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鐵路飛馳迎遷移?戰船列陣待啟航_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 > 第347章 鐵路飛馳迎遷移?戰船列陣待啟航

第347章 鐵路飛馳迎遷移?戰船列陣待啟航(1 / 1)

《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347章:鐵路飛馳迎遷移?戰船列陣待啟航

嘉靖元年1525年)?二月底

晨霧如輕紗般籠罩著雪原,遼東城至營口港段的鐵軌在微光中泛著冷硬的金屬光澤——今日是鐵路正式通車前的最後一次滿載測試,一列深褐色的蒸汽機車牽引著十節朱紅色車廂,靜靜停在鐵軌起點。車廂內整齊碼放著糧食布袋、疊得方正的棉衣,還有用稻草包裹的木屋構件,每一件物資都貼著黃色的分組標簽,精準對應遷移時的部族家庭。

劉工穿著厚實的棉袍,袖口挽至小臂,帶著三名工匠仔細檢查機車的每一處細節。他蹲下身,用手指劃過蒸汽管道的接口,確認沒有漏氣痕跡;又登上機車駕駛室,親自調試蒸汽閥門,感受著閥門轉動時的順暢度。“蒸汽壓力穩定,管道接口密封完好,車廂掛鉤也都卡緊了!”劉工直起身,對著身後的工匠們高聲喊道,呼出的白氣在冷空氣中瞬間消散。

工匠們立刻行動,一人扳動機車的啟動手柄,一人檢查車廂的固定螺栓,還有一人揮舞著紅色旗幟,示意軌道兩側的人群退至安全距離。“轟隆——”隨著蒸汽閥門完全打開,機車煙囪噴出濃密的白煙,車輪與鐵軌摩擦發出“哐當哐當”的聲響,機車緩緩向前移動。起初速度還不及步行,隨著蒸汽壓力逐漸升高,機車轟鳴聲越來越響,速度也越來越快,最終穩定在每時辰三十裡的速度,車廂平穩得仿佛地麵沒有一絲起伏。

軌道兩側早已擠滿了邊軍士兵與部族民眾。一名紮著羊角辮的孩童掙脫母親的手,踮著腳尖追著機車跑了兩步,興奮地喊道:“娘!你看!那鐵家夥跑起來了!比巴圖大叔的馬還快!”母親連忙拉住孩子,笑著點頭:“等三月咱們遷移,家裡的糧食和你爹做的木凳,就是用它運去營口港的,不用再靠人扛馬馱了。”不遠處,幾名部族工匠圍著阿古拉,指著機車的車輪討論:“這鐵輪怎麼能跑這麼穩?要是咱們的木車也裝這樣的輪子,運構件肯定更省力。”阿古拉笑著道:“等到了東瀛,咱們找劉工師傅問問,說不定也能造出這樣的輪子。”

機車行駛至中途的臨時觀測點時,劉工帶著一名工匠登上車廂。他打開一節車廂的門,伸手摸了摸棉衣——棉絮依舊蓬鬆,沒有受潮跡象;又拿起一袋糧食,掂了掂重量,檢查布袋的縫線:“都完好無損,看來車廂的密封性和穩定性都沒問題。”工匠則用木尺測量木屋構件的接口,記錄道:“構件沒有移位,接口縫隙和出發時一樣,完全不影響後續組裝。”

兩個時辰後,機車的轟鳴聲在營口港臨時站台響起。早已等候在此的水師士兵們立刻行動,他們穿著藍色的水師製服,兩人一組抬著糧食布袋,四人一組搬運木屋構件,動作迅速卻有條不紊。負責調度的士官拿著清單,逐一核對車廂標簽:“第一車廂糧食,對應第三組民眾;第二車廂棉衣,對應第五組——都沒錯,加快速度,爭取一個時辰內卸完!”不到一個時辰,十節車廂的物資便全部轉運至港口的恒溫倉庫,倉庫內還特意鋪設了乾草,防止物資受潮。

劉工站在站台邊,看著遠處停泊的戰船,笑著對身旁的營口港官員道:“通車測試圓滿成功!正式通車後,咱們每天能安排三趟機車,上午運糧食和棉衣,下午運木屋構件和工具,傍晚再運回空車廂,完全能滿足七萬人遷移的物資需求!”官員點頭讚歎:“有了這條鐵路,咱們的遷移效率至少提高了三倍,再也不用擔心物資趕不上登船時間了。”陽光下,蒸汽機車的煙囪仍在緩緩冒氣,仿佛在為即將到來的遷移積蓄力量。

京城天津港,海風帶著淡淡的鹹意吹拂在碼頭,二十艘雙動力戰船如巨龍般列陣在海麵,深褐色的船身搭配著白色的船帆,煙囪冒出的白煙在藍天映襯下,連成一片薄薄的雲翳——水師正在進行遷移前的最後一次登船演練,模擬首批兩百名老人與孩子的登船流程,護衛們手中剛交付的改良手槍,槍身還泛著嶄新的金屬光澤。

水師統領周航站在旗艦“靖海號”的甲板上,手持黃銅望遠鏡,目光掃過每一艘戰船的甲板。他穿著繡有海浪紋的水師統領製服,腰間佩著一把腰刀,通過無線電向各戰船下達指令:“各船注意!第一組老人從左側跳板登船,安排兩名護衛攙扶;孩子由女護衛帶領,從右側跳板登船,跳板兩側各安排三名護衛維持秩序,嚴禁擁擠!”無線電裡傳來各戰船艦長的回應:“‘平波號’收到!”“‘定浪號’準備就緒!”

