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342章:東瀛結盟破僵局?遼東競技顯鋒芒
正德十八年1524年)?十一月初十
辰時·東瀛鹿兒島,晨霧籠罩著長門部族的營地。蕭策身著東瀛武士服飾,腰間左側掛著一把改良新式戰刀刀身窄而鋒利,刀柄纏有防滑繩,便於快速拔出),右側彆著一組5管可換管短銃短銃槍管呈圓形排列,每組含備用槍管一套,均用皮質槍套保護),背後還背著一柄伸縮式長槍槍身可收縮至兩尺長,展開後達六尺,槍頭為三棱形,鋒利且不易彎折)與一把連弩弩身輕便,配有五個弩箭盒,每個盒內裝30支弩箭,總計150支)——這些都是軍工總院為海外探查特製的防身武器,既便於攜帶,又能應對突發危險。
在昨日相遇的長門士兵帶領下,蕭策走進營地中央的帳篷。帳篷內,長門部族首領武田信長正端坐主位,身旁站著幾名部族長老,目光落在蕭策腰間的武器上,帶著幾分警惕。“你說你是往來海外的商人,卻攜帶如此多的武器,莫不是有其他目的?”武田信長開口,語氣中多了幾分懷疑。
蕭策從容取下腰間的短銃與連弩,放在桌上:“這些都是我等常年往來南洋、東瀛,在外海遊曆多年後,特意在大明請巧匠打造的防身武器。海外航線凶險,常有海盜、野部落劫掠,沒有趁手的家夥,根本走不完一趟航程。比如這5管短銃,能快速更換槍管連續射擊,遇到近身突襲時格外實用;這連弩射程遠,發射時又沒什麼聲響,不管是探查路況,還是應對暗處危險,都能派上用場。”說著,他拿起短銃,拇指扣動卡扣,將空槍管組快速卸下,又從皮質槍套中取出備用槍管組,“哢嗒”一聲卡入槍身,整個過程不到兩秒,動作流暢迅速,看得武田信長與長老們眼中露出驚歎。
一名長老上前輕輕觸摸連弩的弩臂,問道:“這武器一次能射多少支箭?射程能到哪裡?”蕭策笑著抬手比劃:“一次能裝十支箭,五十步內的目標都能射中,比尋常弓箭打得遠、準頭也足,最重要的是動靜小,不會驚動遠處的人,不管是打獵還是避禍,都很方便。”隨後,他又拎起背後的伸縮式長槍,手腕輕輕一拉,兩尺長的槍身瞬間展開至六尺,槍頭在帳篷內的微光下泛著冷光,長老們忍不住發出低低的讚歎聲。
打消疑慮後,蕭策拿出繪製的簡易地圖,語氣誠懇:“我等在鹿兒島附近停留多日,摸清了薩摩部族的情況——他們主力都在山穀東側,西側隻有百來號人防守,而且糧草最多再撐五日。你們若想解決薩摩的威脅,不妨派主力從西側突襲,我等也願出份力,用這些防身武器幫你們壓製敵軍,定能一舉擊潰他們。事後,我們隻求能在鹿兒島借塊地方,安置隨行的族人,再與長門部族做些棉布、食鹽的買賣,彆無他求。”武田信長盯著地圖看了半晌,又看向蕭策手中精良的武器,終於起身道:“好!我信你一次!若真能擊退薩摩,長門部族願給你們一塊地定居,也願與你們通商。”兩人擊掌為盟,蕭策立刻讓人走到帳篷外,借著檢查船隻的名義,通過隱藏的無線電向京城彙報:“已與長門部族達成合作,計劃三日後突襲薩摩,隱藏身份未暴露,合作基礎穩固。”帳篷外,長門士兵開始悄悄集結,一場決定鹿兒島局勢的戰鬥,即將打響。
巳時·遼東臨時營地,陽光正好,一場熱鬨的技能比賽正在營地中央的空地上舉行。空地上搭建了三個賽場:工匠賽場擺放著人力改良鋸木架與刨子鋸木架加裝了加固鐵件,刨子刃口采用精鋼打造,比傳統工具更省力高效),農耕賽場準備了改良犁與待開墾的土地,醫療賽場則設有模擬傷口與草藥包——這是為檢驗部族民眾的技能學習成果專門舉辦的比賽,獲勝者可獲得額外的棉衣與糧食獎勵。
