千部眾,劫掠遼東邊境村落,焚毀驛站。現遼東守軍僅八千,雖能暫守防線,但需援軍速至,平定叛亂!——陸硯青。”注:覺昌安、塔克世為努爾哈赤祖父與父親,契合曆史時序,此前章節未提及努爾哈赤,故沿用塔克世作為叛亂首領)
“知道了!”張鶴鳴收起電報,眼中卻無慌亂——自正德皇帝時期開海至今已八年,這八年間,海洋貿易實現了爆發式增長:從開海初期年均入銀500萬兩,到如今已突破年均5000萬兩以上,僅這一項收入,便足以支撐全國半數開支;更彆提國內發展帶來的稅收——隨著蒸汽機普及推動工業騰飛,紡織、機床、軍工等產業稅收每年穩定在1000萬兩以上,加上重商稅輕農稅的政策調整,百姓耕作積極性高漲,農業稅雖降卻因畝產提升而總量不減。如今國庫儲備充裕,應對一場局部戰事,不過是動用九牛一毛。他立刻下令:“備車!去內閣!傳無線電房待命,保持與遼東通訊;再讓戶部核撥援軍軍費,無需省儉,糧草棉衣、武器彈藥務必按最高標準籌備,絕不能讓前線士兵受半點委屈!另通知天津水師,即刻準備戰船,負責援軍糧草的水路運輸!”晨曦微露中,兵部的馬車疾馳向內閣,北境的烽煙雖起,卻因經濟鼎盛、國庫充盈,未讓京城陷入絲毫恐慌。
辰時·長春宮內,庭院裡的菊花仍傲立枝頭,沈氏與陸明瑤、蘇氏、林氏正忙著準備重陽節宴席的物件。桌上擺著的不僅有江南工坊用蒸汽機紡織機織出的錦緞,還有軍工總院造的新式銀器——這些銀器用海外進口的純銀打造,工藝精湛,既是宮中用品,也是出口海外的熱門商品,單這一項每年就能為國庫添300萬兩收入;旁邊堆疊的棉布,更是江南紡織廠的量產佳品,如今不僅國內百姓人人能用得上,每年還能通過海運銷往南洋、歐洲,僅棉布出口一項,年均入銀便超800萬兩。
陸明瑤將繡好的菊花圖掛在牆上,笑著道:“皇後娘娘,您看這錦緞做的桌布,比往年的絲綢還精致;還有這銀器、棉布,聽說光出口每年就能給國庫賺好幾千萬兩!開海八年,咱們大明真是天翻地覆的變化——江南那邊,普通農戶不僅能吃飽飯,還能用上蒸汽機織的棉布、鐵製農具;城裡的工坊越開越多,百姓做工能掙不少銀子,連帶著咱們宮裡的用度都比以前精致多了。”沈氏點頭,剛要讚歎,內侍匆匆趕來:“皇後娘娘,內閣急報,北境建州女真內亂,塔克世煽動叛亂,兵部張尚書已去內閣議事,太後請您即刻去慈寧宮。”
沈氏心中一緊,卻未顯慌亂——她深知開海八年來的經濟盛況:單海洋貿易每年就有5000萬兩收入,國內稅收還有1000萬兩以上,國庫儲備充裕,這樣的家底,彆說平定一場內亂,就算再應對幾場戰事也綽綽有餘。走到宮門口,恰好遇到準備去書房溫習功課的朱載林與陸承煜、陸承玥。朱載林見沈氏神色凝重,問道:“母後,出什麼事了?是不是北境有壞人作亂?”沈氏摸了摸他的頭,柔聲道:“北境有些亂,不過大臣們會處理好。咱們這八年靠海上貿易和造東西,攢了好多銀子、金子和糧食,還有最厲害的武器,派去的援軍也能騎馬、步行,還能在水上作戰,定能保護好邊境百姓,皇兒先去溫習功課就好。”看著孩子們離去的背影,沈氏快步向慈寧宮走去,心中的底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足。
巳時·內閣衙門,氣氛嚴肅卻不緊張。徐階、李三才、張鶴鳴圍坐在桌旁,桌上攤著陸硯青的急報、遼東地圖與近八年的國庫收支清單——清單上“海洋貿易年均5000萬兩”“國內稅收年均1200萬兩”“國庫白銀兩億兩、黃金七千萬兩”的數字格外醒目。此時,錦衣衛指揮使沈知薇陸硯昭正妻,原指揮使王勇犧牲後,由朱厚照下令暫代,後正式任職)也受邀列席,手中捧著遼東女真部落的情報卷宗。
