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339章:雙力赴援聚遼東?速槍破敵定叛亂
正德十八年1524年)?十月三十
午時·遼東營口,陽光穿透雲層,灑在海麵上,五艘雙動力戰船緩緩駛入港口——風帆收起,蒸汽機漸漸停止運轉,煙囪冒出的白煙慢慢消散,船身穩穩停靠在碼頭。林峰與魏無羨率先走下戰船,目光掃過岸邊列隊迎接的士兵,心中懸著的石頭終於落地。
“林將軍、魏將軍!”陸硯青與秦明快步上前,四人雙手相握,眼中滿是重逢的喜悅。陸硯青笑著道:“你們可算來了!昨日在黑風口山穀伏擊了塔克世,雖擊退敵軍,卻也消耗了不少彈藥,你們帶來的帶彈夾步槍與物資,真是雪中送炭!”林峰點頭,指著身後的戰船道:“這雙動力戰船果然靠譜,昨日加速航行,比預計還早到了半個時辰。船上除了兩萬援軍,還有五千支帶彈夾步槍、十萬發子彈與三萬石糧食,足夠支撐咱們發起總攻。”
眾人邊走邊談,向遼東城方向走去。沿途,邊軍士兵好奇地圍著雙動力戰船,不時伸手觸摸船身的鐵板與蒸汽機煙囪,眼中滿是驚歎。一名年輕士兵拉著雄獅營士兵的衣袖,小聲問道:“兄弟,這戰船真能靠蒸汽機跑?比咱們的馬還快嗎?”雄獅營士兵笑著點頭,從懷中掏出一枚彈夾:“不僅船快,咱們這帶彈夾步槍更快,等會兒總攻,讓你看看它的厲害!”營地內,武器與物資卸載的聲響、士兵們的交談聲交織,原本因叛亂緊繃的氛圍,被援軍到來的信心取代。
未時·遼東城樓,陽光透過窗戶,照亮了桌上的遼東地圖。林峰、魏無羨、陸硯青與秦明圍坐在一起,手中拿著茶杯,卻無暇飲用,目光緊緊盯著地圖上塔克世的營地位置。
“根據藏鋒隊的偵查,塔克世經昨日伏擊後,剩餘部眾約三千人,退守在三十裡外的紅柳坡營地,”秦明指著地圖上的紅柳坡,“那裡背靠草原,前有一條小河,塔克世用民用火銃布置了防線,卻因糧草短缺,士氣低落,不少被脅迫的牧民已有投降之意。”陸硯青補充道:“紅柳坡東側有一處山穀,是塔克世的糧草庫,由五百人看守,用的也是民用火銃,防守薄弱。”
林峰沉思片刻,手指在地圖上劃過:“我建議分兩路進攻——一路由魏將軍率蒼狼營與五千邊軍,乘坐三艘雙動力戰船,從海上迂回至紅柳坡後方,切斷塔克世的退路;二路由我與陸總兵率雄獅營、藏鋒隊及一萬邊軍,從正麵進攻,先用帶彈夾步槍壓製敵軍防線,再派藏鋒隊突襲糧草庫,斷其補給。等糧草庫被襲,塔克世必定軍心大亂,屆時兩路夾擊,定能一舉平定叛亂。”
魏無羨點頭讚同:“雙動力戰船能載著騎兵快速登陸,從後方突襲出其不意。隻是海上航行需注意風向,我會讓水師提前觀測,確保準時抵達。”秦明則道:“藏鋒隊熟悉紅柳坡地形,可帶五十名士兵,用帶彈夾步槍悄悄摸進糧草庫,點火後發出信號,配合正麵進攻。”計劃既定,四人起身抱拳:“齊心協力,平定叛亂!”城樓外,士兵們已開始整理武器,帶彈夾步槍的裝填聲、戰馬的嘶鳴聲此起彼伏,一場決定遼東安危的總攻,即將拉開序幕。
申時·紅柳坡山穀,寒風卷著枯草,吹過塔克世的糧草庫。五百名守軍手持民用火銃,鬆散地站在營地周圍,不時搓著雙手取暖——他們大多是被脅迫的牧民,心中滿是恐懼,根本無心防守。
“都打起精神來!要是糧草被搶,首領饒不了咱們!”一名守軍小頭目揮舞著彎刀,卻難掩語氣中的慌亂。可話音剛落,遠處傳來輕微的腳步聲,他剛要舉著火銃查看,就被一聲槍響擊中手臂,火銃掉在地上,鮮血瞬間染紅了衣袖。
