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第350章:沙塵阻路急搶修?新芽破土盼豐收
嘉靖元年1525年)?三月二十二
辰時·遼東鐵路沿線,突發的沙塵天氣籠罩著鐵軌,狂風卷著沙礫拍打在機車外殼上,發出“劈啪”聲響——第三批遷移民眾的物資運輸列車正行駛至中途,因沙塵過大被迫停在臨時站點,鐵軌被沙塵覆蓋,部分路段的枕木還出現輕微移位。
劉工帶著十名工匠,頂著沙塵下車檢查。他裹緊棉袍,眯著眼睛查看鐵軌狀況,手中的木尺插入沙塵中,測量出沙塵厚度已達三寸:“這樣的厚度,機車根本無法行駛,必須儘快清理鐵軌,還要加固移位的枕木!”工匠們立刻行動,有的用鐵鍬鏟沙,有的用撬棍調整枕木位置,沙塵迷得他們睜不開眼,卻沒人停下手中的動作。
“大家加把勁!第三批民眾還在營口港等著物資,咱們不能耽誤遷移進度!”劉工一邊鏟沙,一邊喊道。一名年輕工匠的眼睛被沙塵迷了,揉得通紅,卻隻簡單用衣角擦了擦,繼續揮動鐵鍬:“劉工師傅放心!咱們一定儘快清理完,保證列車準時通行!”附近的邊軍士兵也聞訊趕來支援,軍民合力之下,鐵軌上的沙塵漸漸被清理乾淨,移位的枕木也重新固定完畢。
上午巳時,沙塵漸漸減弱,劉工下令啟動機車。“轟隆”一聲,機車緩緩啟動,沿著清理乾淨的鐵軌繼續前行。劉工站在車尾,望著漸漸遠去的臨時站點,鬆了口氣——幸好搶修及時,沒有耽誤第三批遷移的物資運輸。列車上,裝滿了糧食、棉衣與農具的車廂平穩行駛,朝著營口港方向前進,為第三批遷移民眾的啟航做好準備。
巳時·京城內閣,陽光透過窗欞,照亮了桌上的猛火油探查報告與地圖——西北延綏鎮黑油山的猛火油儲量報告已送達京城,陸硯昭、徐階、李三才與周用正圍繞報告商議籌建開采基地事宜,其中兵力調派、編製補充與徭役安排成為重點議題。
“根據李七的探查報告,黑油山的猛火油儲量至少有上萬石,且滲出量穩定,完全具備大規模開采的條件,”陸硯昭指著地圖上的黑油山區域,先明確基地建設核心需求,“但延綏鎮地處邊境,韃靼部落時常出沒,需從梟龍衛調派5710人強化安防與建設;同時需保障梟龍衛10萬人滿編,調派後空缺需從延綏鎮兵員中抽回補充。”
談及梟龍衛兵力調派,陸硯昭拿出梟龍衛編製冊總編製10萬人,設六大作戰營),結合任務需求明確人員與將領安排:“擬從梟龍衛調派5710人前往,其中夜梟營、蒼狼營、獵鷹營、猛虎營、雄獅營各調1000人每營選派一名參將帶隊,擔任副將)——夜梟營參將董銳、蒼狼營參將韓峰、獵鷹營參將吳磊、猛虎營參將鄭勇、雄獅營參將柳明;直屬營共調派710人選派參將顧宸帶隊,擔任此次調派部隊主將),具體構成為:直屬營常規編製抽調500人,同步從藏鋒隊抽調210人含內衛組200人、稽查組10人),內衛組由百戶趙武擔任小隊長帶隊,稽查組由百戶秦峰擔任小隊長帶隊,直屬營710人統一由顧宸指揮。”
隨後陸硯昭說到:“此次調派的5710人五營各1000人+直屬營710人),將導致梟龍衛出現對應空缺,為保障10萬人滿編,擬從延綏鎮邊軍兵員中抽回5710人補充至梟龍衛各對應部隊——夜梟營、蒼狼營、獵鷹營、猛虎營、雄獅營各補充1000人,直屬營補充710人含藏鋒隊內衛組200人、稽查組10人),抽回兵員由梟龍衛統一整訓後編入編製,確保戰力不受影響。”
略作停頓後,陸硯昭又說到:“派遣至延綏鎮的5710人,核心任務是基地建設與安防,但在延綏鎮遭遇韃靼部落突襲等緊急情況時,需配合延綏鎮邊軍執行防禦任務,無需額外單補兵員——其空缺已通過抽回延綏鎮兵員填補,既保障梟龍衛滿編,又能實現兩地兵力協同,避免資源浪費。