工匠賽場內,阿古拉正站在鋸木架前,雙手緊握改良鋸子。他先將木材牢牢固定在架上,彎腰發力,鋸齒順著預先畫好的墨線平穩推進,木屑均勻落在地上。不到三分鐘,原本粗壯的木材就被鋸成平整的兩段,切口光滑無毛刺。“好!”圍觀的民眾發出歡呼,軍工總院的李師傅也上前檢查,點頭稱讚:“阿古拉的手法越來越熟練,這改良鋸子用得得心應手,去了東瀛建木屋,肯定又快又好。”阿古拉擦了擦額頭的汗珠,笑著拿起一旁的精鋼刨子,快速將木材表麵刨得光滑平整,引得眾人再次鼓掌。
農耕賽場中,農夫巴圖手持改良犁,彎腰扶犁,腳步穩健地向前推進。改良犁的鐵犁頭鋒利堅韌,輕鬆劃破板結的土地,翻出的泥土均勻細膩,比傳統木犁開墾的田壟更規整。“巴圖這手藝,開春後一天能耕三畝地!”邊軍士兵張勇笑著對身旁的部族民眾道,“這改良犁省力氣,還能把地翻得更深,種水稻肯定收成好。”巴圖聽到誇讚,臉上露出笑容,調整姿勢後,耕作的速度又快了幾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醫療賽場裡,婦人娜仁正為模擬傷員包紮傷口——她先用煮沸過的棉布輕輕擦拭“傷口”,再從草藥包中取出消炎草藥,搗成糊狀敷在傷口處,最後用乾淨繃帶層層纏繞,鬆緊適中。醫護兵檢查後點頭:“包紮得很規範,草藥用量也準,若遇到真的外傷,這樣處理能有效防止感染。”娜仁羞澀地笑了笑,身旁的婦人紛紛圍上來,向她請教草藥識彆與包紮技巧。
比賽結束後,陸硯青與秦明為獲勝者頒獎。阿古拉捧著新棉衣,激動地對陸硯青道:“多謝總兵大人!這改良鋸子和刨子太好用了,我們一定好好練習手藝,明年到了東瀛,靠自己也能蓋起暖和的房子!”陸硯青笑著點頭:“隻要你們肯學,大明還會送來更多好用的工具,讓大家在東瀛的日子越過越好。”營地內,歡呼聲與笑聲交織,部族民眾的臉上,再也看不到往日的不安,取而代之的是對未來的期待。
午時·遼東鐵路工地,寒風凜冽,卻擋不住工匠們的熱情——今日是鐵軌鋪設測試的日子,工地中央已平整出一段一裡長的路基,路基上用碎石與石灰砂漿加固,幾節鐵軌整齊地擺放在一旁,蒸汽機起重機停在路基旁,隨時準備作業。
趙小匠站在路基旁,對工匠們道:“鐵軌鋪設是鐵路建設的關鍵,必須保證每節鐵軌對接平整,間距一致,這樣‘鐵車’行駛才能平穩。大家按之前演練的步驟來,先用電報確認水平儀,再用起重機吊裝鐵軌。”工匠們齊聲應和,開始行動——兩名工匠負責調整水平儀,確保路基水平;另外幾名工匠操作起重機,將第一節鐵軌吊起,緩緩放在路基上。
“左邊再低一點!”趙小匠高聲指揮,起重機操作員小心翼翼地調整高度,直到水平儀顯示完全水平,才將鐵軌固定。隨後,工匠們用螺栓將鐵軌與枕木連接牢固,又用碎石填充鐵軌兩側的縫隙。不到一個時辰,一裡長的鐵軌就鋪設完成。
趙小匠讓人推來一輛小型蒸汽機車模型,放在鐵軌上。模型車啟動後,沿著鐵軌平穩行駛,沒有出現絲毫顛簸。“成功了!”工匠們歡呼起來,趙小匠拿出筆記本記錄:“一裡鐵軌鋪設耗時一個時辰,若按此速度,正月底前可完成遼東城至營口段的鐵軌鋪設,二月底能順利通車。”工地內,蒸汽機的轟鳴聲與工匠們的歡笑聲交織,寒冷的冬日,因鐵軌測試的成功,充滿了希望。
未時·東瀛鹿兒島,陽光穿透雲層,灑在薩摩部族的山穀營地。武田信長率領兩千名長門士兵,悄悄繞到營地西側;蕭策則帶著十名海外組成員,每人配備5管可換管短銃、改良新式戰刀、伸縮式長槍與連弩,埋伏在西側山坡的樹林中——他們已提前檢查武器,短銃裝滿彈藥,連弩備好箭盒,長槍收縮至最短,便於快速展開。
“行動!”武田信長一聲令下,長門士兵呐喊著衝向營地。薩摩士兵猝不及防,慌亂中舉著民用火銃反擊,卻因裝填緩慢,根本無法形成有效抵抗。“用連弩壓製!”蕭策低聲下令,海外組成員立刻舉起連弩,“咻咻”聲中,弩箭精準射中前排的薩摩士兵,不少人應聲倒地。