“是藏鋒隊!”不知是誰喊了一聲,守軍瞬間陷入混亂。秦明帶著五十名藏鋒隊士兵,身著深色勁裝,手持帶彈夾步槍,從山穀兩側的樹林中衝出——他們動作敏捷,如獵豹般穿梭在守軍之間,帶彈夾步槍的“砰砰”聲持續不斷,每一次扣動扳機,都有一名守軍應聲倒地。一名守軍剛想舉火銃反擊,藏鋒隊士兵已衝到他麵前,短刀一揮,火銃落地,守軍被反手製服。
“彆抵抗了!大明援軍已到,投降不殺!”秦明高聲喊道,聲音穿透混亂的戰場。守軍本就無心作戰,聽到“援軍”二字,紛紛扔下民用火銃,跪地投降。藏鋒隊士兵快速控製糧草庫,將煤油灑在堆積如山的糧草上,點燃火把扔了過去——“轟”的一聲,火光衝天,濃煙滾滾,照亮了紅柳坡的天空。秦明讓人發出信號彈,紅色的信號在空中炸開,如一團火焰,向正麵進攻的明軍傳遞著“糧草庫已破”的消息。
紅柳坡營地,塔克世正坐在帳篷內,看著手中的民用火銃——槍身上的鏽跡被他反複擦拭,卻仍掩蓋不住陳舊。他心中滿是焦躁,手指不停敲擊桌麵——昨日伏擊失利,損失了近兩千人,如今糧草短缺,部眾怨聲載道,不少人私下議論著投降,他知道,大明援軍一到,自己絕無勝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突然,帳篷外傳來震天的喊殺聲,夾雜著密集的槍聲。塔克世猛地起身,衝出帳篷,卻看到營地東側火光衝天,濃煙滾滾——那是糧草庫的方向!“不好!糧草庫被襲!”塔克世嘶吼著,拔出腰間的彎刀,快步登上營地中央的高台,對混亂的部眾喊道:“所有人拿起火銃,守住防線!誰要是後退,我斬了他!”
可守軍早已人心渙散,麵對蜂擁而至的明軍,根本無法組織有效抵抗。林峰與陸硯青率隊發起進攻——雄獅營士兵手持帶彈夾步槍,排成三列整齊的隊列,第一列射擊完畢,迅速蹲下換彈,第二列立刻補上,密集的槍聲如暴雨般落在敵軍防線。一名叛軍舉著民用火銃剛想射擊,子彈還沒裝填完畢,就被帶彈夾步槍擊中胸口,重重摔倒在地。
邊軍士兵則手持非彈夾步槍,配合雄獅營推進,遇到衝上來的叛軍,便拔出彎刀近身搏殺。老張握著步槍,一槍擊中一名叛軍的肩膀,隨後衝上去,一腳將其踹倒,奪過他手中的民用火銃,扔在地上:“還敢叛亂!”藏鋒隊士兵則穿插在陣中,用帶彈夾步槍精準射擊敵軍頭目,一名叛軍小頭目剛想組織抵抗,就被秦明一槍擊中眉心,叛軍徹底失去指揮,陷入潰散。
“塔克世,投降吧!你已無路可退!”陸硯青騎著馬,手持長槍,高聲喊道,聲音傳遍整個戰場。塔克世看著潰散的部眾、燃燒的糧草庫,又看向明軍手中泛著冷光的帶彈夾步槍,知道大勢已去,卻仍不死心——他猛地跳下馬,揮舞著彎刀衝向陸硯青,口中嘶吼:“我塔克世就算戰死,也不投降!”
就在他即將衝到陸硯青麵前時,秦明從側麵疾馳而來,手中帶彈夾步槍對準塔克世的腿部,“砰”的一聲槍響,塔克世慘叫一聲,跪倒在地,彎刀掉在地上。兩名邊軍士兵立刻衝上前,將他按在地上,用繩索捆住。殘餘的叛軍見首領被擒,再也無心抵抗,紛紛扔下民用火銃,跪地投降。紅柳坡營地內,喊殺聲漸漸平息,隻剩下燃燒的糧草庫發出的“劈啪”聲與士兵們勝利的歡呼聲。
酉時·紅柳坡營地,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戰場上。林峰與陸硯青站在營地中央,塔克世被兩名士兵押跪在地上,身上的鎧甲沾滿塵土與血跡,頭發淩亂,卻仍不服氣地抬起頭,瞪著眼前的明軍將領。
陸硯青走到塔克世麵前,眼神冰冷,聲音帶著壓抑的怒火:“塔克世!你可知罪?當年你父親覺昌安與我大明約定,率部族協助守邊,大明賜你民用火銃,給你部族糧草,待你不薄!如今你卻煽動叛亂,劫掠邊境村落,焚毀驛站,殺害無辜百姓,你對得起你父親的約定嗎?對得起大明對你的信任嗎?”