此次,派遣主將顧宸直屬營參將)全麵統籌5710人,重點負責內部安保與整體協調——直屬營710人中,內衛組200人百戶趙武帶隊,配合顧宸)負責基地建設全過程的核心安保,24小時值守儲油倉庫、開采設備區、工部工匠宿舍,每日安排4班輪崗,每班50人,確保重點區域無安防盲區,同時貼身保護基地將領含五營參將)與工匠;稽查組10人百戶秦峰帶隊,配合顧宸)負責紀律監督,每日核查徭役勞作進度、士兵執勤狀態及物資使用台賬,每三日提交一次稽查報告,防止懈怠、私吞或違規操作;直屬營常規編製500人協助顧宸處理突發事務,銜接內外安防指令,如調度巡邏路線、協調建設物資運輸、協助工匠維護施工設備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頓了頓,補充五營副將參將)的任務與外圍安防安排:“夜梟營董銳帶隊1000人)、蒼狼營韓峰帶隊1000人)、獵鷹營吳磊帶隊1000人)、猛虎營鄭勇帶隊1000人)、雄獅營柳明帶隊1000人),整合編為5隊每隊1000人,由各營參將擔任隊長),專職負責基地外圍安保與建設協助。外圍設明暗兩處崗哨:明哨固定在基地周邊三裡要道東、南、西、北各一處),每處派50人值守,由蒼狼營、雄獅營輪流負責;暗哨設8處,分布在基地周邊五裡範圍,由夜梟營、獵鷹營輪流負責,每日辰時更換1次哨位,由獵鷹營傳遞哨位坐標至顧宸指揮部,重點監控韃靼部落動向,防止突襲。”
輪崗機製仍按原計劃執行:“每日派遣1隊1000人)專職負責外圍安防明哨+暗哨+周邊巡邏),由該隊參將統籌;其餘4隊中,2隊各1000人)配合工部工匠參與建設如挖掘油井、搭建儲存罐與倉庫、鋪設臨時運輸道路),1隊1000人)作為機動力量駐守基地東側,隨時支援外圍突發衝突,1隊1000人)在基地北側訓練場進行日常訓練含槍械使用、近身格鬥、邊境地形適應等),確保戰力不鬆懈。所有調派人員需在四月初前抵達延綏鎮,由顧宸統一整訓三日,明確任務細則後開展工作,五營參將需每日酉時向顧宸彙報任務進展。”
徐階聽完,點頭讚道:“調派人數邏輯清晰,內衛組、稽查組選派百戶小隊長帶隊,既符合層級編製,又能精準執行任務,編製補充方案也能填補空缺,兼顧滿編與協同,甚妥。”李三才則關注徭役落地細節,問道:“就地招募徭役的待遇需明確,確保能吸引民眾參與,同時避免後續糾紛。”
陸硯昭早有考量,回應道:“從延綏鎮周邊州縣招募徭役,待遇分兩階段:建設期間,每日每人支付100文酬勞由戶部專項資金撥付,秦峰帶隊的稽查組負責監督發放),三餐管飽早餐提供小米粥、麥餅,午晚餐各含一葷一素,葷菜為豬肉或羊肉輪換,由基地後勤組統一準備);基地建成後,願意留下長期工作的徭役,可轉為基地正式雇工,每月發月銀10兩,負責油井日常維護、猛火油運輸與倉庫管理,由顧宸麾下稽查組秦峰)與工部共同管理,簽訂用工文書,明確職責與薪資發放時間,確保權益不受侵害。如此既能解決建設人力缺口,又能為基地儲備長期人力,還能帶動周邊民生,一舉三得。”
周用補充技術層麵的配合:“工部會挑選50名經驗豐富的工匠,攜帶改良的挖掘工具如蒸汽輔助鐵鍬、加固型木夯)與密封陶罐每罐可儲猛火油50斤)前往,與徭役、士兵協作建設——工匠負責技術指導,如油井挖掘的深度把控、儲存罐的密封性檢測;徭役承擔體力勞動,如鏟土、搬運建材;顧宸麾下直屬營500人協助維持施工秩序、保護工具物資,防止工具丟失或損壞;同時,工匠會在基地西側搭建臨時提純作坊,同步研究猛火油提純技術,去除雜質提升燃燒效率,其安全由顧宸麾下內衛組趙武)派10人專職值守,確保技術研發不受乾擾。”
眾人商議完畢,陸硯昭下令:“今日便起草四道公文——一道調派梟龍衛5710人五營各1000人+直屬營710人),明確顧宸為主將、五營參將為副將、趙武與秦峰為內衛組及稽查組小隊長的指揮體係;一道從延綏鎮抽回5710人補充梟龍衛,確保滿編;一道令延綏鎮官府配合招募徭役,注明待遇政策與招募時間三月二十五日至四月初);一道撥付戶部專項資金含士兵軍需、徭役酬勞、建設物資費用,共計五萬兩白銀)。爭取四月初所有人員與物資到位,五月前產出第一批可用的猛火油預計首批提煉猛火油2000石)。”內閣內,一份兼顧編製、安防、建設與民生的猛火油基地計劃,就此敲定。
午時·東瀛鹿兒島,陽光溫暖,南部平原的水田旁滿是驚喜——首批播種的稻種已順利發芽,嫩綠的芽尖從泥土中探出,在陽光下泛著生機。蕭策與武田信長帶著農夫們,沿著田埂查看發芽情況,臉上滿是喜悅。