一名薩摩小頭目發現埋伏的海外組,大喊著帶人衝來:“殺了他們!”蕭策迅速拔出腰間的5管短銃,對準衝來的敵軍扣動扳機——“砰砰砰”三聲,三名薩摩士兵倒下。隨後他快速卸下空槍管,換上備用組,又是三槍,將剩餘的敵軍擊退。“換短銃!自由射擊!”蕭策喊道,海外組成員紛紛拿出短銃,密集的槍聲讓西側的薩摩士兵瞬間陷入混亂。
“不好!有敵人突襲!”薩摩部族首領島津義弘驚呼,連忙下令主力回援。可此時,長門士兵已衝進營地,與薩摩士兵展開近身搏殺。蕭策見狀,拔出改良新式戰刀,展開伸縮式長槍,對海外組成員道:“近戰!注意配合!”他手持長槍,槍身展開後如長鞭般橫掃,將兩名薩摩士兵擊倒;身旁的成員則用短銃近距離射擊,或用戰刀與敵軍搏殺,分工明確,配合默契。
一名薩摩士兵舉著火銃對準蕭策,蕭策迅速收起長槍,從背後取下連弩,一箭射中其手腕,火銃掉在地上。隨後他一個箭步上前,戰刀出鞘,將其製服。不到半個時辰,戰鬥就結束了——薩摩部族死傷五百餘人,島津義弘被生擒,剩餘士兵全部投降。
武田信長走到蕭策麵前,看著地上的武器與投降的薩摩士兵,由衷讚歎:“你們這些防身武器太厲害了!短銃打得快,連弩沒聲響,長槍更是近戰的好東西,若不是你們幫忙,我們很難打贏這場仗。”蕭策笑著道:“這是雙方合力的結果。日後咱們通商時,若長門部族需要,我等也能幫你們引薦大明的巧匠,打造些實用的工具,共同守護這鹿兒島。”隨後,他再次借檢查船隻的名義,向京城發報:“薩摩部族已平定,鹿兒島南部平原可作為定居區域,長門部族無異議,遷移條件成熟。”夕陽下,長門士兵歡呼雀躍,鹿兒島的局勢,徹底穩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酉時·京城內閣,燈火通明。徐階、李三才、張鶴鳴與陸硯昭圍坐在一起,手中拿著蕭策與遼東傳來的報告,臉上滿是欣慰。
“蕭策平定薩摩,與長門部族達成合作,鹿兒島定居區域確定,且未暴露官方身份,遷移的最大隱患已消除,”陸硯昭指著報告中關於武器的描述,“海外組的防身武器不僅保障了探查安全,還贏得了長門部族的信任,為後續合作打下基礎。”徐階點頭:“隱藏身份行事更穩妥,軍工總院的武器改良也很有成效,既適合海外探查,又能展現實力,日後可考慮為邊軍與遷移部族適當配備,增強防禦能力。”
李三才補充道:“遼東技能比賽順利,部族民眾已掌握基礎技能;鐵路鐵軌測試成功,二月底可通車。戶部已準備好遷移途中的糧食與藥品,工部的水田農具與種子也已開始生產,正月初可運往東瀛。兵部的二十艘雙動力戰船,維護改造工作已完成一半,二月底前能全部就緒。”張鶴鳴則道:“已通知遼東,讓邊軍與藏鋒隊加強巡邏,確保遷移前臨時營地的安全;同時讓軍工總院準備少量改良防身武器,供遷移途中的護衛使用,且叮囑護衛隱藏身份,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眾人商議至亥時,一致認為遷移準備已基本就緒,隻需按部就班推進。“明年三月,七萬人的部族定能順利遷移至鹿兒島,”徐階總結道,“遼東隱患徹底解決,大明的海外布局也能邁出堅實一步,這是利國利民的大事!”內閣內,君臣同心,目光都投向窗外的夜空——那裡,星光璀璨,仿佛預示著明年遷移的順利與大明的繁榮。
喜歡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請大家收藏:()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