塔克世冷笑一聲,掙紮著想要起身,卻被士兵死死按住:“約定?信任?大明有了蒸汽機戰船、帶彈夾步槍,早就不把我們女真部族放在眼裡!我不過是想為部族爭一條活路!”“活路?”陸硯青怒極反笑,一腳踹在塔克世麵前的土地上,“你所謂的活路,就是讓部族子弟拿著老舊的民用火銃,去送死?就是讓無辜牧民跟著你叛亂,家破人亡?你父親若泉下有知,定會為你這背叛約定的逆子感到羞恥!”
塔克世被懟得啞口無言,卻仍嘴硬:“我就算被擒,也不會向你們低頭!”陸硯青不再看他,對身旁的親兵道:“將他關入囚車,嚴加看管,待後續押解回京受審!”隨後,他轉向周圍的叛軍與牧民,高聲道:“傳令下去——所有被脅迫的牧民,願意回家的,發放三天口糧與二兩銀子;願意加入邊軍的,登記造冊,日後配發帶彈夾步槍,與咱們一同守邊!塔克世的核心親信,交由錦衣衛處置,其餘人從輕發落!”
士兵們齊聲應和,開始有序地安撫牧民、登記俘虜。一名年輕牧民捧著發放的口糧,跪在地上向陸硯青磕頭:“多謝總兵大人不殺之恩!塔克世脅迫我們叛亂,我們早就想投降了!以後我們一定跟著大明好好生活,再也不參與叛亂!”陸硯青扶起他,溫和道:“起來吧!大明向來善待歸附的部族,以後有雙動力戰船運物資,有帶彈夾步槍守邊,你們的日子定會越來越好。”牧民眼中滿是感激,不停點頭。
陸硯青則走到邊軍士兵中間,將一把嶄新的帶彈夾步槍遞給老張:“老張,這把槍給你!你守邊多年,勞苦功高,以後就用它守護遼東的安寧!”老張接過步槍,激動得雙手顫抖,他熟練地裝上彈夾,對準遠處的樹乾扣動扳機——“砰砰”幾聲,子彈精準命中樹乾,周圍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老張看著手中的步槍,又看向遠處停靠的雙動力戰船,眼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
亥時·遼東城樓,燈火通明。陸硯青坐在桌前,拿起無線電話筒,手指因激動而微微顫抖——他要向京城的弟弟陸硯昭,彙報遼東叛亂平定的消息。“喂?是硯昭嗎?我是硯青!”電話接通後,陸硯青的聲音帶著難掩的喜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哥!叛亂平定了?”無線電另一端傳來陸硯昭熟悉的聲音,帶著急切的關切。陸硯青點頭,語氣堅定:“平定了!塔克世已被擒獲,叛軍三千餘人,除戰死五百餘人,其餘均投降。紅柳坡營地已被我軍控製,糧草庫雖被焚毀,但援軍帶來的三萬石糧食足夠支撐後續需求。邊民情緒穩定,不少牧民願意加入邊軍,守邊力量進一步加強。”
隨後,陸硯青又補充道:“隻是塔克世雖被擒,但其部族仍有不少人留在遼東草原,這些人多是被脅迫參與叛亂,卻也對大明心存芥蒂。我擔心若將他們留在原地,日後恐再生事端,你看該如何處置?”電話那頭沉默片刻,陸硯昭的聲音再次傳來,帶著深思熟慮:“大哥,我深知女真族人性格——他們崇尚武力,若留在遼東,雖暫時歸附,卻難保證長久安定。我建議將該部族遷移至東瀛——東瀛如今四分五裂,讓他們在那裡開辟地盤,既能解決遼東的隱患,又能借他們的力量,扼殺東瀛的發展,可謂一舉兩得。你先安撫好部族民眾,我明日與內閣商議,擬定具體遷移方案,再通知你執行。”
陸硯青眼前一亮,連忙應道:“好!這個辦法好!既解決了後患,又能牽製東瀛,我這就安排人安撫部族民眾,等待朝廷的遷移指令。”掛下無線電,陸硯青走到城樓外,看著遼東城的燈火與遠處停靠的雙動力戰船,心中感慨萬千——從叛亂爆發到平定,從擔憂後患到找到解決辦法,這場勝利,不僅靠大明的工業實力與軍事優勢,更靠君臣同心、深思遠慮。夜色中,遼東城的燈火如星辰般閃爍,照亮了遼東和平的未來,也預示著大明更廣闊的布局。
喜歡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請大家收藏:()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