指令下達後,戰船上的士兵們迅速行動。他們放下寬約三尺的木質跳板,跳板表麵還特意釘了防滑的銅釘,邊緣用紅繩圍出安全區域。護衛們則分散在跳板兩側,手中的改良手槍斜挎在腰間,雙手做出引導姿勢。“老人家,慢點走,小心腳下的銅釘,我扶著您。”一名護衛看到一位拄著拐杖的老奶奶,立刻上前,左手扶著老人的胳膊,右手托著老人的手腕,慢慢引導她走上跳板。老人笑著點頭:“多謝小夥子,有你們在,咱們心裡踏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另一側的跳板旁,幾名女護衛正帶著孩子登船。她們穿著輕便的護衛服,腰間彆著短劍,手中拿著彩色的紙鳶玩具。“小朋友,你看這隻蝴蝶紙鳶,等登船後,姐姐陪你在甲板上放風箏好不好?”一名女護衛蹲下身,對著懷裡的孩童笑道。孩童原本有些緊張的表情瞬間放鬆,點頭道:“好!我還要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登船的孩童們被安排在戰船中層的專用船艙,船艙內鋪著厚厚的棉墊,桌上還擺放著糖果、蜜餞和繪本,牆角的銅爐裡燒著炭火,溫暖如春。

不到半個時辰,首批模擬登船的兩百名老人與孩子便全部安全登船。周航登上“平波號”檢查,他先走進老人船艙——每張鋪位都鋪著兩層厚棉墊,床頭放著一個暖手爐,爐內的炭火還在微微發熱;桌上擺放著茶水和點心,旁邊還有一本《大明風物誌》,供老人消遣。“老人家,這船艙還暖和嗎?有什麼需要隨時找護衛說。”周航問道。一位白發老人笑著道:“暖和!比咱們在遼東的帳篷還舒服,你們考慮得太周到了。”

隨後,周航又來到孩童船艙,孩子們正圍在一起,由女護衛教他們折紙船。“統領大人!”一名孩童看到周航,舉起手中的紙船,“你看我折的船,像不像咱們坐的大船?”周航笑著點頭:“像!等你們到了東瀛,還能折更多紙船,放在海裡漂呢。”檢查完船艙,周航下令戰船啟動,進行短途航行演練。戰船緩緩駛離港口,蒸汽機的轟鳴聲與海浪拍打船身的聲音交織,航行過程中,戰船平穩得幾乎感受不到顛簸。

航行途中,醫護兵還進行了突發風寒的救治演練。一名模擬生病的老人躺在床上,醫護兵先為老人測量體溫,再從藥箱中取出草藥,用熱水衝泡後喂老人喝下,最後還為老人蓋上厚厚的棉被。“咱們每艘戰船都配備了兩名醫護兵和足夠的草藥,能應對風寒、外傷等常見病症,”醫護兵長向周航彙報,“船上還備了擔架和急救箱,若有緊急情況,可通過無線電聯係旗艦,安排醫療支援。”

演練結束後,周航站在旗艦甲板上,對著集結的士兵們高聲道:“今日的演練非常成功!三月初十首批遷移時,大家務必保持今日的秩序與細心,讓每一位老人和孩子都能安全、舒適地抵達東瀛!記住,咱們不僅是水師士兵,更是遷移民眾的守護者!”士兵們齊聲喊道:“定不負統領所托!”港口內,戰船再次列陣,船帆在海風中獵獵作響,仿佛已做好迎接遷移民眾的準備。

東瀛鹿兒島,陽光透過稀疏的雲層,灑在南部平原的村落上,兩百八十間木屋整齊排列,淺褐色的木牆搭配著深褐色的屋頂,屋頂還覆蓋著一層薄薄的茅草,既防雨又保暖——蕭策與武田信長坐在新建的村落議事廳內,共同製定遷移民眾的迎接計劃,桌上攤著一張用桑皮紙繪製的詳細村落地圖,地圖上用紅色墨線標注著每戶木屋的分配方案,藍色墨線標注著飲水點與醫館的位置。

蕭策穿著一身輕便的青色長衫,袖口挽起,手中拿著一支毛筆,指著地圖上的東側區域道:“武田首領,你看,首批抵達的老人與孩子,咱們安排住在村落東側的五十間木屋。這裡距離醫館最近,步行隻需一刻鐘,老人若有身體不適,能及時就醫;而且東側靠近山泉,取水方便,適合老人日常使用。”他頓了頓,又指著西側區域:“工匠們住在西側的六十間木屋,這裡靠近咱們新建的工坊,工坊內已備好鋸木架、刨子等工具,工匠們抵達後,就能立即著手組裝後續運來的木屋構件,加快村落建設。”