巴圖蹲在水田邊,小心翼翼地撥開泥土,看著一株株嫩綠的稻芽,笑著道:“蕭先生,武田首領,您看這芽多壯實!比咱們在遼東種的稻子發芽還快,看來鹿兒島的水土確實適合這稻種。”蕭策也蹲下身,仔細觀察稻芽的生長狀況:“發芽率至少有九成,遠超預期!接下來要注意保持水田的水位,不能讓稻芽缺水,也不能淹到芽尖水位需控製在一寸左右),還要定期清除雜草每五日清理一次),避免爭奪養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武田信長讓人拿來水桶與木瓢,示範如何給水田補水:“咱們要沿著引水渠,分批次給每塊水田補水,先補東側地勢較高的水田,再補西側低窪處,用木瓢均勻灑水,避免水流衝倒稻芽。”長門部族的農夫們認真學習,有的提著水桶搬運水,有的用木瓢灑水,水田旁一派忙碌的景象。
一名長門部族的孩童跑到田埂上,指著稻芽好奇地問:“父親,這綠色的小芽以後會變成什麼?”孩童的父親笑著道:“這是大明的稻種,以後會長大抽穗,結出金黃色的稻穀,磨成米就能做香噴噴的米飯了,比咱們平時吃的粟米更香甜。”孩童似懂非懂地點點頭,伸手想去摸稻芽,卻被父親輕輕攔住:“要輕輕的,不能碰壞了,這是咱們秋天的糧食,要好好保護。”
蕭策看著眼前的景象,對武田信長道:“稻種順利發芽,咱們的春耕第一步算是成功了。接下來要組織民眾搭建穀倉預計搭建10座,每座可儲糧500石),為七月的豐收做準備;還要開墾更多水田計劃再開墾1000畝),為後續遷來的農夫們預留種植麵積。”武田信長點頭:“穀倉的建設已經啟動,由長門部族的木匠帶領大明農夫共同搭建,預計四月底就能完工;水田開墾也在推進,目前已新增500畝,用蕭先生帶來的改良犁,一天能開墾20畝,足夠第二批農夫播種。”陽光下,嫩綠的稻芽隨風搖曳,仿佛在預示著豐收的希望,大明與東瀛民眾共同建設新家園的腳步,也在這生機中穩步向前。
未時·京城軍工總院,工坊內的測試場格外熱鬨——“64式”手槍的木質護手樣品已製作完成,趙小匠統籌梟龍衛5000名軍工人員)帶著研發小組進行貼合度與防滑效果測試,陸硯昭也特意前來查看。
趙小匠拿起一把安裝了木質護手的“64式”手槍,護手選用胡桃木,經過反複打磨先用粗砂紙塑形,再用細砂紙拋光),呈弧形貼合握柄兩側,邊緣圓潤光滑,厚度約三分。“國公,這是咱們製作的三款木質護手樣品分彆為二分厚、三分厚、四分厚),您試試哪款握起來最舒適。”他將三款手槍依次遞給陸硯昭。
陸硯昭接過手槍,握在手中反複感受,手指在木質護手上輕輕摩挲,最終停在三分厚的樣品上:“這款厚度適中,弧度也貼合掌心掌心凹陷處能完全貼合),握起來沒有硌手感,防滑效果也比單純的防滑繩好很多。不過,木質表麵可以再用蜂蠟打磨一遍,增強防水性,避免長期使用後受潮變形;另外,護手與握柄的連接處,用銅釘固定時需在銅釘表麵鍍一層防鏽鎳,防止生鏽後劃傷手心。”趙小匠連忙拿出紙筆記錄:“咱們會按您的建議改進——蜂蠟防水處理、銅釘鍍鎳,後續製作時嚴格按這個標準執行。”
隨後,研發小組進行實戰場景測試——一名工匠戴著沾濕的棉布手套模擬雨天或手心出汗的情況),握住安裝了木質護手的手槍,在五十步外的靶位連續射擊十次,子彈均命中靶心周圍兩寸範圍,且射擊過程中手槍無打滑跡象。“潮濕環境下的防滑效果很好!”工匠興奮地彙報,“而且連續射擊十次後,掌心沒有明顯的硌痛感,比之前無護手的設計舒適太多,長時間握持也不會累。”
陸硯昭看著測試結果,滿意點頭:“木質護手的改進很成功!接下來要按這一版本批量製作護手,與‘64式’手槍的其他零件組裝,爭取五月初完成首批兩百把的量產,優先配備給錦衣衛與梟龍衛海外組沈軍麾下)、特勤組張澤麾下)等一線力量,後續根據需求逐步擴大量產規模。同時,研發小組要繼續優化‘1911式’手槍的槍管閉鎖機製,重點解決射擊時的後坐力問題,爭取下個月完成樣品製作。”趙小匠躬身應道:“屬下定不負所托,儘快推進量產與研發工作,軍工人員也會全力配合,確保每一把武器都符合實戰標準!”工坊內,金屬撞擊聲與測試槍聲再次響起,大明的武器研發,在細節的打磨中不斷進步。
喜歡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請大家收藏:()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