張鶴鳴率先開口,語氣從容:“各位,塔克世煽動內亂,集結五千部眾劫掠邊境,陸總兵請求援軍。但咱們完全無需擔憂物資問題:開海八年來,海洋貿易從年均500萬兩飆升到如今的5000萬兩以上,國內工業、農業稅收每年也穩定在1200萬兩以上,如今國庫儲備已達白銀兩億兩、黃金七千萬兩,糧食1億石。兩萬援軍即便在外征戰一年,軍費、糧草也不過消耗300萬兩白銀、500萬石糧食,僅占國庫儲備的1.5不到,連牙縫都不夠填!且遼東暫未鋪設鐵路,援軍糧草已安排天津水師通過水路運輸,走渤海、遼河航道,十日便可抵達遼東營口,補給完全跟得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沈知薇隨即起身,將情報卷宗遞至桌前:“各位大人,錦衣衛已核查塔克世的動向——其部眾多為脅迫而來,核心親信僅三百人,且內部部落矛盾尖銳。臣建議,錦衣衛可派五十名密探先行潛入遼東,聯絡不願跟隨叛亂的部落首領,收集塔克世的營地部署與糧草位置,為援軍提供情報支持;同時,京城的錦衣衛將加強九邊各鎮的通訊加密,防止情報泄露,確保援軍行動順利。”
李三才笑著補充:“沈指揮使的建議甚妥!有錦衣衛的情報支持,援軍定能事半功倍。此次援軍的物資,戶部不僅能即刻撥付,還能按最高標準籌備——士兵每人發兩床棉被、三件棉衣,糧草除了乾糧,還能多備些肉乾、紅糖禦寒;武器方麵更不用愁,軍工總院與工部聯合生產,雖暫未實現全軍換裝,但一次性武裝50萬部隊仍綽綽有餘,彆說調撥兩千支步槍,就算調撥兩萬支,也不過是短期產能的一小部分,完全不用挪用其他工程經費。更重要的是,咱們擬派的援軍是梟龍衛的林峰雄獅營與魏無羨蒼狼營——這兩支部隊是陸國公親手調教的全能型綜合機動部隊,能馬戰衝鋒、能步戰攻堅,還能駕船水戰,應對遼東的地形與戰事完全沒問題!”
徐階點頭,轉向剛抵達的陸硯昭:“陸國公,我們與沈指揮使商議後,決定派梟龍衛兩營共兩萬人馳援遼東,輔以錦衣衛情報支持,你覺得如何?”陸硯昭接過急報與情報卷宗,目光落在“塔克世”之名上,沉聲道:“此部署甚妥!雄獅營與蒼狼營跟著我訓練多年,確為全能型部隊——雄獅營擅長馬戰正麵突破與步戰陣地防守,蒼狼營精於騎兵突襲與水戰登岸,兩營配合,既能應對女真騎兵,也能協助水師保護糧草航道;加上知薇的錦衣衛提供情報,定能速戰速決。建議讓軍工總院調撥2000支改進後的10連發步槍給兩營,每支槍做馬戰、水戰適配改造;天津水師再派五艘戰船,一艘護送糧草,四艘協助蒼狼營,確保援軍與物資同步抵達遼東。”
張鶴鳴立刻應道:“我這就擬旨,調雄獅營與蒼狼營三日後在天津港集結,錦衣衛密探今日便出發;軍工總院即刻協調武器調撥,明日送達營地!”眾人分工明確,議事效率極高——八年經濟爆發式增長積累的雄厚家底、能武裝50萬部隊的軍工產能、全能型援軍與錦衣衛情報支持,讓朝廷應對危機時儘顯大國從容。
午時·京城軍工總院裡,工坊內一片熱火朝天,蒸汽機的轟鳴聲此起彼伏,軍工總院與工部聯合搭建的二十條生產線同時運轉,每天能聯合生產1000支10連發步槍、10台小型蒸汽機,完全具備短期武裝50萬部隊的基礎產能。趙小匠正帶著工匠們,將2000支改進後的10連發步槍裝箱——這是應內閣要求,調撥給梟龍衛雄獅營與蒼狼營的武器,每支槍都額外配備了適合馬戰的槍托綁帶與水戰防鏽塗層,適配兩營的全能作戰需求。
旁邊的車間裡,20台小型蒸汽機已打包完畢,準備運往漳州支援鐵軌建設;戰船蒸汽機的樣機也進入最後調試階段,預計月底就能完成測試,交付天津水師,而這樣的蒸汽機,兩院每月能聯合造10台。“院長,這批步槍不僅加長了槍管、改進了彈夾,還做了馬戰、水戰的適配改造,雄獅營和蒼狼營用著肯定順手!咱們還額外準備了20萬發底殼彈,足夠兩營用半年了!”一名工匠興奮地彙報,手中拿著剛組裝好的步槍,演示著快速裝彈、掛載槍托綁帶的動作,整個過程不到5秒。
趙小匠點頭,叮囑道:“再仔細檢查一遍,每支槍的防鏽塗層、綁帶接口都要測試,確保適應遼東的嚴寒與水路環境。漳州的小型蒸汽機下午就裝車,彆耽誤那邊的工期;戰船蒸汽機月底前必須測試成功,水師還等著用它護送援軍糧草呢!對了,再增產5000支步槍備用,萬一北境需要,能隨時調撥,反正咱們產能足夠。”工匠們齊聲應和,鐵錘敲打聲、機器運轉聲交織在一起。