武田信長穿著東瀛傳統的武士服,雙手放在膝上,認真傾聽後點頭道:“蕭先生考慮得很周全。我補充兩點——一是在村落中央的空地上,搭建一個臨時的集市,咱們可以將長門部族的糧食、蔬菜與大明民眾的手工製品放在集市上交換,增進彼此的了解;二是在水田旁搭建一個農具棚,我已讓族人準備好三十把改良犁和五十把鐮刀,等農夫們抵達後,就能直接取用,不用再浪費時間尋找工具。”

蕭策笑著點頭:“這兩個建議很好!臨時集市既能方便民眾生活,又能促進咱們與大明民眾的交流;農具棚則能讓農夫們快速投入水田開墾,不耽誤春耕。對了,咱們還得安排向導——每十戶大明民眾配備一名長門部族的向導,向導要熟悉村落的每一處設施,能為他們介紹醫館、糧倉、飲水點的位置,還要教他們識彆當地的野菜和草藥,幫助他們快速適應鹿兒島的生活。”武田信長立刻應道:“我已挑選了三十名熟悉漢語的族人,他們都去過大明的港口貿易,了解大明的習俗,作為向導再合適不過。”

兩人又商議起歡迎儀式的細節。武田信長道:“我已讓族人在村落入口搭建一個寬五丈、高兩丈的彩棚,彩棚用紅色和白色的布條裝飾,還會在棚頂懸掛燈籠,晚上點亮後格外熱鬨。彩棚內會準備東瀛的特色點心,比如栗子糕、紅豆糕,還有熱茶,讓大明民眾剛到就能感受到暖意。”蕭策補充道:“咱們還可以安排一個簡單的歡迎表演,讓長門部族的孩童表演東瀛的傳統舞蹈,大明的孩童也能一起參與,這樣既能活躍氣氛,又能讓孩子們快速熟悉起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商議間隙,蕭策與武田信長一同走出議事廳,沿著村落的小路查看。蕭策推開一間老人木屋的門,屋內寬敞明亮,地麵鋪著平整的木板,牆角處還特意搭建了一個矮櫃,用來放置老人的衣物和日常用品。“這木屋的高度比咱們最初設計的高了一尺,這樣老人起身時不會碰頭,”蕭策笑著道,“窗戶也擴大了一半,采光更好,老人在屋內看書、做針線活都方便。”武田信長點頭,指著窗外的菜園:“每間木屋外都預留了一塊一丈見方的菜園,大明民眾可以在裡麵種些蔬菜,既方便又能節省糧食。”

兩人又走到水田旁,看著已翻耕好的土地——長門部族的工匠們用蕭策帶來的改良犁,將土地翻得細膩均勻,泥土中還混合著少量草木灰,用來增加土壤肥力。“咱們已翻耕了兩千畝水田,足夠首批遷移民眾種植,”武田信長道,“我已讓族人在水田旁挖掘了三條引水渠,分彆連接山泉和河流,水流很穩定,就算遇到乾旱,也能保證水田的灌溉需求。”蕭策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放在手中揉搓:“這土壤很肥沃,適合種植大明的稻種,等農夫們抵達後,咱們可以先幫他們播種,後續再教他們根據鹿兒島的氣候調整耕作時間。”

安全巡邏的安排也必不可少。蕭策道:“我會安排海外組成員分成五組,每組四人,攜帶連弩和短銃,在村落周邊巡邏,主要負責防範山林中的野獸和可能出現的薩摩部族殘兵。長門部族的士兵可以負責村落內部的巡邏,確保民眾的財產安全。”武田信長應道:“我已安排了五十名士兵,他們都經曆過與薩摩部族的戰鬥,經驗豐富,會與海外組成員密切配合,確保村落的安全。”

夕陽西下時,兩人站在村落入口,看著工匠們正在懸掛“歡迎新鄰”的橫幅,橫幅用紅色的絲線繡著漢字,字體工整有力。“再過十日,這裡就會充滿大明民眾的歡聲笑語了,”蕭策笑著道,眼中滿是期待。武田信長也笑道:“能與大明的民眾成為鄰居,共同建設鹿兒島,是我們長門部族的榮幸。我相信,在咱們的共同努力下,這裡一定會成為人人向往的安居樂業之地。”遠處的水田在夕陽下泛著金光,木屋的輪廓漸漸被暮色籠罩,七萬人的定居之地,已做好準備迎接新的主人。

喜歡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請大家收藏:()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暗夜永皇之血脈吞噬者 創世熔爐 九霄冰凰錄輪回劍燼 她離開後,傅總瘋狂追妻 穿越紅樓,我是天可汗 綜影視:多學學總有好處! 開局喪屍狗,從拿下金丹女修開始 我若成仙,天道又奈我何 靈武天書 雲小仙兒修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