即便北境有警,大明的工業革新仍在全速推進——每年5000萬兩的海洋貿易收入、1200萬兩的國內稅收,以及充裕的國庫儲備,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充足資金;而能武裝50萬部隊的軍工產能,不僅能輕鬆滿足國防需求,更能支撐全國的基建與民生發展,這樣的實力,在八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未時·禦書房內,朱載林看著陸硯青的急報與國庫收支清單,好奇地問:“陸國公,咱們現在有很多銀子和糧食嗎?不然怎麼敢派那麼多士兵去北境呀?”陸硯昭站在一旁,耐心解釋:“陛下,是的。開海八年,咱們靠賣棉布、銀器、武器給海外,每年能賺5000萬兩銀子;國內造東西、種地,每年也能賺1200萬兩,國庫儲備很充裕。塔克世想脫離大明作亂,咱們派去的援軍也很厲害,能騎馬打仗、能步行作戰,還能在水上保護糧草船;沈指揮使的錦衣衛會提前去遼東探消息,再加上好武器,完全不用怕。而且咱們的工坊能造很多步槍,一次能武裝50萬士兵,比塔克世的人多好多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朱載林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又問:“那以後能在遼東鋪鐵軌、造‘鐵車’嗎?能讓遼東的百姓也用上棉布、鐵農具嗎?”陸硯昭笑著點頭:“當然能!等平定了塔克世的叛亂,咱們就用國庫的銀子在遼東鋪鐵軌、造‘鐵車’,把棉布、鐵農具運過去,讓遼東的百姓也過上好日子。以後不管是北境、江南,還是漳州、西安,咱們都能靠‘鐵車’連起來,讓所有人都有好日子過。”
朱載林拿起筆,在自己畫的鐵軌地圖上,認真地添上“遼東”二字,旁邊畫了一輛冒著白煙的“鐵車”,還畫了幾個小人拿著棉布、鐵農具——那是他想象中全國百姓都過上好日子的模樣。“陸國公,你一定要幫我實現這個願望!”朱載林抬起頭,眼神堅定。陸硯昭躬身應道:“臣定不負陛下所托!”
申時·京城西山梟龍衛營地內,旌旗招展,士氣高昂。林峰與魏無羨接到調令後,已迅速完成部隊集結——雄獅營士兵身著適配馬戰的輕便鎧甲,腰間掛著改進型10連發步槍與彎刀;蒼狼營騎兵牽著健壯的戰馬,馬鞍旁固定著防水槍套與水戰登岸用的短槳,兩營士兵的裝備均做了全能作戰改造,儘顯“能馬戰、步戰、水戰”的特色。
就在士兵們分組訓練時,一陣馬蹄聲傳來——陸硯昭身著梟龍衛提督鎧甲,帶著兩名護衛前來探營。林峰與魏無羨見陸硯昭到來,立刻上前躬身行禮:“末將參見國公!”陸硯昭抬手示意兩人起身,目光掃過訓練中的士兵,滿意點頭:“看你們的裝備與訓練狀態,看來已做好準備。此次馳援遼東,你們不僅要平定叛亂,更要保護好邊境百姓,不可濫殺無辜;與錦衣衛密探對接時,要做好情報保密,避免暴露行軍路線。”
“末將遵令!”兩人齊聲應道。陸硯昭走到一名雄獅營士兵身旁,拿起他手中的步槍,檢查了馬戰綁帶與防鏽塗層:“軍工總院的改造很到位,你們在使用時要注意——馬戰時把綁帶係緊,避免槍支滑落;水戰登岸後,及時擦拭槍身,防止防鏽塗層磨損。”隨後他又看向蒼狼營的戰馬與短槳:“戰馬要提前適應遼東的嚴寒,短槳的木質部分塗好防水漆,確保水戰時能用。”
魏無羨補充道:“國公放心,末將已安排士兵每日給戰馬喂禦寒的草料,短槳也已全部做了防水處理;與天津水師的對接也已確定,三日後在天津港彙合。”陸硯昭點頭,對兩人道:“此次出征,朝廷給了充足的物資與情報支持,你們隻管安心作戰,後續補給與後方安穩,有內閣與錦衣衛盯著。記住,速戰速決,早日平定叛亂,讓遼東百姓早日過上安穩日子。”
“末將定不負國公與朝廷所托!”林峰與魏無羨躬身承諾。陽光下,陸硯昭的身影與訓練中的士兵們交織在一起,國公的親臨與囑托,讓兩萬援軍的士氣更盛——適配全能作戰的物資、先進的武器、充足的後勤與明確的指令,讓他們完全有信心在一個月內平定北境之亂。
喜歡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請大家收藏:()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